现在的位置: 首页个人日记>正文
三言二拍奇案篇——沈小官一鸟害七命
2011年11月09日 个人日记 暂无评论

一、开场:

上次讲的《十五贯》,就因为一句戏言加上糊涂官的误断,害了几条性命!今天讲的《沈小官一鸟害七命》,则是因为大宋朝皇帝喜欢花鸟,上行下效,判官武断,玩物丧命,害了七条人命!

中国史上,有两个不该当皇帝的却当了皇帝,叫做不务正业,苦了人民,却成就了他们的艺术:一个是南唐后主李煜,那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感动了多少人!一个就是宋徽宗,他的花鸟画、瘦金书,还有他的二奶李师师,尤其是他朝中所演义的《水浒传》,更是让人可怜!

二、故事:

北宋徽宗朝,当时的海宁郡,就是今天的杭州,武林门外北新桥下,有一机户,就是个纺织专业户,姓沈,名昱,家道小康,夫妇恩爱。儿名沈秀,不务正业,风流闲耍,养画眉鸟过日,于是就有了个绰号——“沈鸟儿”。

因为鸟儿都起得早,叫得好,所以遛鸟要趁早。这沈鸟儿每日五更,提了画眉,奔入城中柳林里去。有时跟人斗斗赌赌,别鸟全输,他一赢就是成百贯的。这一贯可就是一千文钱,一千个铜钱。鸟儿能给他挣钱,比上班领工作还划得来,所以十分爱惜,就像自家的命根子。

今天他提了鸟笼,摇摇摆摆,径奔入城,往柳林里去。来迟了,众人都已散了。他把画眉挂在柳树上,独自叫了一回,自觉无聊,没情没绪,摘下笼儿要走。却不想闷上心来,小肚子一阵疼,犯了“主心馄饨”,一名“小肠疝气”,就是肚子里像煮馄饨一样翻腾不已,常常一发一个小死。这一次发得很厉害,一跤跌倒,不醒人事。

生活其实充满了偶然。这日有个箍桶的,过去的桶是木片做的,所以要用几个箍子箍起来,叫做张公,挑着担儿径往柳林里穿过。远远见个人倒在树边,三步挪做两步,一看小伙子脸色腊黄,昏迷不醒,不仅见死不救,反而只找财物。

议论一:

人们常说,见利忘义,见财起意,没说过见死而救的,就因为在狭隘的生活理解中,没有别人可以活,但没有钱财利益却不能活。运钞车被抢劫、老板出了事,钞票撒了一地,人们往往先看到的是钞票,很少有人去关注当事人的死活!所以,见义勇为的精神才可贵!

恰巧这画眉见来了个生人,却分外叫得好听,打动了张公:“我一日辛苦箍桶,能挣几文钱!只这个画眉,至少也值二三两银子。”便提在手,正要走时,沈鸟儿苏醒,一看有人提走了他的命根子,可就是挣扎不起,只能口里骂道:“老忘八!把我画眉提哪里去?”

法律一:

按照宋朝法律,犯了窃盗罪,没有赃物的要打五十鞭子。偷了一尺布,打六十棍子;偷了一匹布,罪加一等;偷五匹,判徒刑一年。——《宋刑统·贼盗律·盗窃窃盗》

议论二:

“忘八”,就是忘掉了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德当中的第八德,便是“无耻”!“忘八”又谐音“王八”,谁都不愿意做王八、做无耻之徒!沈鸟儿从小没有教养,独生子女,觉得没人敢惹,出口伤人!如果他换个口气:“老人家,你要到哪里去啊?”可能事情就会是另一个样子了。或者不要说话,等自己能起来再去追赶,也不迟啊。祸从口出,不可不慎!

张公一听,气就不打一处来:“你这小狗崽子,也太嘴尖!”又一想他要是爬起赶来,岂不倒吃了他的亏。一不做,二不休,反正是为非作歹了!从桶里取出一把锋利的削桶弯刀,把沈鸟儿按住一割,那头早滚在一边。

这就是抢劫杀人了!张公也慌了,恐怕有人撞见,抬头见一株空心柳树,连忙将头丢了进去。

法律二:

按照宋律,只要是抢劫,没有得财物,也要判二年徒刑。杀了人的,自然要斩头!——《宋刑统·贼盗律·盗窃窃 盗》

议论三:

古人说:开弓没有回头箭,很多恶性凶案,往往都是当事人自我夸大了事情的利害,使得道德意识的底线崩溃,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恶果!如果能够退一步,或者换个角度,结局就不仅仅只有残酷了。善恶其实就在那一念之间!怕他爬起来赶,把他的鸟儿放下走了,他又能把你怎么样呢?关键是舍不了那二三两银子!

