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名片
《楞严经》来源于其因缘为阿难被摩登伽女用邪咒所迷,在阿难的戒体快要被毁坏时,佛陀令文殊菩萨持楞严咒前往救护阿难,阿难才被救醒归佛。故知楞严咒乃《楞严经》之主体,没有楞严咒的因缘,就没有《楞严经》。楞严咒是咒中之王,亦是咒中最长者(2622字),佛经上说“这个咒关系整个佛教的兴衰。世界上只要有人持诵楞严咒,就是正法存在。”
房山石经梵文楞严咒
梵文楞严咒第一会01-16(16张)
梵文楞严咒第二会01-04(4张)
梵文楞严咒第三会01-12(12张)
梵文楞严咒第四会01-10(10张)
梵文楞严咒第五会01-20(20张)
梵文楞严咒第五会21-22(2张)
楞严咒全文
楞严咒
南无楞严会上佛菩萨(三称)
妙湛总持不动尊 首楞严王世希有
销我亿劫颠倒想 不历僧祗获法身
愿今得果成宝王 还度如是恒沙众
将此深心奉尘刹 是则名为报佛恩
伏请世尊为证明 五浊恶世誓先入
如一众生未成佛 终不于此取泥洹
大雄大力大慈悲 希更审除微细惑
令我早登无上觉 于十方界坐道场
舜若多性可销亡 烁迦罗心无动转
南无常住十方佛
南无常住十方法
南无常住十方僧
南无释迦牟尼佛
南无佛顶首楞严
南无观世音菩萨
南无金刚藏菩萨
尔时世尊。从肉髻中。涌百宝光。光中涌出。千叶宝莲。有化如来。坐宝花中。顶放十道。百宝光明。一一光明。皆遍示现。十恒河沙。金刚密迹。擎山持杵。徧虚空界。大众仰观。畏爱兼抱。求佛哀佑。一心听佛。无见顶相。放光如来。宣说神咒。
楞严咒第一会
南无萨怛他 苏伽多耶 阿啰诃帝 三藐三菩陀写 南无萨怛他 佛陀俱胝瑟尼钐 南无萨婆 勃陀勃地 萨跢鞞弊 南无萨多南 三藐三菩陀 俱知喃 娑舍啰婆迦僧伽喃 南无卢鸡阿罗汉跢喃 南无苏卢多波那喃 南无娑羯唎陀伽弥喃 南无卢鸡三藐伽跢喃 三藐伽波啰 底波多那喃 南无提婆离瑟赧 南无悉陀耶 毗地耶 陀啰离瑟赧 舍波奴 揭啰诃 娑诃娑啰摩他喃 南无跋啰诃摩泥 南无因陀啰耶 南无婆伽婆帝 嚧陀啰耶 乌摩般帝 娑醯夜耶 南无婆伽婆帝 那啰野拏耶 盘遮摩诃三慕陀啰 南无悉羯唎多耶 南无婆伽婆帝 摩诃迦啰耶 地唎般剌那伽啰 毗陀啰波拏迦啰耶 阿地目帝 尸摩舍那泥 婆悉泥 摩怛唎伽拏 南无悉羯唎多耶 南无婆伽婆帝 多他伽跢俱啰耶 南无般头摩俱啰耶 南无跋阇啰俱啰耶 南无摩尼俱啰耶 南无伽阇俱啰耶 南无婆伽婆帝 帝唎茶 输啰西那 波啰诃啰拏啰阇耶 跢他伽多耶 南无婆伽婆帝 南无阿弥多婆耶 跢他伽多耶 阿啰诃帝 三藐三菩陀耶 南无婆伽婆帝 阿刍鞞耶 跢他伽多耶 阿啰诃帝 三藐三菩陀耶 南无婆伽婆帝 鞞沙阇耶 俱卢吠柱唎耶 般啰婆啰阇耶 跢他伽多耶 南无婆伽婆帝 三补师毖多 萨怜捺啰剌阇耶 跢他伽多耶 阿啰诃帝 三藐三菩陀耶 南无婆伽婆帝 舍鸡野母那曳 跢他伽多耶 阿啰诃帝 三藐三菩陀耶 南无婆伽婆帝 剌怛那鸡都啰阇耶 跢他伽多耶 阿啰诃帝 三藐三菩陀耶 帝瓢 南无萨羯唎多 翳昙婆伽婆多 萨怛他伽都瑟尼钐 萨怛多般怛蓝 南无阿婆啰视耽 般啰帝扬歧啰 萨啰婆 部多揭啰诃 尼羯啰诃 羯迦啰诃尼 跋啰毖地耶 叱陀你 阿迦啰 密唎柱 般唎怛啰耶 儜揭唎 萨啰婆 盘陀那 目叉尼 萨啰婆 突瑟咤 突悉乏 般那你 伐啰尼 赭都啰 失帝南 羯啰诃娑诃萨啰若阇 毗多崩娑那羯唎 阿瑟咤冰舍帝南 那叉刹怛啰若阇 波啰萨陀那羯唎 阿瑟咤南 摩诃羯啰诃若阇 毗多崩萨那羯唎 萨婆舍都嚧 你婆啰若阇 呼蓝突悉乏 难遮那舍尼 毖沙舍 悉怛啰 阿吉尼 乌陀迦啰若阇 阿般啰视多具啰 摩诃般啰战持 摩诃迭多 摩诃帝阇 摩诃税多阇婆啰 摩诃跋啰盘陀啰 婆悉你 阿唎耶多啰 毗唎俱知 誓婆毗阇耶 跋阇啰摩礼底 毗舍嚧多 勃腾罔迦 跋阇啰制喝那阿遮 摩啰制婆 般啰质多 跋阇啰擅持 毗舍啰遮 扇多舍 鞞提婆 补视多 苏摩嚧波 摩诃税多 阿唎耶多啰 摩诃婆啰阿般啰 跋阇啰商羯啰制婆 跋阇啰俱摩唎 俱蓝陀唎 跋阇啰喝萨多遮 毗地耶 乾遮那 摩唎迦 啒苏母婆羯啰跢那 鞞嚧遮那 俱唎耶 夜啰菟 瑟尼钐 毗折蓝婆摩尼遮 跋阇啰 迦那迦波啰婆 嚧阇那 跋阇啰 顿稚遮 税多遮 迦摩啰 刹奢尸 波啰婆 翳帝夷帝 母陀啰 羯拏 娑鞞啰忏 掘梵都 印兔那么么写
楞严咒第二会
乌(合牛) 唎瑟揭拏 般剌舍悉多 萨怛他 伽都瑟尼钐 虎(合牛)都嚧雍 瞻婆那 虎(合牛)都嚧雍 悉眈婆那 虎(合牛)都嚧雍 波啰瑟地耶 三般叉 拏羯啰 虎(合牛)都嚧雍 萨婆药叉 喝啰刹裟 揭啰诃若阇 毗腾崩萨那羯啰 虎(合牛)都嚧雍 者都啰 尸底南 揭啰诃 娑诃萨啰南 毗腾崩萨那啰 虎(合牛)都嚧雍 啰叉 婆伽梵 萨怛他伽都瑟尼钐 波啰点阇吉唎 摩诃娑诃萨啰 勃树娑诃萨啰室唎沙 俱知娑诃萨泥帝隶 阿弊提视婆唎多 咤咤罂迦 摩诃跋阇嚧陀啰 帝唎 菩婆那 曼茶啰 乌(合牛) 娑悉帝 薄婆都 么么 印兔那么么写
楞严咒第三会
啰阇婆夜 主啰跋夜 阿祗尼婆夜 乌陀迦婆夜 毗沙婆夜 舍萨多啰婆夜 婆啰斫羯啰婆夜 突瑟叉婆夜 阿舍你婆夜 阿迦啰 密唎柱婆夜 陀啰尼部弥剑 波伽波陀婆夜 乌啰迦婆多婆夜 剌阇坛茶婆夜 那伽婆夜 毗条怛婆夜 苏波啰拏婆夜 药叉揭啰诃 啰叉私揭啰诃 毕唎多揭啰诃 毗舍遮揭啰诃 部多揭啰诃 鸠盘茶揭啰诃 补丹那揭啰诃 迦咤补丹那揭啰诃 悉乾度揭啰诃 阿播悉摩啰揭啰诃 乌檀摩陀揭啰诃 车夜揭啰诃 醯唎婆帝揭啰诃 社多诃唎南 揭婆诃唎南 嚧地啰诃唎南 忙娑诃唎南 谜陀诃唎南 摩阇诃唎南 阇多诃唎女 视比多诃唎南 毗多诃唎南 婆多诃唎南 阿输遮诃唎女 质多诃唎女 帝钐萨鞞钐 萨婆揭啰诃南 毗陀夜阇瞋陀夜弥鸡啰夜弥 波唎跋啰者迦讫唎担 毗陀夜阇瞋陀夜弥鸡啰夜弥 茶演尼讫唎担 毗陀夜阇瞋陀夜弥鸡啰夜弥 摩诃般输般怛夜 嚧陀啰讫唎担 毗陀夜阇瞋陀夜弥鸡啰夜弥 那啰夜拏讫唎担 毗陀夜阇瞋陀夜弥鸡啰夜弥 怛埵伽嚧茶西讫唎担 毗陀夜阇瞋陀夜弥鸡啰夜弥 摩诃迦啰 摩怛唎伽拏讫唎担 毗陀夜阇瞋陀夜弥鸡啰夜弥 迦波唎迦讫唎担 毗陀夜阇瞋陀夜弥鸡啰夜弥 阇耶羯啰摩度羯啰 萨婆啰他娑达那讫唎担 毗陀夜阇瞋陀夜弥鸡啰夜弥 赭咄啰婆耆你讫唎担 毗陀夜阇瞋陀夜弥鸡啰夜弥 毗唎羊讫唎知 难陀鸡沙啰 伽拏般帝 索醯夜讫唎担 毗陀夜阇瞋陀夜弥鸡啰夜弥 那揭那舍啰婆拏讫唎担 毗陀夜阇瞋陀夜弥鸡啰夜弥 阿罗汉讫唎担 毗陀夜阇瞋陀夜弥鸡啰夜弥 毗多啰伽讫唎担 毗陀夜阇瞋陀夜弥鸡啰夜弥 跋阇啰波你 具醯夜具醯夜 迦地般帝讫唎担 毗陀夜阇瞋陀夜弥鸡啰夜弥 啰叉罔婆伽梵 印兔那么么写
楞严咒第四会
婆伽梵 萨怛多般怛啰 南无粹都帝 阿悉多那啰剌迦 波啰婆悉普咤 毗迦萨怛多砵帝唎 什佛啰什佛啰 陀啰陀啰 频陀啰频陀啰 瞋陀瞋陀 虎(合牛)虎(合牛) 泮咤泮咤泮咤泮咤泮咤 娑诃 醯醯泮 阿牟迦耶泮 阿波啰提诃多泮 婆啰波啰陀泮 阿素啰 毗陀啰波迦泮 萨婆提鞞弊泮 萨婆那伽弊泮 萨婆药叉弊泮 萨婆乾闼婆弊泮 萨婆补丹那弊泮 迦咤补丹那弊泮 萨婆突狼枳帝弊泮 萨婆突涩比犁 讫瑟帝弊泮 萨婆什婆唎弊泮 萨婆阿播悉摩犁弊泮 萨婆舍啰婆拏弊泮 萨婆地帝鸡弊泮 萨婆怛摩陀继弊泮 萨婆毗陀耶 啰誓遮犁弊泮 阇夜羯啰 摩度羯啰 萨婆啰他娑陀鸡弊泮 毗地夜遮唎弊泮 者都啰 缚耆你弊泮 跋阇啰 俱摩唎 毗陀夜 啰誓弊泮 摩诃波啰丁羊乂耆唎弊泮 跋阇啰商羯啰夜 波啰丈耆啰阇耶泮 摩诃迦啰夜 摩诃末怛唎迦拏 南无娑羯唎多夜泮 毖瑟拏婢曳泮 勃啰诃牟尼曳泮 阿耆尼曳泮 摩诃羯唎曳泮 羯啰檀持曳泮 蔑怛唎曳泮 唠怛唎曳泮 遮文茶曳泮 羯逻啰怛唎曳泮 迦般唎曳泮 阿地目质多 迦尸摩舍那 婆私你曳泮 演吉质 萨埵婆写 么么印兔那么么写
楞严咒第五会
突瑟咤质多 阿末怛唎质多 乌阇诃啰 伽婆诃啰 嚧地啰诃啰 婆娑诃啰 摩阇诃啰 阇多诃啰 视毖多诃啰 跋略夜诃啰 乾陀诃啰 布史波诃啰 颇啰诃啰 婆写诃啰 般波质多 突瑟咤质多 唠陀啰质多 药叉揭啰诃 啰刹娑揭啰诃 闭隶多揭啰诃 毗舍遮揭啰诃 部多揭啰诃 鸠盘茶揭啰诃 悉乾陀揭啰诃 乌怛摩陀揭啰诃 车夜揭啰诃 阿播萨摩啰揭啰诃 宅祛革 茶耆尼揭啰诃 唎佛帝揭啰诃 阇弥迦揭啰诃 舍俱尼揭啰诃 姥陀啰 难地迦揭啰诃 阿蓝婆揭啰诃 乾度波尼揭啰诃 什佛啰堙迦醯迦 坠帝药迦 怛隶帝药迦 者突托迦 昵提什伐啰 毖钐摩什伐啰 薄底迦 鼻底迦 室隶瑟密迦 娑你般帝迦 萨婆什伐啰 室嚧吉帝 末陀鞞达嚧制剑 阿绮嚧钳 目佉嚧钳 羯唎突嚧钳 揭啰诃揭蓝 羯拏输蓝 惮多输蓝 迄唎夜输蓝 末么输蓝 跋唎室婆输蓝 毖栗瑟咤输蓝 乌陀啰输蓝 羯知输蓝 跋悉帝输蓝 邬嚧输蓝 常伽输蓝 喝悉多输蓝 跋陀输蓝 娑房盎伽 般啰丈伽输蓝 部多毖跢茶 茶耆尼 什婆啰 陀突嚧迦 建咄嚧吉知 婆路多毗 萨般嚧 诃凌伽 输沙怛啰 娑那羯啰 毗沙喻迦 阿耆尼 乌陀迦 末啰鞞啰建跢啰 阿迦啰 密唎咄 怛敛部迦 地栗剌咤 毖唎瑟质迦 萨婆那俱啰肆引伽弊 揭啰唎药叉 怛啰刍 末啰视 吠帝钐 娑鞞钐 悉怛多砵怛啰 摩诃跋阇嚧 瑟尼钐 摩诃般赖丈耆蓝 夜波突陀 舍喻阇那 辫怛隶拏 毗陀耶 盘昙迦嚧弥 帝殊 盘昙迦嚧弥 般啰毗陀 盘昙迦嚧弥 跢侄他 唵 阿那隶 毗舍提 鞞啰跋阇啰陀唎 盘陀盘陀你 跋阇啰谤尼泮 虎(合牛)都嚧瓮泮 莎婆诃
回向文
如来顶髻无上善回向教主释迦尊
大悲毗卢遮那佛十方一切诸如来
金刚藏王诸大士一字金轮八佛顶
哀愍摄受愿海中消除业障证三昧
日日持念一七遍极重烦恼皆消灭
金刚密迹诸眷属每日每夜常守护
二类诸天悉欢喜二类权实皆随喜
琰魔法王能覆护一切冥道恒加护
一切善神常守护一切恶神慈悲护
一切天女能护念一切神女善护念
随顺一切鬼神众恭敬供养佛心咒
修行佛子无障难菩提行愿不退转
生生值遇白伞盖世世持诵不忘念
恒修普贤菩萨行尽于未来心意愿
慈悲哀愍为加护阿字法门悉皆悟
四恩法界诸众生平等利益证妙果
回向无上大菩提
楞严咒拼音导读
楞严咒
楞严咒
以下注音未及校对,仅供参考
第一会
(001)nā mó sà dá tuō.sū qié duō yē.ā là hē dì.sān miǎo sān pú tuó xiě
南无萨怛他.苏伽多耶.阿啰诃帝.三藐三菩陀写
(002) nā mó sà dá tuō.fó tuó jù zhī sè ní shān
南无萨怛他.佛陀俱胝瑟尼钐 楞严咒(003)nā mó sà pó.bó tuó bó dì.sà duò pí bì
南无萨婆.勃陀勃地.萨跢鞞弊
(004)nā mó sà duō nán.sān miǎo sān pú tuó.jù zhī nán
南无萨多南.三藐三菩陀.俱知喃
(005)suō shě là pó jiā.sēng qié nán
娑舍啰婆迦.僧伽喃
(006)nā mó lú jī ā luó hàn duò nán
南无卢鸡阿罗汉哆喃
(007)nā mó sū lú duō bō nuó nán
南无苏卢多波那喃
(008)nā mó suō jié lī tuó qié mí nán
南无娑羯唎陀伽弥喃
(009)nā mó lú jī sān miǎo qié duò nán
南无卢鸡三藐伽哆喃
(010)sān miǎo qié bō là.dǐ bō duō nuó nán
三藐伽波啰.底波多那喃
(011)nā mó tí pó lí sè nǎn
南无提婆离瑟赧
(012)nā mó xī tuó yē.pí dì yē.tuó là lí sè nǎn
南无悉陀耶.毗地耶.陀啰离瑟赧
(013)shě bō nú.jiē là hē.suō hē suō là mó tuō nán 楞严咒舍波奴.揭啰诃.娑诃娑啰摩他喃
(014)nā mó bá là hē mó ní
南无跋啰诃摩尼
(015)nā mó yīn tuó là yē
南无因陀啰耶
(016)nā mó pó qié pó dì
南无婆伽婆帝
(017)lú tuó là yē
嚧陀啰耶
(018)wū mó bō dì
乌摩般帝
(019)suō xī yè yē
娑酰夜耶
(020)nā mó pó qié pó dì
南无婆伽婆帝
(021)nuó là yě ná yē
那啰野拏耶
(022)pán zhē mó hē.sān mù tuó là
盘遮摩诃.三慕陀啰
(023)nā mó xī jié lī duō yē
南无悉羯唎多耶
(024)nā mó pó qié pó dì
南无婆伽婆帝
(025)mó hē jiā là yē
摩诃迦啰耶
(026)dì lī bō là nuó qié là
地唎般剌那伽啰
