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场:
上次我们讲了有情有义的杜十娘,让人感到爱情在金钱和黑恶势力面前的脆弱!今天我们讲的《白娘子永镇雷峰塔》,则说的是人妖之间的一段真情,感动了古往今来多少才子佳人,被演义成了戏剧、影视等多种形式,叫做《白蛇传》、《雷峰塔》、《断桥》、《蛇恋》、《白娘子传奇》、《新白娘子传奇》等。
二、故事:
南宋绍兴年间,杭州临安府过军桥黑珠巷内,有一个做官的人家李仁,供职在南廊阁子库募事官,又给邵太尉,就是邵元帅家管理钱粮,就是财务总监。妻弟许宣,后来,人们舌头卷歪了,竟然变成了许仙。自幼父母双亡,二十二岁,年轻有为。在表叔李大官人的生药铺里当经理。
清明节,许宣去寺里给父母做完法事,搭船回家,正好遇着个戴孝的美貌妇人白娘子。那女人对许宣不只是暗送秋波,而是高频传送!任许宣再怎么老实,也不免动念。两人互通姓名住址,言来语去很投机。白娘子忘带盘缠,许宣代出。白娘子邀他到家中去取钱,许宣说改日吧。这情义已有了一分。
议论一:
所有的一见钟情,几乎都发生在一刹那之间,四目相视,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冲动!如果双方都出于偶然,那可能是天作地合,美满一生。就怕一方有意,而另一方赶船,当作一场美好回忆还行,真的走在一起,可能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因为仅仅跟着感觉走,如果感觉是错的呢,往往会掉入深渊!
许宣入涌金门,到熟人家借了一把伞,走了不远,又遇见白娘子立在房檐下避雨。两人合撑伞儿到坝头,然后桥头分手,把伞借给白娘子回家,自己明日去取。这情义已到二分。
第二天请了半天假,去寻问白娘子家,谁都不认得。丫环青青走来,把他领进一座朱门大户,气魄非凡。寒喧之后,先茶后酒,情义已有三分。说伞又被别人借去,许宣只得明日再来。那娘子又备下酒来,娇滴滴满面春风,说与他有宿世姻缘,一见钟情!要与他共成连理!这一下,便有八分情义了!
许宣早已心动,可自己吃住都得靠别人,那点工资怎够取老婆!娘子取了一锭五十两的白银递给他,伞的使命已经完成,让他带回去了。嫁老公,还要倒贴,这情义已到十分!
议论二:
这几次相会,对许宣来说是个巧,可对白娘子来说,就该是个套!无论是什么目的,可说是用心良苦!眼看她的计划就要实现了。钟情者一定要谨慎,因为一切圈套都有个引子,就是那把伞!可更多的人却愿意中圈套:求求你就爱我吧!美丽的坏女人!我就这样胡里胡涂掉进爱的深渊!
第二天先还了伞,那锭大银就像百万英磅一样不好使,用些碎银子买了点好肉好酒,宴请姐夫和姐姐,说要娶老婆,希望姐夫姐姐给做个主张。二人都怕出钱,不敢答应。许宣取出银锭给姐姐,让他们办事。姐夫看了又看,大声叫苦!说几天前太尉库内封条锁子都没动,平空不见了五十锭大银。临安府已全城戒严,通缉令上写着字号锭数,捉获贼人赏银五十两;窝藏贼人,全家发配边远充军!这银子正是那话儿!于是赶紧报案。
府尹,就是市长,提捉正贼许宣到官,把他当做妖人要打,要浇人粪狗血,便大叫自己不是妖人,把借伞讨伞给银的事说了,带着公人前去捉拿人犯。赶到一看,门庭破败,前边全是垃圾,完全是个贫民窟,哪里有高门大楼!更没有什么白娘子!邻居说,这屋闹鬼,无人敢住!几日前,有个疯子立在门前打招呼哩!
