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完整而言,“半”无疑是未完成的一种状态,是令人遗憾的一种缺失,然而,对于文学艺术、自然哲学、人生修养等方面来说,“半”又是一种高妙的技法,一种至高的境界,一种宽大的胸怀,一种过人的智慧。
有一个庄园主,想让他三个儿子中最有智慧的一个来管理他的桃园,于是,给了他们每人一个大袋子,让他们在偌大的桃园摘回又红又大的桃子。三个儿子领命而去。老大进得桃园,抬眼一瞧,看见满树的桃子个个饱满溜圆,又红又大,眼睛都看花了,于是乎,不加选择地摘了满满一袋桃子,就背回去了。老三一心想摘得个大色鲜的桃子,举目四望,...
佛理故事, 智慧, 禅悟阅读全文
有一个非常有善心的富翁,他在盖房子的时候,特别设计了很大的房檐,他想这样做,那些无家可归的穷人,就可以在他的房檐下暂时躲避一下风雨。
房子建好以后,的确有很多穷人来到他的屋檐下。因为杂人很多,所以非常嘈杂,搞得富翁一家苦不堪言。这就给富翁一家的生活带来了不便,他的家人和这些人也有过多次的口舌之争,彼此闹得很不愉快。
冬天,一个老人在房檐下被冻死了。那些和富翁家有过口角的人都议论纷纷,骂他为富不仁。富翁一心想做件好事却遭到了众人的唾骂。
后来,一次刮台风的时候,一般的房子都没...
佛理故事, 富翁, 禅悟, 穷人阅读全文
教授的课堂上,经常会遇到一些看似漫不经心的提问。
比如有一次,万教授问道:“世界第一高峰是哪座山?”如此小儿科的问题大家当然不屑一答,仅用最低的分贝附和:珠穆朗玛峰。谁知教授紧接着追问:“世界第二高峰呢?”这下,大家可傻了,有人争辩道:“书上好像没有见过!”教授不置一词,再问:“那么,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是谁?”不料,此次没有人敢回答了。不是忘记了加加林,而是因为大家都知道教授的下个问题,痛苦的是不知道第二个人是谁。教授转过了身,黑板上飞快出现了一行字:屈居第二与默默无闻毫无区别!
...
佛理故事, 前排, 教授, 语重心长阅读全文
从前,有个乞丐拾到了一大块金子,他把金子化整为零,分成三十块,藏在各处,要用的时候就拿一小块。于是,他先换行头,然后买来房子,置了田产,又娶了老婆,再后来又捐了官,成为一个体面的人。
那天晚上,他吃完宴席回来,看到门前有一个乞丐,一条腿断了,衣衫褴褛,在寒风中煞是可怜,有气无力地对他说:“先生,你行行好吧,我就要死了,只要你给我养老送终,我一定给你一个意外的惊喜。”
他想起当年做乞丐时的悲凉,同情心顿起,让随从把他抬到家里去,让人给他洗澡换衣,做饭喂药……
那天,奄奄一息的乞丐从怀里摸出一个包裹,感激地对...
乞丐, 佛理故事, 吝啬, 禅悟, 财富阅读全文
一头驴,掉到了一个很深很深的废弃的陷阱里。主人权衡一下,认为救它上来不划算,走了,只留下它孤零零的自己。每天,还有人往陷阱里面倒垃圾,驴很生气:自己真倒霉,掉到了陷阱里,主人不要他了,就连死也不让他死得舒服点,每天还有那么多垃圾扔在他旁边。
可是有一天,它的思维发生了转变,它决定改变它的人生态度(确切点说应该是驴生态度),它每天都把垃圾踩到自己的脚下,而不是被垃圾所淹没,并从垃圾中找些残羹来维持自己的体能。终于有一天,它重新回到了地面上。
不要抱怨你的不如意,不要抱怨你的穷,...
人生态度, 佛理故事, 垫脚石阅读全文
内蒙古草原上有一种鼬鼠,它整天忙忙碌碌,不停地寻找着食物,然后把吃不完的食物储存到洞穴里。据统计,鼬鼠一生要储存20多个“粮仓”,足够十几只鼬鼠毕生享用。
然而最后鼬鼠都是饿死的。为什么呢?
鼬鼠晚年走不动的时候,就会躲进自己的“粮仓”里,但它们必须经常啃咬硬物磨短两颗门牙,否则就会因门牙无限生长而无法进食。但它们早先在“粮仓”里并没有储存硬物,结果因没有硬物磨牙致使门牙不断生长,老长的门牙让鼬鼠无法进食,最后饿死在粮堆上。
鼬鼠是一种很有灵性的动物,从它储存粮食这一点上就可以看出来...
佛理故事, 内蒙古, 禅悟, 草原, 鼬鼠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