(027)pí tuó là.bō ná jiā là yē
毗陀啰.波拏迦啰耶
(028)ā dì mù dì
阿地目帝
(029)shī mó shě nuó ní.pó xī ní
尸摩舍那泥.婆悉泥
(030)mó dá lī qié ná
摩怛唎伽拏
(031)nā mó xī jié lī duō yē
南无悉羯唎多耶
(032)nā mó pó qié pó dì
南无婆伽婆帝
(033)duō tuō qié duò jù là yē
多他伽跢俱啰耶
(034)nā mó bō tóu mó.jù là yē
南无般头摩.俱啰耶
(035)nā mó bá shé là.jù là yē
南无跋阇啰.俱啰耶
(036)nā mó mó ní jù là yē
南无摩尼俱啰耶
(037)nā mó qié shé jù là yē
南无伽阇俱啰耶
(038)nā mó pó qié pó dì
南无婆伽婆帝
(039)dì lī chá.shū là xī nuó
帝唎茶.输啰西那
(040)bō là hē là ná là shé yē
波啰诃啰拏啰阇耶
(041)duò tuō qié duō yē
跢他伽多耶
(042)nā mó pó qié pó dì
南无婆伽婆帝
(043)nā mó ā mí duō pó yē
南无阿弥多婆耶
(044)duò tuō qié duō yē
跢他伽多耶
(045)ā là hē dì
阿啰诃帝
(046)sān miǎo sān pú tuó yē
三藐三菩陀耶
(047)nā mó pó qié pó dì
南无婆伽婆帝
(048)ā chú pí yē
阿刍鞞耶
(049)duò tuō qié duō yē
跢他伽多耶
(050)ā là hē dì
阿啰诃帝
(051)sān miǎo sān pú tuó yē
三藐三菩陀耶
(052)nā mó pó qié pó dì
南无婆伽婆帝
(053)pí shā shé yē jù lú fèi zhù lī yē
鞞沙阇耶俱卢吠柱唎耶
(054)bō là pó là shé yē
般啰婆啰阇耶
(055)duò tuō qié duō yē
跢他伽多耶
(056)nā mó pó qié pó dì
南无婆伽婆帝
(057)sān bǔ shī bì duō
三补师毖多
(058)sà lián nà là.là shé yē
萨怜捺啰.剌阇耶
(059)duò tuō qié duō yē
跢他伽多耶
(060)ā là hē dì
阿啰诃帝
(061)sān miǎo sān pú tuó yē
三藐三菩陀耶
(062)nā mó pó qié pó dì
南无婆伽婆帝
(063)shě jī yě.mǔ nà yè
舍鸡野.母那曳
(064)duò tuō qié duō yē
跢他伽多耶
(065)ā là hē dì
阿啰诃帝
(066)sān miǎo sān pú tuó yē
三藐三菩陀耶
(067)nā mó pó qié pó dì
南无婆伽婆帝
(068)là dá nuó.jī dū là shé yē
剌怛那.鸡都啰阇耶
(069)duò tuō qié duō yē
跢他伽多耶
(070)ā là hē dì
阿啰诃帝
(071)sān miǎo sān pú tuó yē
三藐三菩陀耶
(072)dì piáo.nā mó sà jié lī duō
帝瓢.南无萨羯唎多
(073)yì tán pó qié pó duō
翳昙婆伽婆多
(074)sà dá tuō.qié dū sè ní shān
萨怛他.伽都瑟尼钐
(075)sà dá duō.bō dá lán
萨怛多.般怛嚂
(076)nā mó ā pó là shì dān
南无阿婆啰视耽
(077)bō là dì yáng qí là
般啰帝扬歧啰
(078)sà là pó bù duō.jiē là hē
萨啰婆部多.揭啰诃
(079)ní jiē là hē.jié jiā là hē ní
尼揭啰诃.羯迦啰诃尼
(080)bá là bì dì yē.chì tuó nǐ
跋啰毖地耶.叱陀你
(081)ā jiā là mì lī zhù
阿迦啰密唎柱
(082)bō lī dá là yē.níng jiē lī
般唎怛啰耶.儜揭唎
(083)sà là pó.pán tuó nuó.mù chā ní
萨啰婆.盘陀那.目叉尼
(084)sà là pó.tū sè zhà
萨啰婆.突瑟咤
(085)tū xī fá.bō nuó nǐ fá là ní
突悉乏.般那你伐啰尼
(086)zhě dū là shī dì nán
赭都啰失帝南
(087)jié là hē.suō hē sà là ruò shé
羯啰诃.娑诃萨啰若阇
(088)pí duō bēng.suō nuó jié lī
毗多崩.娑那羯唎
(089)ā sè zhà bīng shě dì nán
阿瑟咤冰舍帝南
(090)nuó chā chà dá là ruò shé
那叉刹怛啰若阇
(091)bō là sà tuó nuó jié lī
波啰萨陀那羯唎
(092)ā sè zhà nán
阿瑟咤南
(093)mó hē jié là hē ruò shé
摩诃揭啰诃若阇
(094)pí duō bēng.sà nuó jié lī
毗多崩.萨那羯唎
(095)sà pó shě dū lú nǐ pó là ruò shé
萨婆舍都嚧你婆啰若阇
(096)hū lán tū xī fá.nán zhē nuó shě ní
呼蓝突悉乏.难遮那舍尼
(097)bì shā shě.xī dá là
毖沙舍.悉怛啰
(098)ā jí ní.wū tuó jiā là ruò shé
阿吉尼.乌陀迦啰若阇
(099)ā bō là shì duō jù là
阿般啰视多具啰
(100)mó hē bō là zhàn chí
摩诃般啰战持
(101)mó hē dié duō
摩诃迭多
(102)mó hē dì shé
摩诃帝阇
(103)mó hē shuì duō shé pó là
摩诃税多阇婆啰
(104)mó hē bá là pán tuó là pó xī nǐ
摩诃跋啰盘陀啰.婆悉你
(105)ā lī yē duō là
阿唎耶多啰
(106)pí lī jù zhī
毗唎俱知
(107)shì pó pí shé yē
誓婆毗阇耶
(108)bá shé là.mó lǐ dǐ
跋阇啰.摩礼底
(109)pí shě lú duō
毗舍嚧多
(110)bó téng wǎng jiā
勃腾罔迦
(111)bá shé là.zhì hē nuó ē zhē
跋阇啰.制喝那阿遮
(112)mó là zhì pó.bō là zhì duō
摩啰制婆.般啰质多
(113)bá shé là chàn chí
跋阇啰擅持
(114)pí shě là zhē
毗舍啰遮
(115)shàn duō shě.pí tí pó.bǔ shì duō
扇多舍.鞞提婆.补视多
(116)sū mó lú bō
苏摩嚧波
(117)mó hē shuì duō
摩诃税多
(118)ā lī yē duō là
阿唎耶多啰
(119)mó hē pó là ā bō là
摩诃婆啰阿般啰
(120)bá shé là.shāng jié là zhì pó
跋阇啰.商揭啰制婆
(121)bá shé là jù mó lī
跋阇啰俱摩唎
(122)jù lán tuó lī
俱蓝陀唎
(123)bá shé là.hē sà duō zhē
跋阇啰.喝萨多遮
(124)pí dì yē.qián zhē nuó.mó lī jiā
毗地耶.乾遮那.摩唎迦
(125)kǔ sū mǔ.pó jié là duò nuó
啒苏母.婆羯啰多那
(126)pí lú zhē nuó jù lī yē
鞞嚧遮那俱唎耶
(127)yè là tú sè ní shān
夜啰菟瑟尼钐
(128)pí zhē lán pó.mó ní zhē
毗折蓝婆.摩尼遮
(129)bá shé là.jiā nuó jiā bō là pó
跋阇啰.迦那迦波啰婆
(130)lú shé nuó bá shé là.dùn zhì zhē
嚧阇那跋阇啰.顿稚遮
(131)shuì duō zhē.jiā mó là
税多遮.迦摩啰
(132)chà shē shī.bō là pó
刹奢尸.波啰婆
(133)yì dì yí dì
翳帝夷帝
(134)mǔ tuó là jié ná
母陀啰羯拏
(135)suō pí là chàn
娑鞞啰忏
(136)jué fàn dū
掘梵都
(137)yìn tù nuó.mó mó xiě
印兔那.么么写
第二会
(138)wū xīn
乌[合*牛]
(139)lī sè jiē ná
唎瑟揭拏
(140)bō là shě xī duō
般剌舍悉多
(141)sà dá tuō.qié dū sè ní shān
萨怛他.伽都瑟尼钐
(142)hǔ xīn
虎[合*牛]
(143)dū lú yōng
都卢雍
(144)zhān pó nuó
瞻婆那
(145)hǔ xīn
虎[合*牛]
(146)dū lú yōng
都卢雍
(147)xī dān pó nuó
悉耽婆那
(148)hǔ xīn
虎[合*牛]
(149)dū lú yōng
都卢雍
(150)bō là sè dì yē.sān bō chā.ná jié là
波啰瑟地耶.三般叉.拏羯啰
(151)hǔ xīn
虎[合*牛]
(152)dū lú yōng
都卢雍
(153)sà pó yào chā.hē là chà suō
萨婆药叉.喝啰刹娑
(154)jiē là hē ruò shé
揭啰诃若阇
(155)pí téng bēng.sà nuó jié là
毗腾崩.萨那羯啰
(156)hǔ xīn
虎[合*牛]
(157)dū lú yōng
都卢雍
(158)zhě dū là.shī dǐ nán
者都啰.尸底南
(159)jiē là hē.suō hē sà là nán
揭啰诃.娑诃萨啰南
(160)pí téng bēng.sà nuó là
毗腾崩.萨那啰
(161)hǔ xīn
虎[合*牛]
(162)dū lú yōng
都卢雍
(163)là chā
啰叉
(164)pó qié fàn
婆伽梵
(165)sà dá tuō.qié dū sè ní shān
萨怛他.伽都瑟尼钐
(166)bō là diǎn shé jí lī
波啰点阇吉唎
(167)mó hē suō hē sà là
摩诃娑诃萨啰
(168)bó shù suō hē sà là.shì lī shā
勃树娑诃萨啰.室唎沙
(169)jù zhī suō hē sà ní dì lí
俱知娑诃萨泥帝[口*隶]
(170)ā bì tí shì pó lī duō
阿弊提视婆唎多
(171)zhà zhà yīng jiā
咤咤罂迦
(172)mó hē bá shé lú tuó là
摩诃跋阇嚧陀啰
(173)dì lī pú pó nuó
帝唎菩婆那
(174)màn chá là
曼茶啰
(175)wū xīn
乌[合*牛]
(176)suō xī dì bù pó dū
娑悉帝薄婆都
(177)mó mó
么么
(178)yìn tù nuó mó mó xiě
印兔那么么写
第三会
(179)là shé pó yè
啰阇婆夜
(180)zhǔ là bá yè
主啰跋夜
(181)ā qí ní pó yè
阿祇尼婆夜
(182)wū tuó jiā pó yè
乌陀迦婆夜
(183)pí shā pó yè
毗沙婆夜
(184)shě sà duō là pó yè
舍萨多啰婆夜
(185)pó là zhuó jié là pó yè
婆啰斫羯啰婆夜
(186)tū sè chā pó yè
突瑟叉婆夜
(187)ā shě nǐ pó yè
阿舍你婆夜
(188)ā jiā là.mì lī zhù pó yè
阿迦啰.密唎柱婆夜
(189)tuó luó ní bù mí jiàn.bō qié bō tuó pó yè