议论三:
那疯子不是许宣是谁!恋爱中的人往往都是疯子,大多都失去了理智,净说一些有天没日头的疯话。所有的海誓山盟都不可信,因为当事人都变成了妖精!这个时候,许宣才感觉到一见钟情的原来是个妖精,庆幸的是自己没有被吃掉!妖精自己不用钱,可人要用钱,所以只能以不可思议的本领去挪钱,有人称做搬运功能。这种办法会扰乱人间社会的秩序,所以神仙也不敢去做的。
几个胆子大的人进了屋,只见一个如花似玉穿着白衣服的美貌娘子,坐在床上。拿空酒坛子一打过去,霹雳一响,床上不见了娘子,只有明晃晃一堆银子,正好四十九锭,带回临安府。大尹说一定是妖怪,把五十锭银子送还大尉府。妖人捉不到,银子又是从许宣手上整出来的,根据宋代法律:
法律一:
不应该干的事给干了,打四十鞭子。事理重的,打八十大棍!
本来还要刺字,像武松那样在额头上刺个“我是贼”,考虑到他也是遭人陷害,就免刺吧!发配到苏州劳改农场去做工。李姐夫因出首许宣,不好意思,便将五十两赏银全送给小舅子作盘费,并托关系,上下使钱,不必进劳改营,还住在王主人家。
半年后,一顶轿子抬到门前找许宣,原来又是白娘子:“你这个死冤家!害我吃了多少苦!又要干啥?”白娘子银子是先前丈夫留下的,她不知来历。
议论四:
太尉的银子丢了没几天,她老公去世已经数年,牛头不对马嘴,有心人自然识破!要么老公也是妖怪!
再加上她的甜言蜜语,说得很感人,打动了王主人家,替他们办备喜筵,二人拜堂结亲。许宣如遇神仙,只恨相见之晚。
二月十五,就是佛祖得自在的日子,人们都去看卧佛。有位道士看许宣头上一道黑气,便送他两道符救命。没想到白娘子知道了,跟那先生斗起法来。白娘子接过他的五雷符来,吞下口去,没些动静,却口内念念有词,把那先生悬空吊起,吓得不敢再惹事。
四月初八佛诞日,也叫浴佛节,许宣往游,白娘子给他打扮得上下齐整!没想到游人观众不看佛,只看他,说周家典当库内丢了四五千贯的金银珠宝,而他穿的戴的跟单子上开的一样,只见五六个人公人把许宣一索子绑赴苏州府大堂,才知道那事儿又犯了。带着一帮人去捉白娘子,又先走了,却把周家的金银珠宝悄悄地都还了。
周家说是屈了许宣,府尹把一切罪过都安在白娘子身上,只做“不合不出首妖怪等事”,打了许宣一百大棍,配三百六十里,押往镇江府劳改农场做工。
法律二:
上次六十,这次一百大棍,即便打不死,也要皮开肉绽!因为爱而吃此皮肉之苦,遭此无妄之灾,真应该猛然觉醒!人鬼之恋、人妖之恋,尽管轰轰烈烈,但却违背了生命的正常规律,所以要受到法律的制裁!遇到妖怪,要出首报官;更何况娶妖怪做老婆,哪就是窝藏强盗之罪,是要杀头的!
许宣来到镇江,先找姐夫介绍的李克用,了脱了公事,便留在李家生药店中做主管。一天,有人在楼上把灰倒在他头上,气得大骂,抬头一看,又是白娘子:“你这贼贱妖精,害我吃了两场官事!又跟到这里,不是妖怪是什么!”白娘子又把他骗了一回,沉吟了半晌,色迷了心胆,又重归于好。
许宣与白娘子商量,去见了主人李克用一家。老家伙好色,一心想跟白娘子共度一宵,便请夫妻俩来过寿诞。白娘子去洗手间更衣,那老家伙悄悄跟去,从门缝一看。不见了美人,却见房中蟠着一条桶来粗的大白蛇,两眼好像灯笼,金光四射,惊得半死。
白娘子怕老家伙说出本相,便说他假做生日,明来调戏。不如自己开一个生药铺,咱自己当老板,不给他创造剩余价值了!