张公急着要把鸟儿脱手赚钱,走到一个地方,正好见三个客人,后边还有两个伙计,要收拾货物回东京汴梁。里边有个李吉,贩卖生药,平素也好养画眉鸟,见这箍桶担上好一个画眉,讨价还价,一两二钱银子就成交了。

张公回家,把如何如何谋得这一两二钱银子说给老婆听了,两个法盲欢天喜地。

设问:无头尸首会被人发现吗?官府能够抓住凶犯吗?

过了好久,才有人经过柳林,发现一具无头男尸,惊动了临安市政府。官吏、法医人等赶去验尸,浑身全无伤痕,只是无头,又无苦主,就是受害人的家属。临安知府,相当于今天杭州市的市长,调派警力搜捕凶犯。

沈鸟儿家到晚不见回来,听说“柳林里杀死无头尸首”,老头前去一认,就是儿子,直接到临安府告了状。然后老头儿准备棺木盛了尸身,放在柳林里。回家与老婆商量,儿子虽然不听教训,导致今日祸事。凶犯捉不到也罢,但得个全尸也好。于是就写了一张告示,像贴小广告一样满城去贴。说谁寻到沈秀头,赏钱一千贯;捉得凶犯的,赏钱二千贯!

市政府也出了一份告示:寻得沈秀头的,赏钱五百贯;捉获凶犯的,赏钱一千贯!

设问:重赏之下,沈鸟儿的头颅能否找到?

正是双倍奖金,利动人心,在南高峰脚下,有一个极贫老儿黄老狗,养了两个不伶不俐的儿子大保和小保。父子三人,衣不遮身,食不充口。老狗又患了白内障,那时又没有医疗救助,所以只能靠两个儿子养活。

一日,老狗叫过大保、小保,说满城都在找财主沈秀的人头,奖金高达一千五百贯。自己老而无用,几辈子也赚不了那么多钱。不如让儿子将他的头割了,埋在西湖水边。过上几天,没法辨认了,再拿去市府大院请赏!他还怕别人也想到这个主意,所以催两个儿子快动手!

杀父在古代可是“十恶不赦”中的第四条“恶逆”之罪,定斩不饶!

法律三:

恶逆,谓殴打及谋杀祖父母、父母,杀伯叔父母、姑、兄姊、外祖父母、夫、夫之祖父母、父母。——《宋刑统·名例律·十恶》

议论四:

黄老狗要毁灭自己而“孝顺”儿子,其实是在害儿,让儿子去背恶逆的罪名!万一败露,遗臭万年!再加上两个愚蠢而且还没接受普法教育的法盲,哪管什么礼节荣辱,什么事不敢干呢!

小保夸他爹设这一计太妙!胜过主将元帅,只可惜没了一个爹!大保做人又狠又呆,说话也硬:“看他左右、早晚是个死!又不是咱们逼他,是他自家叫咱们如此如此的!”于是赊了两瓶酒,吃得大醉,然后把老子脖子上一割,梦都没做完哩。把身子先埋了,再把头带去南屏山藕花居湖边浅水处埋了。

过半月入城,先到沈老头家报话,然后一同到南屏山藕花居湖边刨出个头来,早变形了。知府再三审问,赏了五百贯。又把头安在沈鸟儿项上,得了一千贯赏钱。二人领赏回家,造房屋,买农具,治家具,一条活不值钱的老命,竟然能发家致富!

设问:凶犯何日才能伏法呢?线索到底在哪里?

沈老头是临安的机户,但总公司却在东京,所以轮到他押解缎匹上京。

沈老头到东京办完事,偶然从皇家作坊的禽鸟房门前经过,便进去闲看。只听得一个画眉鸟儿叫得巧好,原来正是儿子不见的命根子!那鸟儿见了沈老头眼熟,越发叫得好听,又叫又跳,不住点头。

沈老头想起儿子,不觉失声叫起屈来。门卫只得把沈老头拿了,送到大理寺,就是最高法院。大理寺官,就是高院院长,便喝道:“你是哪里人,敢进这里大惊小怪?有何冤屈之事,好好直说,便饶你吧!”

沈老头就把儿子遛鸟被杀从头诉说一遍。院长听说,呆了半晌,这禽鸟是东京的先进市民李吉进贡的,怎会有这样隐情!便差人火速捉拿李吉到官:“你为何在杭州将他儿子谋杀,却把画眉送来进贡?”

设问:线索有了,李吉是否会认罪伏法?

李吉说撞见一个箍桶的担上挂着这个画眉,花一两二钱买了。因它好巧,不敢自用,所以进贡给了皇上,并不知道什么人命!