陀啰尼部弥剑.波伽波陀婆夜
(190)wū là jiā pó duō pó yè
乌啰迦婆多婆夜
(191)là shé tán chá pó yè
剌阇坛茶婆夜
(192)nuó qié pó yè
那伽婆夜
(193)pí tiáo dá pó yè
毗条怛婆夜
(194)sū bō là ná pó yè
苏波啰拏婆夜
(195)yào chā jiē là hē
药叉揭啰诃
(196)là chā sī.jiē là hē
啰叉私.揭啰诃
(197)bì lī duō.jiē là hē
毕唎多.揭啰诃
(198)pí shě zhē.jiē là hē
毗舍遮.揭啰诃
(199)bù duō jiē là hē
部多揭啰诃
(200)jiū pán cha.jiē là hē
鸠盘茶.揭啰诃
(201)bǔ dān nuó.jiē là hē
补单那.揭啰诃
(202)jiā zhà bǔ dān nuó.jiē là hē
迦咤补单那.揭啰诃
(203)xī qián dù.jiē là hē
悉乾度.揭啰诃
(204)ā bō xī mó là.jiē là hē
阿播悉摩啰.揭啰诃
(205)wū tán mó tuó.jiē là hē
乌檀摩陀.揭啰诃
(206)chē yè jiē là hē
车夜揭啰诃
(207)xī lī pó dì.jiē là hē
酰唎婆帝.揭啰诃
(208)shè duō hē lī nán
社多诃唎南
(209)jiē pó hē lī nán
揭婆诃唎南
(210)lú dì là.hē lī nán
嚧地啰.诃唎南
(211)máng suō hē lī nán
忙娑诃唎南
(212)mí tuó hē lī nán
谜陀诃唎南
(213)mó shé hē lī nán
摩阇诃唎南
(214)shé duō hē lī nǚ
阇多诃唎女
(215)shì bǐ duō hē lī nán
视比多诃唎南
(216)pí duō hē lī nán
毗多诃唎南
(217)pó duō hē lī nán
婆多诃唎南
(218)ā shū zhē hē lī nǚ
阿输遮.诃唎女
(219)zhì duō hē lī nǚ
质多诃唎女
(220)dì shān sà pí shān
帝钐萨鞞钐
(221)sà pó jiē là hē nán
萨婆揭啰诃南
(222)pí tuó yè shé.chēn tuó yè mí
毗陀耶阇.嗔陀夜弥
(223)jī là yè mí
鸡啰夜弥
(224)bō lī bá là zhě jiā.qì lī dān
波唎跋啰者迦.讫唎担
(225)pí tuó yè shé.chēn tuó yè mí
毗陀夜阇.嗔陀夜弥
(226)jī là yè mí
鸡啰夜弥
(227)chá yǎn ní.qì lī dān
茶演尼.讫唎担
(228)pí tuó yè shé.chēn tuó yè mí
毗陀夜阇.嗔陀夜弥
(229)jī là yè mí
鸡啰夜弥
(230)mó hē bō shū bō dá yè
摩诃般输般怛夜
(231)lú tuó là.qì lī dān
嚧陀啰.讫唎担
(232)pí tuó yè shé.chēn tuó yè mí
毗陀夜阇.嗔陀夜弥
(233)jī là yè mí
鸡啰夜弥
(234)nuó là yè ná.qì lī dān
那啰夜拏.讫唎担
(235)pí tuó yè shé.chēn tuó yè mí
毗陀夜阇.嗔陀夜弥
(236)jī là yè mí
鸡啰夜弥
(237)dá duǒ qié lú chá xī.qì lī dān
怛埵伽嚧茶西.讫唎担
(238)pí tuó yè shé.chēn tuó yè mí
毗陀夜阇.嗔陀夜弥
(239)jī là yè mí
鸡啰夜弥
(240)mó hē jiā là.mó dá lī qié ná.qì lī dān
摩诃迦啰.摩怛唎伽拏.讫唎担
(241)pí tuó yè shé.chēn tuó yè mí
毗陀夜阇.嗔陀夜弥
(242)jī là yè mí
鸡啰夜弥
(243)jiā bō lī jiā.qì lī dān
迦波唎迦.讫唎担
(244)pí tuó yè shé.chēn tuó yè mí
毗陀夜阇.嗔陀夜弥
(245)jī là yè mí
鸡啰夜弥
(246)shé yè jié là.mó dù jié là
阇夜羯啰.摩度羯啰
(247)sà pó là tuō suō dá nuó.qì lī dān
萨婆啰他娑达那.讫唎担
(248)pí tuó yè shé.chēn tuó yè mí
毗陀夜阇.嗔陀夜弥
(249)jī là yè mí
鸡啰夜弥
(250)zhě duō là.pó qí nǐ.qì lī dān
赭咄啰.婆耆你.讫唎担
(251)pí tuó yè shé.chēn tuó yè mí
毗陀夜阇.嗔陀夜弥
(252)jī là yè mí
鸡啰夜弥
(253)pí lī yáng.qì lī zhī
毗唎羊.讫唎知
(254)nán tuó jī shā là.qié ná bō dì
难陀鸡沙啰.伽拏般帝
(255)suǒ xī yè.qì lī dān
索酰夜.讫唎担
(256)pí tuó yè shé.chēn tuó yè mí
毗陀夜阇.嗔陀夜弥
(257)jī là yè mí
鸡啰夜弥
(258)nuó jiē nuó.shě là pó ná.qì lī dān
那揭那.舍啰婆拏.讫唎担
(259)pí tuó yè shé.chēn tuó yè mí
毗陀夜阇.嗔陀夜弥
(260)jī là yè mí
鸡啰夜弥
(261)ā luó hàn.qì lī dān pí tuó yè shé.chēn tuó yè mí
阿罗汉.讫唎担毗陀夜阇.嗔陀夜弥
(262)jī là yè mí
鸡啰夜弥
(263)pí duō là qié.qì lī dān
毗多啰伽.讫唎担
(264)pí tuó yè shé.chēn tuó yè mí
毗陀夜阇.嗔陀夜弥
(265) jī là yè mí bá shé là bō nǐ
鸡啰夜弥跋阇啰波你
(266)jù xī yè.jù xī yè
具酰夜.具酰夜
(267)jiā dì bō dì.qì lī dān
迦地般帝.讫唎担
(268)pí tuó yè shé.chēn tuó yè mí
毗陀夜阇.嗔陀夜弥
(269)jī là yè mí
鸡啰夜弥
(270)là chā wǎng
啰叉罔
(271)pó qié fàn
婆伽梵
(272)yìn tù nuó.mó mó xiě
印兔那.么么写
第四会
(273)pó qié fàn
婆伽梵
(274)sà dá duō.bō dá là
萨怛多.般怛啰
(275)nā mó cuì dū dì
南无粹都帝
(276)ā xī duō.nuó là là jiā
阿悉多.那啰剌迦
(277)bō là pó.xī pǔ zhà
波啰婆.悉普咤
(278)pí jiā sà dá duō.bō dì lī
毗迦萨怛多.钵帝唎
(279)shí fó là.shí fó là
什佛啰.什佛啰
(280)tuó là tuó là
陀啰陀啰
(281)pín tuó là.pín tuó là.chēn tuó chēn tuó
频陀啰.频陀啰.嗔陀嗔陀
(282)hǔ xīn
虎[合*牛]
(283)hǔ xīn
虎[合*牛]
(284)pàn zhà
泮咤
(285)pàn zhà pàn zhà pàn zhà pàn zhà
泮咤泮咤泮咤泮咤
(286)suō hē
娑诃
(287)xī xī pàn
酰酰泮
(288)ā móu jiā yē pàn
阿牟迦耶泮
(289)ā bō là.tí hē duō pàn
阿波啰.提诃多泮
(290)pó là bō là tuó pàn
婆啰波啰陀泮
(291)ā sù là.pí tuó là.bō jiā pàn
阿素啰.毗陀啰.波迦泮
(292)sà pó tí pí bì pàn
萨婆提鞞弊泮
(293)sà pó nuó qié bì pàn
萨婆那伽弊泮
(294)sà pó yào chā bì pàn
萨婆药叉弊泮
(295)sà pó qián tà pó bì pàn
萨婆乾闼婆弊泮
(296)sà pó bǔ dān nuó bì pàn
萨婆补丹那弊泮
(297)jiā zhà bǔ dān nuó bì pàn
迦咤补丹那弊泮
(298)sà pó tū láng zhǐ dì bì pàn
萨婆突狼枳帝弊泮
(299)sà pó tū sè bǐ lí.qì sè dì bì pàn
萨婆突涩比[口*犁].讫瑟帝弊泮
(300)sà pó shí pó lí bì pàn
萨婆什婆利弊泮
(301)sà pó ā bō xī mó lí bì pàn
萨婆阿播悉么[口*犂]弊泮
(302)sà pó shě là pó ná bì pàn
萨婆舍啰婆拏弊泮
(303)sà pó dì dì jī bì pàn
萨婆地帝鸡弊泮
(304)sà pó dá mó tuó jì bì pàn
萨婆怛摩陀继弊泮
(305)sà pó pí tuó yē.là shì zhē lí bì pàn
萨婆毗陀耶.啰誓遮[口*犂] 弊泮
(306)shé yè jié là.mó dù jié là
阇夜羯啰.摩度羯啰
(307)sà pó là tuō suō tuó jī bì pàn
萨婆啰他娑陀鸡弊泮
(308)pí dì yè.zhē lī bì pàn
毗地夜.遮唎弊泮
(309)zhě dū là.fù qí nǐ bì pàn
者都啰.缚耆你弊泮
(310)bá shé là.jù mó lī
跋阇啰.俱摩唎
(311)pí tuó yè.là shì bì pàn
毗陀夜.啰誓弊泮
(312)mó hē bō là dīng yáng.yì qí lī bì pàn
摩诃波啰丁羊.乂耆唎弊泮
(313)bá shé là.shāng jié là yè
跋阇啰.商羯啰夜
(314)bō là zhàng qí.là shé yē pàn
波啰丈耆.啰阇耶泮
(315)mó hē jiā là yè
摩诃迦啰夜
(316)mó hē mò dá lī jiā ná
摩诃末怛唎迦拏
(317)nā mó suō jié lī duō yè pàn
南无娑羯唎多夜泮
(318)bì sè ná pí yè pàn
毖瑟拏婢曳泮
(319)bó là hē móu ní yè pàn
勃啰诃牟尼曳泮
(320)ā qí ní yè pàn
阿耆尼曳泮
(321)mó hē jié lī yè pàn
摩诃羯唎曳泮
(322)jié là tán chí yè pàn
羯啰檀迟曳泮
(323)miè dá lī yè pàn
蔑怛唎曳泮
(324)lào dá lī yè pàn
唠怛唎曳泮
(325)zhē wén chá yè pàn
遮文茶曳泮
(326)jié luó là dá lī yè pàn
羯逻啰怛唎曳泮
(327)jiā bō lī yè pàn
迦般唎曳泮
(328)ā dì mù zhì duō.jiā shī mó shě nuó
阿地目质多.迦尸摩舍那
(329)pó sī nǐ yè pàn
婆私你曳泮
(330)yǎn jí zhì
演吉质
(331)sà duǒ pó xiě
萨埵婆写
(332)mó mó yìn tù nuó mó mó xiě
么么印兔那么么写
第五会
(333)tū sè zhà zhì duō
突瑟咤质多
(334)ā mò dá lī zhì duō
阿末怛唎质多
(335)wū shé hē là
乌阇诃啰
(336)qié pó hē là
伽婆诃啰
(337)lú dì là hē là
嚧地啰诃啰
(338)pó suō hē là
婆娑诃啰
(339)mó shé hē là
摩阇诃啰
(340)shé duō hē là
阇多诃啰
(341)shì bì duō hē là
视毖多诃啰
(342)bá lüè yè hē là
跋略夜诃啰
(343)qián tuó hē là