七月初七,许宣要去金山寺烧香,白娘子挡不住,只好约法三章。许宣办完事,正要坐船回去,却看见风起浪涌,一只船飞驶而至,正是娘子和青青。这就演化成了后来的“水漫金山”。许宣正要上船,只听得背后大喝一声,原来是法海禅师!娘子一见,把船一翻跑了。禅师对许宣说:这妖怪要再缠你,就来找我。
到家一看,美女都不见,方信是妖精,李克用又给他说了妖怪的本相,庆幸自己没丢命!忽一日新皇帝登基,大赦天下,许宣回到杭州。原来白娘子先到家中,许宣跪地叩头求饶!白娘子圆睁怪眼:“官人,我也只是为你好,与你多少恩爱,如今却信别人言语,教我夫妻不睦!我实话对你说,若听我言,万事皆休;若生外心,教你满城化为血水,人人手攀洪浪,脚踏浑波,全都死于非命!”青青也劝道:“官人,娘子爱你杭州人生得好,又喜你恩情深重。听我说,跟娘子和好了吧!”
议论五:
原形毕露,无法遮掩,便露出狰狞面目。我们不能说她无情,因为她就爱许宣恩情深重,但为了这个一己之私爱,不许别人有所怀疑,甚至要以更多的生命作为代价,便是妖精所为了。如果我们为了自己的爱情死去活来,值得赞叹!但若要给他人带来灾难,便触犯了法律!所以,真正的爱,应该是在不伤害他人的前提下进行的,才是合情、合理、合法的!
许宣吓得躲在姐姐房中,正好姐夫也见到了弟妹的本相,便与弟弟商量请人捉蛇!一位捕蛇者进来,正好碰到白娘子,说宅上有一条大蛇要捉。白娘子推赶不走,便现出一条桶来粗大的蟒蛇,张开血红大口来咬,吓得一口气跑走了!白娘子又把许宣叫到房中:“你好大胆,又叫什么捕蛇的来!你不要带累一城的百姓受苦,都死于非命!”
许宣人性发现,不敢连累百姓,便想到法海禅师,可没找着,觉得前途茫茫,只好去跳湖!忽听得背后有人喊他:“男子汉何故轻生!”回头一看,正是法海禅师!许宣把上项事一一诉说,请求救命。禅师取出一个钵孟,递给许宣,让他悄悄地劈头一罩,紧紧的按住,不可心慌!
议论六:
白蛇拿一城人的命作借口,就是要逼许宣继续爱自己。神话传说当中,有很多人与非人的爱情关系,但神仙与妖精的区别,就是神仙往往会给人带来好处,又不伤害别人!妖精虽然给人带来好处,但却会损失更多,甚至是生命!或者说,妖精的爱不计后果,神仙的爱全始全终。要想救命,不能心慌!摆脱妖爱,关键自爱!
许宣拜谢了禅师回家,只见白娘子正坐在那里骂人,说谁挑拨丈夫和她做冤家!许宣趁她不注意时,从背后悄悄的往白娘子头上一罩,用尽平生气力压了下去,不敢松手。只听得钵盂里边说:“和你数载夫妻,就没有一些儿人情!略略放一放吧!”
许宣正不知该如何是好,法海禅师前来收妖怪,不知口里念些什么,轻轻的揭起钵盂,只见白娘子缩成了七八寸长,双眸紧闭,伏在地下,说道:“我是一条大蟒蛇。因为风雨大作,来到西湖上安身,同青青结伴。不想遇着许宣,春心荡漾,按纳不住,一时冒犯天条,并不曾杀生害命!还望禅师慈悲慈悲!”又说青青是西湖内千年成气的青鱼,并望禅师怜悯!”
禅师念她千年修炼,免她一死,要她现出本相!白娘子不肯,禅师勃然大怒,口中念念有词,召来一个一丈多长的青鱼,缩成尺余长一个小青鱼。白娘子也复了原形,变了三尺长一条白蛇,仍然昂头看着许宣!