院长要他说出那老儿姓甚名谁?哪里人氏?李吉说不上来,院长就骂道:“含糊其辞,推谁偿命!据这画眉,便是铁证!”再三拷打,痛苦不过,只得招认因见画眉生得好巧,一时杀了沈秀,扔了头颅。

院长把审判结果奏上朝廷,徽宗御笔判决书:“李吉确实杀死沈秀,依律处斩!”于是,将画眉给还沈老头,放还原籍,将李吉押赴市曹斩首。

议论五:

这院长真是葫芦官判葫芦案,也不去落实取证,便刑讯逼供,屈打成招!这人命关天,岂同儿戏!真是昏君、昏官,草菅人命,暗无天日,难怪这徽宗会亡国!

设问:李吉会这么冤死吗?谁肯替他申冤呢?

沈老头带了画眉,星夜奔回,对妻子说了在东京替儿讨命的事,然后提了画眉,去本府销批。知府一听大喜,沈老头叫人将棺木烧了。

当时恰有两个同李吉到杭州来的,一姓贺,一姓朱,定要与李吉辩白冤枉,便进城去探听那个箍桶的人,知道他住在西城脚下,直接到临安府报案。正好赶上知府晚堂,把沈老头认画眉、李吉被杀以及向张公买画眉等情节,一一诉明。

知府说:“此案御笔亲判,凶犯已斩,谁敢翻案!”

二人告道:“高院法官不明,只以画眉为铁证,更不问来历,就将李吉明白屈杀了。小人路见不平,特与李吉讨命,请求大人怜悯做主!”

设问:知府敢翻这通天大案吗?李吉之冤能否昭雪?真凶能否认罪伏法?

知府见二人告得苦切,随即派干警连夜捉来张公,喝令“好好打着”!一直打了三十下,皮开肉绽,鲜血淋漓,硬是不招。

两个客人还有两个伙计一齐说:“李吉便死了,我们四个人还在!若不是你杀的人,这画眉从何而来!”

张公还要抵赖,知府大喝一声道:“画眉是真赃物,这四人是真证见,若再不招,取夹棍夹起来!”

张公只得将盗取画眉、割死沈秀、卖画眉给李吉等,一一供招。并说:“头颅扔在旁边一株空心柳树里!”

知府令张公画了供,押着张公,拘了沈老头,果见有一棵空心柳树,众人拿锯放倒,真有一个人头在内。

设问:真头来了,那个假头颅又从何而来?是否又是一桩命案?

知府判决把张公打入死囚牢里,然后又问沈老头道:“当时那两个大小保,又哪里弄得这人头来请赏?沈秀的头有了,那头却是谁的?”随即捕拿黄大保兄弟。

知府审问道:“你弟兄二人谋死何人,将头请赏?”

大保、小保心慌大惊,支吾不出。被吊起拷打,烙铁烧烫,死去喷醒,只得口吐真情,如此如此。果然在南高峰脚下掘得没头尸骸一副。

知府大怒:“天下竟有这样大逆不道之事!我的治下竟有这等恶人!口不欲说,耳不欲闻,笔不欲书,就一顿打死他倒干净,此恨怎消?”喝令手下不要计数,打得二人好几次死去活来,然后打入死囚牢中!

知府随即具表申诉,将李吉屈死情由奏闻皇上。又是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法律四:

1、命刑部,就是公安部,及都察院,就是检察院,将原审问李吉案的大理寺官,即高院院长,认真推究审问,随即贬为庶人,发配岭南安置。

2、李吉平人屈死,情实可怜,着官给赏钱一千贯,免除子孙差役。张公谋财故杀,屈害平人,依律处斩,加罪凌迟,剐割二百四十刀,分尸五段!“凌迟”就是将犯人身上的肉一刀刀割去,一共割二百四十刀,最后一刀才让他死去;再把尸体截作五段。

3、黄大保、小保,贪财杀父,不分首从,俱各凌迟处死,剐割二百四十刀,分尸五段,枭首示众。枭首就是把脑袋割下,悬挂在旗竿上示众!都是当时的极刑!

设问:到此地步,一鸟已经害死六条性命,还有一条会是谁呢?

原来,官吏、法医、刽子手等,将三人押赴木驴上,满城号令三日,按律例凌迟、分尸,枭首示众。当时张婆听得老公要挨剐,来到宣判大会上指望见一面。谁想刽子手得令,各人动手碎剐,真是凶险!惊得张婆儿魂不附体,折身便走。不想脚下一绊,跌得重了,伤了五脏,回家身死。

三、总结:

1、虽然一鸟害七命,这叫做玩物丧命,害人害己。

2、做人不易,先不要见利忘义,更不要谋财害命!

3、最高法院,决人生死,万万慎重,不可草菅!

这个故事是为着一只小鸟儿,竟然害了七条性命,让人不寒而栗,还有更为悲惨的,却只为了一文钱,审判官糊涂,竟然害死了十三条性命!请看下集《一文钱小隙造奇冤》。

Wopus问答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


×
腾讯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