乾陀诃啰
(344)bù shǐ bō hē là
布史波诃啰
(345)pō là hē là
颇啰诃啰
(346)pó xiě hē là
婆写诃啰
(347)bō bō zhì duō
般波质多
(348)tū sè zhà zhì duō
突瑟咤质多
(349)lào tuó là zhì duō
唠陀啰质多
(350)yào chā jiē là hē
药叉揭啰诃
(351)là chà suō.jiē là hē
啰刹娑.揭啰诃
(352)bì lí duō.jiē là hē
闭[口*隶]多.揭啰诃
(353)pí shě zhē.jiē là hē
毗舍遮.揭啰诃
(354)bù duō jiē là hē
部多揭啰诃
(355)jiū pán cha.jiē là hē
鸠盘茶.揭啰诃
(356)xī qián tuó.jiē là hē
悉乾陀.揭啰诃
(357)wū dá mó tuó.jiē là hē
乌怛摩陀.揭啰诃
(358)chē yè jiē là hē
车夜揭啰诃
(359)ā bō sà mó là.jiē là hē
阿播萨摩啰.揭啰诃
(360)zhái qū gé.chá qí ní.jiē là hē
宅袪革.茶耆尼.揭啰诃
(361)lī fó dì.jiē là hē
唎佛帝.揭啰诃
(362)shé mí jiā.jiē là hē
阇弥迦.揭啰诃
(363)shě jù ní.jiē là hē
舍俱尼.揭啰诃
(364)lǎo tuó là nán dì jiā.jiē là hē
姥陀啰难地迦.揭啰诃
(365)ā lán pó.jiē là hē
阿蓝婆.揭啰诃
(366)qián dù bō ní.jiē là hē
乾度波尼.揭啰诃
(367)shí fá là.yīn jiā xī jiā
什伐啰.堙迦酰迦
(368)zhuì dì yào jiā
坠帝药迦
(369)dá lí dì yào jiā
怛[口*隶]帝药迦
(370)zhě tū tuō jiā
者突托迦
(371)ní tí shí fá là.bì shān mó.shí fá là
尼提什伐啰.毖钐摩.什伐啰
(372)bù dǐ jiā
薄底迦
(373)bí dǐ jiā
鼻底迦
(374)shì lì sè mì jiā
室隶瑟密迦
(375)suō nǐ bō dì jiā
娑你般帝迦
(376)sà pó shí fá là
萨婆什伐啰
(377)shì lú jí dì
室嚧吉帝
(378)mò tuó pí dá lú zhì jiàn
末陀鞞达嚧制剑
(379)ā qǐ lú qián
阿绮嚧钳
(380)mù qié lú qián
目佉嚧钳
(381)jié lī tū lú qián
羯唎突嚧钳
(382)jiē là hē.jiē lán
揭啰诃.羯蓝
(383)jié ná shū lán
羯拏输蓝
(384)dàn duō shū lán
惮多输蓝
(385)qì lī yè shū lán
迄唎夜输蓝
(386)mò mò shū lán
末么输蓝
(387)bá lī shì pó shū lán
跋唎室婆输蓝
(388)bì lì sè zhà shū lán
毖栗瑟咤输蓝
(389)wū tuó là shū lán
乌陀啰输蓝
(390)jié zhī shū lán
羯知输蓝
(391)bá xī dì shū lán
跋悉帝输蓝
(392)wū lú shū lán
邬嚧输蓝
(393)cháng qié shū lán
常伽输蓝
(394)hē xī duō shū lán
喝悉多输蓝
(395)bá tuó shū lán
跋陀输蓝
(396)suō fáng yàng qié.bō là zhàng qié shū lán
娑房盎伽.般啰丈伽输蓝
(397)bù duō bì duò chá
部多毖哆茶
(398)chá qí ní.shí pó là
茶耆尼.什婆啰
(399)tuó tū lú jiā.jiàn duō lú jí zhī.pó lù duō pí
陀突嚧迦.建咄嚧吉知.婆路多毗
(400)sà bō lú hē líng qié
萨般嚧诃凌伽
(401)shū shā dá là suō nuó jié là
输沙怛啰娑那羯啰
(402)pí shā yù jiā
毗沙喻迦
(403)ā qí ní.wū tuó jiā
阿耆尼.乌陀迦
(404)mò là pí là jiàn duò là
末啰鞞啰建跢啰
(405)ā jiā là mì lī duō.dá liǎn bù jiā
阿迦啰密唎咄.怛敛部迦
(406)dì lì là zhà
地栗剌咤
(407)bì lī sè zhì jiā
毖唎瑟质迦
(408)sà pó nuó jù là
萨婆那俱啰
(409)sì yǐn qié bì.jiē là lī yào chā.dá là chú
肆引伽弊.揭啰唎药叉.怛啰刍
(410)mò là shì.fèi dì shān.suō pí shān
末啰视.吠帝钐.娑鞞钐
(411)xī dá duō.bō dá là
悉怛多.钵怛啰
(412)mó hē bá shé lú sè ní shān
摩诃跋阇嚧瑟尼钐
(413)mó hē bō lài zhàng qí lán
摩诃般赖丈耆蓝
(414)yè bō tū tuó.shě yù shé nuó
夜波突陀.舍喻阇那
(415)biàn dá lí ná
辫怛[口*隶]拏
(416)pí tuó yē.pán tán jiā lú mí
毗陀耶.盘昙迦嚧弥
(417)dì shū.pán tán jiā lú mí
帝殊.盘昙迦嚧弥
(418)bō là pí tuó.pán tán jiā lú mí
般啰毘陀.盘昙迦嚧弥
(419)duò zhí tuō
哆侄他
(420)ǎn
唵
(421)ā nuó lí
阿那[口*隶]
(422)pí shě tí
毗舍提
(423)pí là bá shé là tuó lī
鞞啰跋阇啰陀唎
(424)pán tuó pán tuó nǐ
盘陀盘陀你
(425)bá shé là.bàng ní pàn
跋阇啰.谤尼泮
(426)hǔ xīn dū lú yin pàn
虎[合*牛]都嚧瓮泮
(427)suō pó hē
莎婆诃
楞严咒之重要意义
宣化上人浅谈
在佛教里头,《楞严咒》是最重要的一部咒,是咒中之王,也是咒里边最长的一个咒,这个咒关系着整个佛教的兴衰。《楞严咒》是支持着天地没有毁灭的灵文,《楞严咒》是支持世界不到末日的灵文。所以我常说,世界上若有一人会念《楞严咒》,这世界就不会毁灭,佛法也不会毁灭的。等到世上没有人会念《楞严咒》时,这个世界就快毁灭了,因为正法不存在了。
一、戒根清净
本来破戒是不可补救的,但是你若能念《楞严咒》,还能恢复你戒根清净。但是能念,不是就念一念,一定要得到诵咒三昧。这个咒就是从你心里念出来的,这个咒又能回来到你心里。所谓咒心心咒,这个心和咒合成一个了,没有分别。想要忘,也忘不了了,这叫不念而念,念而无念。你把一切妄想杂念都念没有了,就是一个诵持《楞严咒》的心,这叫打成一团,成一个了,团结起来了。你这思想念头团结起来了,没有第二念了,就像流水源源而来,前浪推后浪,浪浪不断,这样子水流风动演摩诃,水流的声音,和风动的声音,都是《楞严咒》的咒心。你能念到这个样子,那时候你就是破戒了,也还能得到戒根清净;你没有受戒,就得到受戒。
本来你不向前进,不研究佛法,一念《楞严咒》,念得时间久了,也自然生出一种精进心来;没有智慧的人,也会开智慧。如果你修行不得清净,你开斋破戒,但是因为你不忘《楞严咒》,所以很快又恢复清净了。如果你在没持咒、没受戒以前,犯过禁戒,那么持咒之后,所有一切破斋犯戒,这一些个罪,不管是轻、是重,甚至于不通忏悔的四波罗夷罪、五逆、四弃八弃,你一念《楞严咒》,无论怎么样的罪都消灭了,连一个头发那么多都没有了,所以《楞严咒》的力量是不可思议。
有的人听见《楞严咒》这么灵,他就单单念咒也不修行了,这也是一种太过的行为。因为修道,无论修哪一种法,要求中道,不要太过,也不要不及。这个咒固然是灵,但是定力也要修的。《楞严经》说这个咒是灵的,但是反闻闻自性,修耳根圆通这个法门,也是最要紧的。你就诵咒的时候,也应该反闻闻自性,要自己回光返照,前边不是说吗?诵这个咒,咒就是心,心也就是咒,心和咒分不开了,心、咒,二而不二。你能到这个样子上了,你求什么都能随心如意,一定会成就的。那么你能心和咒都合到一起,这也正是你得到禅定三昧了,得到真正的定力了。所以这一点,我们每一个人要知道的。
二、种下善根
《楞严咒》每一句都有无量意义,每一义都有无量功能。要明白《楞严咒》是天地间的灵文,灵文中的灵文,秘中之秘,无上法宝,是一切众生救命之宝。它包罗万有,上至十方诸佛,下至阿鼻地狱,四圣六凡都要尊重《楞严咒》的法,十法界中,无论哪一个法界都没有超出这个范围;所有一切鬼种类、神种类、一切护法诸天的种类、声闻、缘觉、佛乘都在《楞严咒》内。楞严咒所说的都是鬼神王的名字,一念这些鬼神王的名字,其余鬼眷属和神眷属都伏伏贴贴,循规蹈矩,不敢放肆了。天天念《楞严咒》,能令世上的妖魔鬼怪都老实一点,不敢出来害人。《楞严咒》是全体大用的,所以说是包括佛教所有的教义,若能明白《楞严咒》,就能将佛教秘密精华都明白。天地间的奥妙、天地间不可思议的事情,也是在《楞严咒》内。若会《楞严咒》,则不必学密宗,白教、黑教、黄教、红教,什么教也不需要学。这是根本的三昧法,最究竟的密法。不过这种密法没有人懂得,也没有人认识。一般人都是学而不化,只知道念,却不知道它的意义。本来咒不必知道意义,只要知道它是不可思议的灵文就够了。能念《楞严咒》就能利益众生,不能念就不能利益众生。各位赶快把《楞严咒》学会。背得出来,再研究明白了,才是佛教徒所应有的行为。想学《楞严咒》、持诵《楞严咒》的人最好能发大心,为全世界诵持,把所有的功德回向给全世界。在佛教里,再也没有比《楞严咒》更重要了,《楞严咒》是正法的代表,有《楞严咒》就有正法,没有《楞严咒》就没有正法,不会背《楞严咒》不配做佛教徒,《楞严咒》叫楞半年,天天念,要念半年才会背。我们能诵《楞严咒》的人,都是在无量劫以来培植大善根的人,才能把《楞严咒》读得熟,背出来,永远也不忘记,这就是善根的表现。若你没有善根,不但不能念,就连《楞严咒》的名字也遇不着;就算遇着了也不懂,不会念。所以我们现在能念能背,都是有大善根。
三、修身品行
《楞严法》是百千万劫难遭遇的法门,我们学得一句,明白一句的力量,便要照着去实行。但也不是听说法有大灵感妙用及力量,就去用它。你用法,但不持戒,好像一般人什么都不懂,随便杀生、偷盗、邪淫、妄语、饮酒,而在紧要关头时念五大心咒,这是污蔑法;没有功德,却要支配鬼神及护法,那只有增加自己的罪业,自己会遭受飞灾横祸之事。所以修法的人所先要首持戒律,要注重德行,首先要不争、不贪、不求、不自私、不自利、不打妄语。你道德不够,就像假传圣旨,冒充国王,这是行不通的。现在人只注重念咒灵验有效力,但不重自己的品德,即使念也没有功力。
所以学《楞严咒》法,所行必须要正,存心要正,不打不清净的妄想,不做不清净的事,要念兹在兹修清净的行门。如果一方面修《楞严咒》法门,一方面不好好守规矩,就会有很大的问题发生,这一点大家必须明白。若是你不存正念,不行正行,便会令金刚藏菩萨不佩服你,不保护你,佛菩萨是慈悲的,他不会损害众生,不会瞋害人;可是所有的侍从,一切的护法、天龙、鬼神,都是有很大的脾气。这种恶鬼、恶神,他见到你这修道持咒的人有过错了,他就会给你一点灾害,或者令你不自在,令你有很大的麻烦,你便会发生种种灾难,受种种的果报,这是丝毫不可以开玩笑的。所以必须斋戒沐浴,要心里也清净,不打污染的念头;身上也清净,不行污染的法门,时时刻刻要保持清净,不可以有丝毫不规矩的行为。
诵持《楞严咒》比买黄金更赚得多,诵《楞严咒》一遍,就等于几万万盎司的黄金那么有价值,不过不能用贪心来诵持。若能持戒律,无嫉妒障碍,无贪嗔痴,那么诵持《楞严咒》就有大感应、大利益;若你有不守规矩的行为,修这个法便没有大的感应力量。并不是因为咒没有灵验,而是你不守规矩,护法善神离得你远远的,有什么事情他也不管。所以凡是诵持《楞严咒》的人,不要有一种诡谲的心,不要有一种尽造罪业的行为。任何时候都要正大光明,只知利他,不知利己,存菩萨心肠,存菩萨行门。