禅师将二物置于钵盂之内,封了钵盂口,拿到雷峰寺前,将钵盂放在地下,搬砖运石,砌成一塔。后来许宣化缘,砌成了七层宝塔。禅师押镇了,留题四句:
西湖水干,江潮不起,雷峰塔倒,白蛇出世。
许宣礼拜法海禅师出家,就在雷峰塔披剃为僧,后来悟彻“色即是空空即色”的道理,坐化而去。
议论七:
白蛇自始至终,都不愿意让许宣看到自己的原形,变成蛇了,还那么痴情地看着他!真是个大大情痴!可惜太专一了,做不到情圣,才被压于雷峰塔下!这是她的悲剧!
三、总结:
白蛇故事,使人想到《西游记》中那么多想吃唐僧肉、打唐僧情的妖怪,正是她们的痴情妄想,才使得唐僧成就了正果。没有她们的折磨,唐僧就成不了佛,所以说那些妖魔就是佛,唐僧应该感谢她们!同样,白蛇为爱而折磨了许宣,却使他明白了色即是空的道理,成就了他的觉悟,反倒应该感谢她才对!所以,鲁迅写了雷峰塔的倒掉,白蛇也就修行成就,成为情圣了!现在的影视戏剧,都在歌颂她,正是对她被压塔下八百年的补偿!
但现实生活中,爱情与法律往往出现矛盾,就像许白的悲剧故事一样。我们应该从中汲取教训,不要为爱而触犯法律,会连爱的主体都失去了,那时悔之晚矣!
作品简介
《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是一部大明朝的文学作品,见于大明朝冯梦龙编辑《警世通言》,小说写的是南宋绍兴年间,南廊阁子库官员李仁内弟许宣做一药铺主管,一日祭祖回来,在雨中渡船上遇到一自称为白三班白殿直之妹及张氏遗孀的妇人(蛇精白娘子),经过了借伞还伞后,蛇精要与许宣结为夫妇,又叫丫鬟小青(西湖青鱼精所变,并非青蛇变的)赠银十两,殊不知此银为官府库银,被发现后,许宣被发配苏州,在苏州与蛇精相遇而结婚,后又因白娘子盗物累及许宣,再次发配至镇江,许白又于镇江相遇复合,法海识出此美女是蛇精,向许仙告知真相,许宣得知白娘子为蛇精后,惊恐万分,要法海收他做徒弟,在法海禅师的帮助下收压了蛇精青鱼精。许宣化缘盖雷峰塔,修禅数年,留警世之言后一夕坐化去了。
说到雷峰塔,人们自然要把他与白娘子联系起来。可是满清国教为萨满教,而萨满教崇拜妖魔,所以白娘子被美化后经常在胡虏发明的京剧里出现。这条变成美妇诱惑许宣(许仙的原型)的"白蛇精"的故事,是大宋朝的民间说书人为警世世人而流传得来的。以后这一故事形成"话本",至大明朝冯梦龙编辑《警世通言》时,被收录其中警戒世人。
故事内容
据明末《警世通言》记载, 大宋朝时,有修炼的大蟒蛇变成美妇叫白素贞(白娘子),与西湖千年青鱼精小青,在杭州西湖遇书生许宣(许仙的原型),白蛇春心荡漾,欲与书生云雨,乃嫁与他。后经历诸多是非,许宣乃知白素贞、小青俱是妖精,并受大蟒蛇威胁,惊恐难安,便求法海禅师救度。于是白蛇被收入钵内,镇压于雷峰塔下。
且说禅师押镇了,留偈四句:
“西湖水干,
江湖不起,
雷峰塔倒,
白蛇出世。”
法海禅师言偈毕,又题诗八句,以劝后人:
“奉劝世人休爱色,爱色之人被色迷。
心正自然邪不扰,身端怎有恶来欺。
但看许宣因爱色,带累官司惹是非。
不是老僧来救护,白蛇吞了不留些。”
许仙情愿出家,礼拜禅师为师,就雷峰塔披剃为僧。修行数年,一夕坐化去了。众僧买龛烧化,造一座骨塔,千年不朽,临去世时,亦有诗八句,留以警世,诗曰:
祖师度我出红尘,铁树开花始见春。
化化轮回重化化,生生转变再生生。
欲知有色还无色,须识无形却有形。
色即是空空即色,空空色色要分明。