四、自我约束
修《楞严法》是很灵感的,但也不是那么容易,首先要没有自私心,其次要没有自利心,要存大公无私的心,要存至中不偏的心,要存舍己为人的心,要存普渡一切众生的心。有以上所说这样的心,便能很快成就。各位要注意,你一定要守五戒,奉行十善,这是最低限度要遵守的规则。修这个法不守规矩是不行的,不守戒律,或心里尽打污染的妄想,不单修法没有感应,没有成就,而且还会有奇祸。所以修楞严法的时候,要特别注意,要身、口、意三业清净,才可以相应。不可以随随便便讲是讲非,挑拨离间,或令大家在道场住得不安乐。你一定要举动行为管自己,行住坐卧不离家,不可以尽给旁人洗衣服,要好好把自己照顾一下,回光返照。
《楞严咒》是灵文,每一句有每一句的效力,你不必想:「我持《楞严咒》怎么没有效验?」不管有没有功效,你就去念,就好像打功夫,天天去打拳,不管功夫如何,锻炼就有功夫,不可说不锻炼就有功夫。同理,受持法要天天不间断,在任何情形下,在百忙中都要修法。不要时间久了就生懈怠,对《楞严咒》不再有兴趣。这不是说你一念,就见到什么功效,就见、不见什么功效,你也要天天受持读诵。这必须要日久功深,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就,就有感应的。就好像读书要读十年、二十年、三十年。才能真正有学问,修行亦复如是。持诵这个咒,你要念兹在兹的,时时刻刻都诵持这个咒,不要间断,也就像穿衣、吃饭、睡觉那样要紧,一天都不可以少的。不管它有什么功效,你天天受持读诵,时间久了就有基础,自然就有它的功用。
五、超越感悟
你想成就妙行,得到不可思议的力量,你不要心里总打妄想,想入非非,总是妙想天开。你诵咒若间断了,你三昧就不会成就的。修习楞严法门要拿出真心、诚心来修习。什么叫真心?就是为修持《楞严咒》,把时间也忘了,空间也没有了,是日、是夜都不知道,吃饭、没吃饭也不知道,睡觉没睡觉也不知道。什么都忘了,什么都没有了,一念像无量劫那么长,无量劫又为一念。要有这种精神,吃饭、睡觉什么都忘了,只一心来修行《楞严咒》,一定成就三昧的。不能这样,就谈不到真正修楞严法门,不只修楞严法是如此,修其它的法门都要如此,行不知行,坐不知坐,渴不知渴,饿不知饿。说:「那不是变成最愚痴的人了吗?」就是要如此,这才叫养成大拙方为巧 学到如愚始见奇你若能学到愚痴到这个样子,无论你修什么法门,都能得到三昧,都会有所成就的。就是因为你没能愚痴,没能真正进入三昧的境界,所以修来修去也不相应。
你用功持诵《楞严咒》的时候,或者会梦见拜佛,或者梦见佛放光,或者梦见佛来摩顶,或者梦见佛和你讲经说法,或者梦见菩萨、缘觉、声闻、圣僧,或者天上的将军,或者梦见自己腾身虚空,或者梦见会飞了,这都是好的境界;或者骑马,或者渡江,种种祥瑞的光,或者有种种非常出奇的异相。假设得到这些应验,你更应该很小心的,你要发菩提心,身、口、意三业要清净,更加紧你的功夫来持诵这个咒。可是你不可以对人去宣说,你有什么感应了,有什么灵验,叫人相信你,对你有好感。你有什么感应,自己知道就得了,你尽炫示自己的功德,各处卖广告,满街卖修行,这是不对的。你如果这样,便有了漏洞,魔就得其便。就好像你有了财宝,不把它放在保险箱里,你把它放在门口,一定会被人偷去。所以修佛法要很小心,不要让天魔外道得便。可是和你同道的,就是一同修行,你不是为了名利,或者为了令人恭敬我、赞叹我,你可以说的。
在《楞严经》上说:你要是诵持《楞严咒》,有了功夫,有了受用,那么八万四千金刚藏菩萨和他的徒弟眷属,就都常常随从保护着你,令你遂心满愿。纵然魔王想找一个漏洞,想来找你的麻烦也没法子。在过去五祖弘忍大师在湖北东山那个地方修行,他戒行精严,修行也特别认真。
有一次土匪把这个城围上,弘忍大师忍不住了,就想要救这个城里头的老百姓,于是乎他就下山了,从东山那个地方到湖北城里去。土匪一见弘忍大师来了,就吓得丢盔卸甲望影而逃,为什么这样子呢?因为弘忍大师虽然是一个人下山来的,可是土匪看到完全是穿金盔金甲的天兵天将,就好像从天上下来的天神一样,都穿着金盔金甲,手里拿着宝剑威武奇扬的。土匪一见到这样的情形就吓得望影而逃,不用一刀、一鎗、一箭,他们就撤退了。这是因为弘忍大师他诵持《楞严咒》,所以土匪一见着弘忍大师就吓得跑了,这就是有真正的功夫才能这样子,若没有真正的功夫,怎么会有这样的感应道交。
因为释迦牟尼佛为了保护我们现在所有一切初发心的学道人,所以宣示《楞严咒》,来帮助我们得到定力,令我们身心泰然,没有什么麻烦。所以我们时时刻刻不要忘了这个法,我们若能诚心专一诵持《楞严咒》,就是绍隆佛法,就是正法住世。
为什么要读诵楞严咒
一:楞严咒是正法的代表,它关系到法运,世界上多一人诵楞严咒,佛法运气会很好.,故应诵楞严咒。
二:楞严咒是整个佛法的保护神,若楞严咒不灭,一切法都不灭,故应诵楞严咒。
三: 一心向善,加布施钱财,加教人向善,加诵楞严咒是荣华富贵的秘诀 ,故应诵楞严咒。
四:有人说能背诵楞严咒,就是菩萨。当然,会背诵楞严咒的人多数是凡夫。但是,楞严经楞严咒最
先灭。无量寿经阿弥陀佛最后灭。我们诵楞严咒,阿弥陀佛名号灭的那一天永远不会来,能诵楞
严咒的人有一份功劳。所以就是菩萨。故应诵楞严咒.
五:释迦牟尼佛为表达楞严咒的殊胜,自己不说楞严咒。而是坐在佛祖头顶的放光佛所说,说明
楞严咒是佛上佛的境界,咒中之王,威力极大。 故应诵楞严咒.
六:持诵楞严咒的人未来世,不是富豪就是贵族。今生也能改变命运。原因在于诵楞严咒的
人,十方如来会回向一份功德给他。故应诵楞严咒。
七:佛祖告诉我们:末法更要读楞严咒。魔强法弱,我们要用楞严咒令法殊胜。故应诵楞严咒。(方海权著)
慧群注:诵楞严咒是要让世界不灭吗?
依华严经,秽土世界即是净土世界;依学佛的目的,是要让众生皆成佛道;诸行无常,秽土世界的成住坏空,是众生业力所感,只要众生有业力,继续轮回,这个世界就不会灭亡。金刚经说是法平等,无有高下。一切法皆是佛法,即便佛法要灭的时候,佛还慈悲,特意让无量寿经住世百年,无量寿经消失以后,还有佛号在世度生,请问无量寿经不是正法吗,一句佛号,可摄万法,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请问佛号不是正法吗?
慧群注:诵楞严咒要注意“南无”两字意思
“南无”两字在与佛的尊号相联时,表示皈依的意思,但在此咒中,
除皈依诸佛菩萨外,与其他道的,只是礼敬的意思。佛子应当知道这点,
三皈依是我们的根本戒体,对于其他道非佛法僧的众生,我们只礼敬,尽形寿,尽未来际,
终不皈依。一切护法善神,尊重佛法的众生,必然明白此义。如果皈依其他非佛道的众生,必将
破坏三皈戒体,丧失佛弟子的资格,佛子应当知道的是,华严经上说诸佛如影,即便是相上的
佛法僧三宝,也不是我们皈依的终究所在,我们要皈依的是觉正净自性三宝,一切诸佛菩萨,莫
不明白此理。不明此理者,非佛菩萨。
慧群注:心不清净不能诵楞严咒吗
楞严经上说,
是故能令破戒之人,戒根清净,未得戒者,令其得戒;未精进者,令得精进;无智慧者,令得智慧;不清净者,速得清净;不持斋戒,自成斋戒。
从以上经文可以看出,不但不是不可以诵,而且是非常鼓励诵。只要不是用咒来害人,大家放心大胆地诵。
慧群注:诵楞严咒,修楞严经,不能相信三魂六魄的外道说法
学佛依正法,倘若相信了外道或者邪说,不仅会破自己的三皈戒体,而且会修成外道,甚至会入邪入魔,一定要小心,不管对方有多大的知名度,是多有名的法师,倘若其所说与佛法不合,一定要远离他,不要受其影响,一定要依法不依人。要明心之作用,可用佛法的唯识配合修楞严经。
为什么要读诵楞严咒
寬淨大法師生平簡介
1924年甲子7月7日10時 ──
寬淨大法師出生於福建省蒲田縣城關鎮東大道140號,一戶信佛居士潘姓人家,當出世的那個晚上,西方的天邊,金光閃閃,大地如黃金一般榮耀輝煌,所以取名潘金榮。他從小沒有上學讀書,但天資聰穎超群,7歲在福建省教忠寺出家,15歲拜剃,師事虛雲老和尚(在祖寺福建省南平開寺正式出家),17歲在廣東省南華寺受具足戒,又在江西省雲居山接虛雲老和尚的正眼法藏,係洞雲宗第48代傳燈繼人。歷任福建省坑底坪寺、水聯寺、仙佛寺、能仁寺當家,開平寺、麥斜寺、三會寺住持。1980年,在福建省仙遊縣三會寺當住持時,12月23日起坐禪,禪定至29日方出定,共禪定6天半,震動全仙遊縣,當時皈依弟子達三千餘人。1982年前赴美國紐約,為行腳僧,宣揚佛法,曾掛單住過北美佛教會,被聘為名譽董事長,三藩市美洲佛教會諾那寺,洛杉機觀音菩薩寺等處,係一位得道高僧。
前 言
本書主要的內容,為介紹中國活佛寬淨大法師,於1967年農曆10月25日,在福建省德化縣上湧公社桂格大隊九仙山彌勒洞內坐禪時,突然被觀世音菩薩所接引而「消失了蹤影」。其時,法師被帶往西方極樂世界,參觀九品蓮花的各個境界,時間上只覺一晝一夜。可是,當返回人間時,已係1973年農曆4月8日了。換言之,時間已過了整整5年5個餘月。
乍聽起來,這種現象,似乎是超乎常識所能理解的。但是,有所謂「天上一日,人間數年」之說,由於宇宙空間的不同,時間概念也異,這是稍具佛學知識的人,都能夠理解的。
當時在人間,法師彷彿「消失了蹤影」,全寺僧俗,找遍了全山(雲居山)大大小小百多個洞穴,皆不見法師的蹤影,甚至還出動打撈隊,到附近各處水庫、深潭打撈,亦無下落。熱心的信徒,還到縣城、泉州市、廈門市、福州市、南平市各地去尋找,並且還發信託人在永泰、永春、德化、福清等鄰縣,代為查詢,前後歷數年之久,音訊全無。至此,人們多以為法師已往生去了,心中萬分悲痛!
其實,法師自始至終,皆沒有離開過彌勒洞半步。由於佛佑,身體置於洞內,5、6年未被發現,或不知「隱」在甚麼地方(很可能隱於另一次元空間),這一點,有當地的鄭秀堅居士等可供查證。
法師親身經歷西方極樂世界的整個過程,非一般夢境可比,他係一位得道高僧,絕無妄語,亦無妄語之必要。另則,法師所見到的境界,不同於禪定中所看到的情景,如若在禪定中所看到的境界,是不能透露出來的。否則,天龍八部與天魔都會來找麻煩。
法師是奉阿彌陀佛與觀世音菩薩之旨,才敢公開在極樂世界各個境界中的所見所聞。凡學佛的人都知道,大妄語者,必下無間地獄,難有出期。因此,法師所講述的西方極樂世界之親身經歷,乃「千真萬確」的事,有三界神衹,天龍八部作證。
除了我們人間之外,尚有一極樂世界,佛說阿彌陀經,皆屬實在,寬淨大法師即為一見證人。筆者根據其口述,編排整理,公諸於世,一則弘揚佛法,一則願讀者諸君篤信佛法,一心念佛,一心行善,同登極樂世界。
一·路上遇奇緣(觀音帶入聖境)
那是1967年10月25日的事。
當日,我在麥斜岩寺(按:法師是該寺主持)中坐禪,突然,彷彿聽到有人在呼喚著我,並推著我向前走。這時,我有點像醉人一般,恍恍惚惚,也不問原由,就走出了寺院。但我心裡知道,自己此刻要到福建省的德化縣去雲遊(按:從麥斜岩寺到九仙山德化,約200餘華里)。走著走著,一路上並不覺得辛苦,亦不會肚餓,只記得當時是白天晴天。
其時正值中國文化大革命時期。
當我來到了離德化縣與上湧九仙山不遠的地方時,只覺神志突然清醒過來!當時,我聽到路上的行人說,今天是10月25日。文革時期,地方動亂,故人們往往選擇夜間上路,我也不例外。
記得那是翌日凌晨3時。在半路上,我遇到了一位老法師,他的裝束,與我一樣。我們原是不相識的,在路上遇到同道,很自然地,便不約而同地互相合掌作禮。
我們互道姓名,這位老法師自我介紹說:「我法號圓觀,今天,咱們有緣相會,不如一齊朝九仙山遊玩好麼?」
由於同路,我點頭表示贊同。
於是,我們邊走邊談,一齊上路。一路上,他好像透視了我很多過去的底細,說了很多因果話,並像說神話般的,將我的過去世,哪一世出生在哪裡,甚麼地點,甚麼時間,和盤托出。奇怪得很,他所說的每一句話,我都能牢牢記住。
(按:7年後,法師依言到處詢查,各世實有其人,以及時間,地點皆準,都是做和尚的。只有一世,為在家居士,是清朝康熙年間,地點是上湧方桂格村,名叫鄭遠思,生育6子2女,其中一人中進士,經查地址,時間,墓地,均屬實在,現有子孫121家450多人。)
一路上談著,不知不覺已到了九仙山(福建省最高山)。在那個山上,有一個大洞,叫彌勒洞,這是我們原先欲抵達的目的地。洞內只有一個房間大小,供奉著彌勒佛像,故名「彌勒洞」。
可是,當抵達九仙山,走上了半山的時候,奇異的景象出現在眼前!只見眼前的道路,突然變了。已不再是以前九仙山原有的那條路。那邊的路,是用石頭砌成的,隱隱泛光,甚是奇特。走到了山尾,一看,已不是原來的那個舊山洞——「彌勒洞」,卻看到了另一番天地!
眼前所展現的,是一座前所未見的大寺廟,非常堂皇富麗,比之北平的故宮,尤為雄偉壯觀。大寺兩旁,還有兩座寶塔。走不多時,我們便抵達了山門。
只見白石築成的山門,建築宏偉壯麗,大門上有一個金勒大匾額,金光閃閃,上面寫著幾個大金字,我完全看不懂。在山門前,有四位和尚,身穿紅色長衣,腰繫金帶,法相莊嚴,見我們二人到來,一齊向我們下拜迎接,我們也連忙還禮。這時心中起了疑惑,這裡和尚的裝束打扮,我從未見過。倒有點像喇嘛僧。他們皆含笑著說:「來了,來了,歡迎!歡迎!」於是,請了我們進去。
進入了山門,經過幾座殿宇,奇怪得很,這裡的建築物皆會發光,各殿壯麗可觀。當我們走進裡面時,只見一條很長的走廊,走廊兩旁,種植著各種不知名顏色不同的奇花異木。從窗口望出去,可以看到寶塔殿堂等建築物。
不多時,我們一行人便來到了第一大殿。在大殿上,有四個大金字,閃閃生輝,不是中文,也不是英文,我看不懂,就問圓觀老和尚,這四個字什麼意思,他回答說:「是中天羅漢」。既名為「羅漢」,我就在想,這一定是羅漢修持所得的境界了。
我與圓觀老法師相遇時,是凌晨3時。這時,想必已接近天亮時分,只見殿的內外,有很多人出出入入,各種膚色如黃、白、棕、黑的人都有,男女老幼皆有。他們衣裝奇特,皆會發光,三五成群,有的在練武,有的在歡樂起舞,有的聚精會神地在下棋,有的在靜坐養神等等。他們皆現出一種十分悅樂的神態,見我到來,皆露出親切的點頭微笑,表示歡迎,不過並未與我們交談。
走進大殿內,我看到四個大字,圓觀老法師告訴我,那是「大雄寶殿」四字。有兩個老和尚,前來迎接我們,我向他們打量著,其中一個老和尚,鬍鬚白白的,很長,另一位老和尚則無鬚。他們一見圓觀老法師的到來,立即啪身五體投地行大禮。中天羅漢,對圓觀老法師如此禮拜,我就在想,他絕非等閒之輩啊!當他們帶領我們到客廳去的當兒,我向大殿內四處觀望,只見香煙繚繞,清香撲鼻,地上皆是用會泛光的白石舖設而成。但奇怪的是,殿內沒有一尊佛像,但供品卻很多,鮮花宛若皮球大小,皆圓鼓鼓的,各式各樣的燈飾,顏色很多,五彩繽紛。
進入客廳,老和尚拿著童子取來的兩杯水,只見那童子,頭頂上紮了兩個髮髻,身穿綠色衣裳,腰繫金帶,道童裝束,十分好看。杯中的水,是白色的,清涼甘美,我飲了半杯多,圓觀老法師也跟著喝,倍覺精神爽朗,全身舒暢,一點也不覺得疲倦。
二.兜率天會虛雲老和尚
一路上,我看到很多雄偉壯觀的金殿、寶塔等,皆會發光,令人目不暇給。但是,圓觀老法師卻向我頻頻催促,說時間無多,快點上路(後來我才注意到,上界的時間,與我們人間不同,不宜逗留過長,否則,再回到人間來時,已過了幾百年,甚至幾千年)。我們所走的路,皆白石砌成,石頭隱隱發光,山上的奇花異草,隨風送來,清香撲鼻,令人為之心曠神怡。
轉了幾個彎,約有里許路,眼前出現了一座大橋。然而,奇怪的是,這座大橋,只有中間的那一大段,浮現在空際,沒有橋頭,也沒有橋尾,根本無從踏上去。再往下看,底下是萬丈深淵!
「這橋怎樣過得去呢?」我喃喃自語。
正當我感到躊躇不前的時候,圓觀老法師這樣問說:「你平日所持何經何咒?」我回答說:「平日多持法華經、楞嚴咒。」他說:「好,那你就持念吧!」於是,我就口中喃喃,持念起楞嚴咒來。
楞嚴咒全咒共有3000餘字。可是,我只念了2、30個字,眼前的景象,驀然地起了變化!只見那座大橋,前尾兩頭,突然向 陸地兩邊銜接起來,呈黃金色,金光閃閃,七寶構成,猶如一道七色繽紛的彩虹,懸掛在空際,壯麗無比。兩邊橋欄上皆有明亮的 珠燈,泛出各種色光。在橋頭上懸掛著五個大字,與大殿上的字樣相同,我就猜想,那一定是「中天羅漢橋」了。
過了橋,我們在橋亭中休息了一陣。當時,我就問圓觀老法師,說:「為何剛才不見橋頭橋尾兩邊,念了咒之後,才能看見? 」
他回答說:「在未念咒前,你的本性(原來面目),被自身的業障重重包圍住,擋住了視線,不能見到聖境,持了咒之後,由 於咒力的催動,業障頓時煙消雲散,故沒有了障礙,自性清淨,現出了原有的一切境界,由迷轉醒,什麼都能看見,所謂萬里無雲萬里天,就是這個道理。」
休息過後,我們又再啟程,我邊走邊持咒,忽然,腳下有蓮花出現,一瓣一瓣,像水晶似的發出青光,葉子亦泛出各種光芒。踏上蓮花,凌空而起,像騰雲駕霧般的,向前直驅而去。只覺耳際風聲呼呼作響,但身體卻不覺有大風,速度比坐飛機還要快!只見周圍各種事物,不斷地向後倒退,在我們身邊一掠而過。
不多時,我的身體漸漸覺得熱起來。這時,呈現在眼前的,有點像北京的天安門,但它卻比天安門更為寬敞宏偉壯麗,石柱上的龍鳳皆閃閃發光,屋頂如故宮樣式,但全是銀白色的,像一座巨大的白銀城,十分雄偉。
我們抵達了這座白銀城,只見城門上有五種文字的匾額,第一是中文,寫著「南天門」三個漢字(按:「南天門」乃四大天王的處所)。在「南天門」內,站著很多天人,文裝打扮的,有點像清朝時代的官服,服飾非常華麗,衣服皆會發光;武裝打扮的,像戲台演古劇的武將,戰甲裝飾,閃著亮光,十分威武,他們皆列隊整齊地站在城門口兩邊,雙掌合十,向我們行注目禮,歡迎我們入城,但都沒有與我們講話。
進了城門之後,一路上,我看到無數奇異的景物,如虹、如球、如花、如電光等,從我們身邊飛掠而過。在雲霧層中,隱隱約約,看到無數亭台樓閣、塔尖,遠近不一。圓觀老法師介紹說:「這是四天王的再上一層,叫做忉利天(欲界天中第二天),乃玉皇大帝住處,管理著四方三十二天。」
我們沒有時間看,一直沖上幾層天,圓觀老法師對我說:「現在已抵達兜率天了。」(「兜率天」乃欲界天中第四天)。轉眼之間,便來到了一座殿閣山門前,只見有二十餘人,前來迎接我們,其中一人,不是別人,正是我的授業恩師虛雲老和尚(近代中國三大高僧之一)。其中還有兩個人,是我認識的,一個妙蓮和尚,另一個是福榮大師(此二人均已往生),他們皆身穿紅綢緞的袈裟,華麗非常。
一看見師父虛雲老和尚,我馬上向他頂禮跪拜,當時,我感動得差一點哭出來。
師父問我,說:「心靜好嗎?還有甚麼喜哀嗎?你可知道,今天帶你同來的那個人,他是誰嗎?」我回答道:「他叫圓觀老法師。」這時,師父向我做了一個驚人的透露,他說:「他就是你們每天念的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的觀世音菩薩!」
我聽後,大吃一驚!於是,連忙向這位觀世音菩薩的化身圓觀老法師,跪拜頂禮,真是「有眼不識泰山」啊!在觀世音菩薩面前,一時之間,不知該說些什麼才好。
「兜率天」的天人,不同於我們娑婆世界,身高只有五、六尺高,那裡的天人,身高約三丈餘。不過,圓觀老法師(觀音化身)既然把我帶到這裡來,我的身形,也自然起了變化,也變得像他們一般高大,有三丈餘高。
師父當時還叮囑我,在娑婆世界要勤苦修鍊,業障經過考驗,方能逐漸祛除,並交代要建修寺院等等。在這裡,我還看到很多人,男女老幼都有,他們的裝束,似是明朝時代的衣裝。
三.彌勒菩薩開示
過後,我們便一齊進入「兜率天」內院,去朝拜彌勒菩薩。當我們走進彌勒大殿時,大殿內的宏偉壯麗,委實非筆墨所能形容,到處金光閃閃,殿門前有金光燦爛的三個大字,用五種文字書寫,中文寫著的是「兜率天」,就在這裡,我親眼看到了彌勒菩薩。
彌勒菩薩的樣子,並非像我們娑婆世界所供奉的「大肚笑佛」那樣,肚子圓鼓鼓的凸出來,臉上笑嘻嘻的。真正的彌勒菩薩,真可說是法相莊嚴,具有32相,80種好,外貌非常之殊勝。
大殿兩邊,或站或坐著很多菩薩,身穿各種道衣,但以會發光的紅色袈裟者居多,每人皆有一蓮花座。我向前拜見彌勒菩薩,請求祂開示。彌勒菩薩對我開示一些法語。祂說:「我將來下生(56億萬年後),龍華三會,降臨娑婆世界,屆時,地球上全無高山,地平如掌,娑婆世界將變成人間淨土,你們教與教之間,要互相愛護,互相鼓勵精進,不要互相誹謗。佛教內的各宗派,亦不可互相誹謗,應當互相糾邪輔正……」
之後,師父虛雲老和尚,把我帶到一座大樓閣去,閣前有一位身穿像明朝服裝的武將,但他不是韋馱。這位武將領我們進入閣內,便端出由仙女採花蜜製成的糕來招待我們。我吃了一塊,味道甘美無比,非常爽口,覺得很飽,同時感到精神倍增。
福榮大師對我說:「天上都是以花蜜醬為糧食,是前院天人仙女送來供養的,用各種花來加以製蜜,味道很好,人間的人能吃到此蜜醬,祛病延年,老者能返童,你多吃一點,有好處的。」日後,我的身體的確恢復比以前年輕,直到現在,未服過藥。
接著,福榮大師又對我說:「天界人好逸樂,不肯修行,就像人間的大富貴人家一樣,不肯出家,只坐享眼前之樂,殊不知三界未出,六道輪迴,不能了脫生死,我們在這裡聽彌勒菩薩說法,將來再降世度眾生,才能真正進入菩薩道,了脫生死…」
這時,恩師虛雲老和尚,也給我開示,他說:「末法時期,應當堅持在最惡劣的環境內苦度眾生,不要貪圖順境享樂,不要逆境逃避,須度惡人覺悟,回頭向善,好人才有好的生活,清淨修行,在惡劣的環境中,能堅持佛陀的慧命正法,才是真正的行菩薩道。我交代你,你將來回人間後,要告訴你的同道,特別是同修的兄弟們,要以戒為師,如舊修持,不可維新,不要竄改僧制,現在有人說楞嚴咒是假的,有的人把僧衣改掉,有的不信因果,說蛋是素菜,不肯苦修感動眾生,反用邪法蠱惑眾生,把佛經歪解說得天花亂墜,騙取供養,這些都是魔來凡間挖掉如來慧根,讓魔出頭自由害人。所以你必須極力承吾志,方是吾徒,你將來會到世界各國說法教化,但震盪惡劣環境中,你必須扶持我生前所開創的寺廟復興,所以你的名字,當初傳法與你時,取名復興,這個用意你現在明白嗎?」
四.訪極樂世界——拜見阿彌陀佛
出了「兜率天」,我又再持楞嚴咒,腳上現出蓮花座,騰空而起,一路上,耳際響起呼呼聲,但不覺有風,速度之快,委實難以形容,眼前一切優美的天仙之境,從我們身邊掠過,很快的就被拋在後頭。約莫一刻鐘左右,看到蓮花座之下,金沙舖地,一排一排的大樹,高數十丈,金枝玉葉,葉有三角形、五角形、七角形,皆會發光開花,各種美麗的飛鳥,身會發光,有的鳥有兩個頭或數個頭,兩翼或數翼,牠們自由自在的飛翔,歌唱著阿彌陀佛的聖號,四周圍皆有七彩的欄杆,觀世音菩薩告訴我,說:「佛經上所說的,七重羅網,七重行樹,就是這個境界了。」
耳邊聽到很多講話的聲音,但語言卻完全聽不懂,觀世音菩薩說,阿彌陀佛聽得懂。一路上還看見很多高塔,皆七寶結成,隱隱泛光。如此一直走,不久,來到了一座大金山前面,這座大金山,比起中國的峨嵋山,不知要高大多少萬倍。
毫無疑問,這時我們已經抵達了「西方極樂世界」的中心。觀世音菩薩揮手一指,說:「到了,阿彌陀佛就在你的前面,你看到嗎?」我奇怪地問:「在哪裡?我所看到的只是一座大石壁,擋在眼前。」
豈知,觀世音菩薩的回答,頗令我感到出乎意料之外,祂回答說:「現在,你就站在阿彌陀佛的腳趾尖。」我說:「阿彌陀佛身軀如此高大,我怎能看得到呢?」
其實,這種情景,就像是一隻螞蟻,站在美國一百幾十層的摩天大樓底下,無論怎樣抬頭,也無法看到摩天大樓的全貌一樣。觀世音菩薩囑我快快跪下,請求阿彌陀佛加被,接引我到西方極樂世界去。
我連忙跪下,祈求阿彌陀佛的加被。求著,求著,霎時間,只覺自己的身體突然不斷的高大起來,一直高到祂的臍間,在這個高度中,我看到阿彌陀佛確確實實的就站立在我的前面。祂站在數不清層層的蓮花座上,花瓣上層層有寶塔勝境,放出千萬色光,光中有佛,端坐在金色光芒中。同時,我還看到一座金碧輝煌的大殿,再放眼望去,我看見了整個西方極樂世界的全貌!