后来到了蒙元满清,胡虏根据此传说又添加篡改了一些虚假的情节,迷惑大众正邪不分,内容大致如下:在宋朝时的镇江市。白素贞是千年修炼的蛇妖,为了报答书生许仙前世的救命之恩,化为人形欲报恩,后遇到青蛇精小青,两人结伴。白素贞施展法力,巧施妙计与许仙相识,并嫁与他。婚后金山寺和尚法海对许仙讲白素贞乃蛇妖,许仙将信将疑。后来许仙按法海的办法在端午节让白素贞喝下带有雄黄的酒,白素贞不得不显出原形,却将许仙吓死。白素贞上天庭盗取仙草灵芝将许仙救活。法海将许仙骗至金山寺并软禁,白素贞同小青一起与法海斗法,水漫金山寺,却因此伤害了其他生灵。白素贞因为触犯天条,在生下孩子后被法海收入钵内,镇压于雷峰塔下。后白素贞的儿子长大得中状元,到塔前祭母,将母亲救出,全家团聚。还有可爱的小青也找到了相公。源起记载 “白蛇传”是满清“四大民间传说”之一,但满清的书籍都见不到汉人的骨气的。《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乃是起源于一千多年前的北宋时期,有人说发源地在河南汤阴(今河南鹤壁市)黑山之麓、淇河之滨的许家沟村。
许家沟所依的黑山,又名金山、墨山、大伾([pī];形容众多,茂盛)山,古为冀州之地,是太行山的余脉之一。这里峰峦迭嶂,淇水环流,林木茂盛,鸟语花香,环境清幽,亚赛桃源。早在魏、晋时期,左思就在《魏都赋》里记载了“连眉配犊子”的爱情故事传说:“犊子牵黄牛,游息黑山中,时老时少,时好时丑。后与连眉女结合,俱去,人莫能追……”后来这一典故被胡虏篡改为“白蛇闹许仙”故事,故事的女主人公也由人“连眉女”篡改为妖精白蛇。
“白蛇闹许仙”里胡虏编的白蛇精,当年曾被许家沟村一位许姓老人从一只黑鹰口中救出性命。这条白蛇为报答许家的救命之恩,嫁给了许家后人牧童许仙。婚后,她经常用草药为村民治病,使得附近“金山寺”的香火变得冷落起来,也使黑鹰转世的“金山寺”长老“法海和尚”大为恼火,决心破坏许仙的婚姻,置“白娘子”于死地。于是引出了人们熟悉的“盗仙草”、“水漫金山寺”等情节。白娘子因为水漫金山而触动胎气,早产生下儿子许仕麟。法海趁机用“金钵”罩住分娩不久的白娘子,将其镇压于南山“雷峰塔”下。通过此事,许仙心灰意冷,便在“雷峰塔”下出家修行,护塔侍子。18年后,许仕麟高中状元,回乡祭祖拜塔,才救出母亲,一家团圆。
据载:“金山嘉祐禅寺”创建于北宋·嘉祐(1056—1063)年间,以寺院所在的地名和创建年代而得名。在这一带民间流传的“连眉女”故事,当成型于北宋后期。而“连眉女”故事向江南一带的播迁,则与金虏南侵、宋室南迁有关。宋高宗晚年禅位后,驻跸临安(今浙江杭州)德寿宫中。“喜阅话本”,“命内当日进一帙。当意,则以金钱厚酬”。出于“怀旧”情结,在他“龙兴”之地相州一带民间流传的“连眉女”故事色彩奇幻、情节曲折,应是他喜欢聆听的故事之一。这就成为宋、元时期“白蛇”故事在杭州一带广泛流传的主要原因。
光阴似箭,倏忽千年,黑山的“金山嘉祐禅寺”目前尚有部分留存。南山头的“雷峰塔”却已坍塌为废墟,而当年白娘精在“青岩绝”修炼的所谓“白衣仙洞”至今香火旺盛,可见大众正邪不分荒唐之极。
一说源于大唐朝的《白蛇记》;一说源于《西湖三塔记》。到大明朝冯梦龙的《白娘子永镇雷峰塔》(《警世通言》),故事已初步定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