這時,圓觀老法師變回觀世音菩薩的真身,全身透明金色,衣服發出千百種光,認不清是男是女,此時祂的身形比我高大,約莫有阿彌陀佛的肩膀高。
我站立在那裡,見到這種殊勝的境界,看得出神了,一時之間,竟然一句話也說不出來!現在,要我將當時眼前的殊勝境界,一一說出來,那恐怕要講上七天七夜。單說阿彌陀佛那莊嚴無比的法相,就是講半天也講不完。例如,阿彌陀佛的法相,祂的眼睛,就像一片汪洋大海一般,講出來可能沒有人相信,但實際上祂的眼睛,就像人間的大海一樣大。
西方極樂世界國土,據佛經上說,有十萬億佛土那麼遙遠。若以時間來計算,人的每一分鐘,用光年來走,也需要一百五十億光年時間,方能抵達,換句話說,以人的壽命來看,那是絕無可能的事。但是,欲往西方極樂世界,只要發願,一剎那間,便可抵達。若從物質上來說,靠人的肉體來行動,走向西方極樂世界去,縱使是從整個地球,由生到滅,用這樣長的時間來走,也是無法抵達的。因此,要靠本身的願力,加上阿彌陀佛的加被,只要一剎那間,便能抵達目的地。
我向阿彌陀佛頂禮,求祂加被,賜我福慧,了脫生死。阿彌陀佛說:「觀世音菩薩接引你到這裡來,到各處參觀,你就去吧,但過後你必須回返人間。」
當時,我驚嘆於極樂國的殊勝境界,感到人間很痛苦,不想再回去,於是我哀求道:「這裡極樂國太好了,我不想回去,求阿彌陀佛大發慈悲,收留我!」
祂說:「不行啊,不是我不肯收留你,要你非走不可,而是你在二劫以前,已往生極樂國土,只因你自己發願再回到人間,救世度人,所以你目前還需回去,完成你的心願,把極樂世界裡的情形,傳達給人間知道,藉以教化世人。」
阿彌陀佛又偈曰:「你已往生二劫前,只因發願度眾生、累世父母及親屬,誓救同歸九品蓮。」
佛說此偈已,我立即全身震動,回憶起二劫以前往生的情景,歷歷在目,全部湧現出來,看得清清楚楚。
阿彌陀佛對觀世音菩薩說:「你就帶他到各處參觀去吧!」我向祂拜了三拜,與觀世音菩薩走出了說法台大門。
這時,我看到所有的大門,走廊、池畔、欄杆、山、地,都是七寶結成,皆會發光,就如電燈電條一樣。最奇怪的是,這些看似「有形」的東西,皆透明無阻礙,可以穿越而過。大門上有四個大金字,旁邊也有對聯,我看不懂,觀世音菩薩解釋說:「用中文讀是『大雄寶殿』的意思,也可以解釋為『無量壽佛』。」
那座金碧輝煌的大殿,宏偉無比,有好幾萬人在內。同時,看到很多菩薩,或坐或立,有的在殿內,有的在殿外,身體皆金色透明,菩薩的高度,比佛稍矮了一點。在諸菩薩中,還看到了大勢至菩薩、常精進菩薩等大菩薩。
觀世音菩薩說:「好,我這就帶你去,從下品下生、至中品中生,一直參觀到上品上生。」
一路上走著,我們的體形,卻跟著慢慢地逐漸縮小,當發覺到這種怪現象時,我就問觀世音菩薩,說:「為何會有這種情形,人會逐漸地縮小下去?」
祂回答說:「極樂世界各眾生,因境界不同,體形高度大小有異,我們現在是從上品(阿彌陀佛處),走向下品。九品蓮花,上品者比中品者高大,中品者比下品者高大,我們現在前往下品,故體形身高,跟著漸漸縮小,以至與下品眾生成正比例。又如人間,人體最高不逾八呎,天界的天人則身高三丈餘,這叫做配合境界。」
五.下品蓮花——帶業往生處所
說著,說著,我們來到了下品蓮花池。
放眼望去,只見那裡地平如掌,皆黃金舖成,隱隱發光,而且是透明的。不多時,眼前出現一個十分寬敞的廣場,廣場上有很多女孩子,年齡約莫13、14歲,這些女孩子,頭頂上紮兩個髮髻,插著紫花,非常漂亮。她們身穿一色淡綠衣,桃色的肚裙,腰繫金帶,一律相同裝束,外貌亦完全統一。
西方極樂世界居然會有女眾!?我滿腹狐疑地向觀世音菩薩問道:「據佛經上說,在極樂世界中,無有男女之分,為何此處會有女孩子呢?」
觀世音菩薩回答說:「不錯,這裡無分男女相,你看你自己現在如何!」
我被祂這一提,才赫然發現到,原來自己變成一個13、4歲的女孩子,裝束樣相,完全與她們一模一樣。
我驚異地問:「為什麼會這樣?」
祂說:「這裡有一位菩薩主宰,變男的則全部為男,變女的則全部為女。其實,不論變男變女,在蓮花化生中,是沒有血肉之軀的,身體皆像白色水晶,通體透明,像玻璃一樣,但有一個人形,因此,實際上並無男女之別。」
我一看自己的身體,的確就像觀世音菩薩所說的那一樣,不見皮膚、肉、指甲、骨、血,只像一體白色透明的水晶。
往生到下品下生裡的人,皆帶業往生。來到這裡,不論男女老幼,蓮花化生後,一律變成13、14歲的孩子樣相,返老還童,皆變得親切可愛,美貌異常,外表上雖有男女之分,實際上則無男女之別。
我問觀世音菩薩,說:「為什麼往生到這裡的眾生,會變成一律樣相,同樣歲數呢?」
祂回答說:「這是因為佛性平等,阿彌陀佛的佛力,接引他們到這裡蓮花化生,一律平等待遇,不論你在人間是老公公,老太婆,或中年人,壯年人,蓮花化生後,同樣生成十多歲樣相,這個原理,就像在人間出生的嬰兒一樣,身體大小,樣貌相差無幾。」
在下品下生中,蓮花化生後,在蓮華內,每天六時,有一時是講經會,由一名大菩薩主持。到了講經時間,法鐘一響,蓮花池中的人,或居住在樓閣內的人,都會一律變成女孩子,或男孩子,有一定的形相。他們的形相與裝束,全由佛力或菩薩所控制,佛力要變男就成男相,要變女便成女相,裝束也如此,要紅一律紅,要綠一律就綠,要黃一律就黃。
這些下品下生的眾生,白天則走出蓮花,出來玩耍,或唱歌、或跳舞、或禮拜、或念佛、或誦經、或嬉戲、以及其他活動,到了歇息時間,便回到各自的蓮花中去。換言之,白天花開,夜晚花合。歇息時,在蓮花中有的自心念佛,有的則做著各種綺夢(由於帶業往生,故難免有過去世的業妄反映)。
觀世音菩薩說:「好,現在就帶你到蓮花廣場去看看。」
到了那裡,起先只看到一、二十個女孩子,接著,很快地,陸續看到幾十個、幾百個、幾千、幾萬個女孩子。霎時間,整座大殿大樓內,都擠滿了這些外貌裝束一模一樣的女孩子。她們集中在一起,給我們參觀,在她們來說,那是極端輕而易舉的事,一下子就集中數萬人出現在眼前。不像我們人間,要集中幾千幾萬人,大費周章,需要很多時間來安排。
不一會,我們來到蓮花池,只見池裡的水,甚是奇特,就像是空氣一樣,不像我們娑婆世界的水,是液體狀的。
觀世音菩薩說:「你下去洗個澡罷!」
我說:「衣服弄濕了怎麼辦?」
祂說:「不會濕的,不像娑婆世界裡的池,下水後會弄濕衣服。」
我依言戰戰兢兢地下池洗澡,的的確確,衣服真的不會濕,而且,更奇怪的是,我不會游泳,怕會沉下水底,可是,在蓮花池中沐浴,卻可以入隨己意,要升高就升高,要下降就下降,要往左就往左,要往右就往右,完全可以用自己的心意來加以控制。我在池中一圈又一圈的兜著玩,好不快活。我好奇地試喝了一口水,水很清甜,於是,我大口大口地喝個痛快,越喝越覺精神倍增,全身輕飄飄的,好像是要飛起來一樣!我摸一摸自己身上的衣服,一點也沒有濕水。當我游到蓮花池的池心時,我看到很多美麗的蓮花,開得十分燦爛,有人端坐在花上念佛。但是,也看到一些蓮花正在枯萎,或折斷,甚至已枯死。蓮花池中的水,就是阿彌陀佛經所說的「八功德水」
六.下品下生往生者的業妄反映
下品下生的往生者,就是我們娑婆世界裡,求生淨土,一心念佛,「帶業往生」的眾生。
什麼叫做「帶業往生」呢?
往日在娑婆世界裡,這些眾生,曾做過各種惡業,如殺生、偷盜、欺詐、誹謗、誣陷、兩舌、邪淫等,論這些人的德行,原來是不可能往生西方的,可是,在他們臨終的時候,緣遇善知識,教他們念佛經,念阿彌陀佛聖號,一心不亂(能夠一心不亂者皆宿植善根),借助阿彌陀佛的願力加被,接引他(她)往生極樂世界,在下品下生中蓮花化生。
然而,九品蓮花,欲從最下一品(下品下生),修到最上一品(上品上生),則需要到十二劫的時間。一個劫,等於是1679萬800年,所以,下品下生的往生者,欲修到最上一品,需要到2億157萬6000年的時間,方能成佛。但是,如果我們在娑婆世界能夠下定決心,勤修苦鍊,可能三五年時間,便能身居中品或上品,或者在這一輩子中便可以成道。因此,我們必須珍惜「人身難得」,勤苦修行,能有所成就的話,可望直往上品上生,花開見佛。
突然,聽到鐘聲響起,觀世音菩薩對我說,這是說法時間到了。這時,只見成千上萬的男孩都是13、14歲年紀,身著紅衣,腰繫金帶,髮卷雙髻,裝束統一,整齊列隊,他們的身體、頭、手、腳,皆白色透明水晶。只見他們蹦蹦跳跳地聚集在蓮台上下,大家互相頂禮後,奏起天樂來,天上各種美麗飛鳥,和聲念佛,接著,一位全身放射出千百種光的菩薩,出現在眼前,整幅景象,殊勝已極。
觀世音菩薩告訴我說:「祂就是大樂說菩薩,今日由祂值日說法,要去朝拜十方佛聖。」
這時,但見天空中如雨般的散下各種美麗色彩的花朵,以及各種奇異的東西,那些男孩們用衣襟將它包起來。緊接著,整個天空放出如閃電般的萬光萬色,煞是好看。
在下品下生中,有一個叫做「語言陀羅尼堂」的,語言陀羅尼,即是說,菩薩每說一句法,每個眾生,都能聽得懂。不論你是屬什麼國家,何種籍貫,菩薩只發出一種聲音,所聽到的,就是屬於自己的語言,無需通過通譯,都能直接聽得懂,這就是「語言陀羅尼」的奧妙。
在下品下生中,有一座很高很高的塔,叫做「淨觀塔」。這裡的眾生,欲到塔的頂層,或從頂層下來,皆無須像我們娑婆世界,要乘電梯上下。他們要上去,只要心念一動,一想即上,要下來,只要一想即下。他們的身體,如前所述,是透明無阻礙的,不管到哪裡,穿牆透壁,一想即過,不會碰到任何阻擋。縱使幾百、幾千、幾萬個人聚在同一個空間,也不會互相碰撞,出現擁擠現象,因為他們並無肉身(物質),身體透明無阻。
「淨觀塔」非常的大,在裡面什麼都可以看到,可以映現出十方世界中的所有境界。到這裡來,例如,要看娑婆世界的地球,放眼看去,只有一粒沙大,看太陽也一樣,只有一粒沙大。但是,如果你想看清楚其中情景,例如你想看亞洲,視線就會隨之擴大,亞洲便清楚的映現出來。要看中國,要看長城,要看福建省,甚至要看其中一間屋子,屋內的情景,視線亦會隨著相應的事物擴大,清晰的映現在眼前。換句話說,在「淨觀塔」中是「無所不見」的,等於是一個全宇宙的天文台。
七.中品蓮花(凡聖共居處所)
我們出了下品蓮花池,我如前持咒,身子如乘坐飛機,騰空而起,只見無數輝煌的樓閣、塔尖,在我們面前掠過。這時,我突然覺得自己的身體,漸漸高大起來。因為,中品中生的蓮花池,蓮花大者,如中國一省,約七、八百里,我們從新加坡到吉隆坡,也不過180餘里。因此,七、八百里差不多要到泰國的中部。蓮花這樣巨大,這裡往生者的體形身高,也相應的高大,與蓮花的增大成正比例。不用說,這裡的宮殿房舍,也相應的增高增大,方能容納這裡的眾生。
觀世音菩薩對我說:「中品中生,多數是凡聖共居,四眾都有,有出家僧尼,有在家男女居士,這裡的往生者,比下品蓮花的眾生,更勝一籌。他們生前皆有出離三界之念,在娑婆世界時勤苦修鍊,除自修外,還積極於佛教事業,如大興土木,興建寺廟,或大量印經書,廣宣佛法等,並行善布施,嚴持戒律,慈、悲、喜、捨,臨命終時蒙西方三聖接引,往生到中品中生蓮花池來,但是,他們的修持各有深淺,故亦分為上、中、下三等。」
不久,我們來到了大殿,向諸菩薩參拜頂禮後,觀世音菩薩便馬上帶我到蓮花池參觀。呵!中品蓮花池,比其他下品蓮花池,不知要莊嚴殊勝多少倍。四周皆七寶砌成,池中蓮花,花紋優美之極,而且放出各色光彩,互相輝映,真是艷麗奪目得難以形容。
尤為奇異的是,池中蓮花,花瓣奇特,分很多層,每層之內,皆有亭台、樓閣、寶塔等,放出十幾種色光,景致美麗動人至極。住在蓮花上的人,身體呈金紅色透明,也會放光。他們的衣服裝束皆一樣,年紀約莫20歲左右,不見一個孩子或老人。
這時,我一看自己,奇怪,不知什麼時候也跟著變了,變得同他們一模一樣,只有觀世音菩薩還保持原來的樣相。
我問觀世音菩薩說:「為什麼這裡所有東西都會發光,什麼色,放什麼光,而我的身體也會起了變化,同他們一樣。」
祂回答說:「這一切都是阿彌陀佛的佛力所致,所以什麼都會反映發光,阿彌陀佛放出無量光明,反映到這裡來,就變成這個樣子。你身體上的轉變,亦復如是,乃阿彌陀佛的佛力所引起的變化。蓮花池中的每一個境界,裝束皆相同。除非自己有神通之力,另變各種樣相,不然整個都是統一的。」
然而,觀世音菩薩卻透露說,在中品蓮花池,也有一些色調黯淡不會發光的樓閣,不過,這並不是極樂國的實景,而是往生者妄想的夢幻無常境界。
正在說著,眼前就出現了一座不會發光的樓閣,四方有寬敞的花園,百花齊放,爭艷鬥麗,鳥兒在樹上跳躍,吱吱歌唱,這幅情景,與人間富貴人家的豪宅沒有兩樣。這一家人,大廳上供奉有三寶,父母、妻子、兄弟、姐妹、親屬皆聚集一堂,修行念佛,男女老幼20餘人,皆是十分虔誠的佛教信徒。
這時,觀世音菩薩告訴我說:「這一家人,樂施好善,慈悲喜捨,有的已往生到中品中生裡來,但是依舊恩愛未斷,常念人間事,所以他們一家人的生活情況都反映到這裡來。」
觀世音菩薩說,九品蓮花,一品一品,由下而上,下品修好了,蓮花可移植於中品蓮花池中,這種情形,就像參禪一樣,初禪後進入二禪,二禪後進入三禪,三禪後進來四禪,其理一樣。
常精進菩薩講經畢後,眼前出現一幅不可思議的奇境!只見天上散下很多天花寶物,如球狀,如三角形狀,各色各樣,不一而足,金光萬道般的灑了下來,台下的聽眾紛紛伸手去接,或用衣服來盛。這時,天樂齊鳴,仙曲悠揚,聲音不知是從哪兒發出來的,十分莊嚴。突然,台下成千上萬身穿紅色衣裝的男青年,搖身一變,全都變成綠色衣裳的女青年,桃色裙子上繫著金色腰帶,一起翩翩起舞,歡樂無比。不一會兒,他們又變成了球形蓮花,各現出不同的美麗色彩,各色光芒四射,一個人影都看不到了。突然,蓮花上又現出菩薩端端正正的坐姿,接著又變成無數金塔、銀塔,光輝四射,四周景色,變得難以形容的優美壯麗。
正看得出神間,忽然看到虛空中有幾百個身穿綠衣女子,衣袂飄飄,從空中很快的一起落下,衝過大殿,穿牆透壁,如同穿過空氣中一樣,一點也不見阻礙。我甚為驚訝,問觀世音菩薩說,這是一種怎樣的現象。
祂說:「極樂世界,乃阿彌陀佛的願力形成的,其性質不是物質的,故無論亭台、樓閣、宮殿、寶塔、山水、花草樹木,皆透明無物質,故毫無阻礙,可以自由穿梭而過。不信,你也去撞一下看看!」
我依言,跑到大殿的圍牆旁,以及大柱、欄杆等處,每處試撞一下,一出一進,穿入穿出,果然無阻無礙!但是,用手去觸摸時,似有實物存在,只是沒有阻礙而已。這種現象,倒有點像摸水一樣,摸下去的確有東西的感覺,但是,依然可以任意穿進去。
中品中生這個境界,有很多的房子與塔,不用說,這裡眾人的體形高大,也比中品下生等而上之,故房屋與塔,也相應的增高增大。在中品中生裡,每天都有從天上掉下的花,這裡的眾生,每天就是拿起從天上掉下的花,來供養十方佛。這些花都是非常殊勝,非常美麗的,並非娑婆世界的花可及其萬一。同時,從天上所奏出的音樂,是非常非常美妙的,非筆墨所能形容。據佛經上說,「世間帝王有萬種音樂,不如轉輪聖王諸音樂中一音之美。如轉輪聖王萬種音樂,不如忉利天諸音樂中一音之美。如忉利天王萬種音樂,不如第六天王諸音樂中一音之美。如第六天王萬種音樂,不如阿彌陀佛剎中諸七寶樹一音之美。」
中品中生的眾生,身上會放光,體金紅色,呈透明,沒有阻礙,所以能夠在剎那間,前往諸佛剎,供養十方佛,剎那間回到原來處。在生前沒有很大功德的人,是不可能成為這裡的眾生。
到了中品中生果位的眾生,他們的妄想就少了,甚至沒有了妄想。他們所要吃的東西,也少了,不像中品下生,他們要吃花蜜糕。因為他們在修持上越來越高,已到根本不需要這些東西。
在中品中生裡,有一座叫做「華藏世界展覽館」,在這個展覽館裡,可以見到佛菩薩各式各樣的修行方法,可謂包羅萬有。
「華藏世界展覽館」裡面,有一層一層,每一層,都有展現一佛成佛的整個過程,例如阿彌陀佛,祂的前世是什麼人(法藏比丘),祂的師父是誰(世自在王如來),祂曾修何法,發何願,祂更前一世是什麼,甚至未成佛前的百世、千世前的整個情形,皆可一覽無遺。如果你想看那一種境界,你可以到另外一層,例如去看觀世音菩薩成道的過程,祂每生每世的生活情形以及求道經過。你想看釋迦牟尼佛、藥師佛、普賢菩薩、文殊師利菩薩等人,生生世世的修行過程,都可以在這個「華藏世界展覽館」裡看到,十方世界一切佛、一切菩薩的情形,亦復如是。
八.上品蓮花─花開見佛
我依舊持咒,腳踏蓮花,向上騰空而去,只覺自己的身體漸漸長大,變成如初見阿彌陀佛時的我模樣。
觀世音菩薩對我說:「往生上品上生的眾生,他們在娑婆世界時,精進勤修,守戒淨如明珠,精研佛典,斷十惡,行十善,根據自己所修的法門指示,一一落實地加以實踐,身體力行,勇猛精進,十年如一日,直至肉體壽終為止,再加上各種外功一一生前行善布施做大功德,在其臨終的剎那間,便往生到上品蓮花這裡來。」
往生到上品上生來的眾生,妄想幾乎可說是已經完全沒有了,六根清淨,他們也有的已到了菩薩的境界,可以自由變化,遊戲神通。例如菩薩們聚在一起,想要變成一朵花,全體便變成花,想變成塔,全體便變成塔,想變成石頭,全體便變成石頭,想變成樹,全體便變成樹。
在上品蓮花池中,最小的蓮花也有三個省大,換言之,有三個馬來西亞一般大。
忽然,觀世音菩薩這樣問我,說:「在這裡,有一位名叫印光法師(按:近代中國三大高僧之一),你認識嗎?」
我忙答道:「他在哪裡?他的大名,我已久仰,但人還沒有見過。」
說話之間,只見蓮花中有一位30多歲的男子,突然變相出印光法師的原相來,我們相會,其情甚歡,互相頂禮後,就滔滔不絕地交談起來。我們談了很多,有的忘記了,但還記得他再三叮囑我的話,他說:「我希望你回人間後,傳達給諸同修知道,要以戒為師,精持戒律,一心念佛,信願行,必定往生無疑……,奉勸那些修行人,一定不要自作聰明,把佛陀所定下的戒律,以及祖制,擅自更改,大唱維新行道,違反威儀,戒律,實令人痛心……」
我們一起走下了蓮台,帶我到大樓閣去。一路上,各種奇異飛鳥在金枝玉葉上歌唱,和著天樂啾鳴,各種優美動聽的念佛聲,悠悠揚揚的,到處皆是盛開艷麗的鮮花,清香撲鼻,各種球狀花朵隱隱發光,還有各種珍珠燈、瑪瑙燈、琉璃燈,一行行的排列著,閃爍著各種的光芒,令人目不暇給,美不勝收。
樓上兩排列著整齊的椅子,皆七寶結成,會發光,桌上擺著奇怪的東西,我看不出是什麼。觀世音菩薩知道我肚子餓了,問我:「你肚子餓嗎?」我委實覺得有點餓,我說:「這裡有什麼可以吃的嗎?」
祂說:「這裡的飲食與下品下生的情形一樣,你想吃什麼,什麼就會來。」
我說:「那太好了,我想吃白米飯,白菜湯,別的不要。」
語音方落,白米飯、白菜湯都擺在我的桌上面前。我問大家,說:「你們不吃嗎?」
他們說:「我們一般上都不吃東西的,你吃吧!」
據知,上品上生的眾生,多已成就菩薩果位,他們很少有飲食的欲望妄想,甚至完全沒有。相形之下,我覺得自己很慚愧,吃著,吃著,吃飽了,將碗筷放回桌子上,一忽兒,碗筷便不見了!我問觀世音菩薩說:「為什麼會這樣?」
祂回答說:「那是你妄想肚子餓,就想要吃飯,就像在人間做夢一樣,夢時什麼都有,醒來時什麼都不見。你妄想吃,食物來,吃飽後,吃的妄想消失了,食物也跟著消失!」
我不停地點頭稱是。
我問觀世音菩薩,說:「地球上一定有很多人往生到極樂世界來,為何他們的親屬都看不到呢?」
祂回答說:「地球人多被妄業所蔽,很多東西都看不見,如果一心念佛,念佛參禪,叫做淨土禪。」
我馬上請祂開示,說:「請指示淨土禪應該怎麼修?」
祂點頭,這樣開示說:「人可分為兩班念佛(按:這是西方淨土眾生修持的方法),甲班念兩句阿彌陀佛,乙班默念著聽,接著,乙班念兩句阿彌陀佛,甲班默念著聽,這樣修持,既不辛苦,又念不停。耳根最靈,耳朵裡自念,即是心念,心口如一,佛性自顯露出來,靜則生定,定則生慧。」
接著,觀世音菩薩說:「時間無多,我這就帶你去看阿彌陀佛大塔——蓮華塔」
又過了幾座樓閣,塔尖在身旁一掠而過。不久,眼前出現了一座壯觀已極的大塔,猶如中國的崑崙山一般高大,不知有多少層(看來最少有幾萬層),「蓮華塔」有多少個角,亦分不清楚,塔的整體呈透明狀,放出萬道金光,裡面隱隱傳出南無阿彌陀佛的唱題聲,前兩句很清晰,頭一句很悲願救助似的,第二句則鏗鏘有力,很有親切感。
這個「蓮華塔」,專供上品中生的千千萬萬往生者,到那裡遊玩。這個塔很大,難以形容,不是人間可以想像,大約有幾千幾萬個地球那麼大,所以它的高度也是不可想像的。塔裡面,有各種的宮殿,各種顏色,都是透明發光的。上品中生的眾生到這裡來,可以穿「牆」自由出入,無阻無礙,要上要下,只要心意一動,只是剎那間的事,便可抵達所要到的地方,塔裡面可說應有盡有。在這裡可以看到整個華藏世界的一切眾生與一切情景,可以看到幾百億諸佛的淨土,其中殊勝情景,非筆墨所能形容其中萬一。上品中生的眾生,若想要到這些佛土,也只是剎那間的事。
我們進入「蓮華塔」,身子如乘電梯似的,一層一層,越層而上,全是透明的,可以看到各層裡有很多人在念佛,全是30歲左右的男子,每一層各有不同的裝束打扮,大約分20多種顏色。
觀世音菩薩說:「這裡精進分六時修行,二時念佛,二時止靜,二時休息。現在是念佛時間。」
我們到中央一層,進入看一看,只見他們一排排的,分兩邊坐,左班與右班,面對面,只聽到鐘、魚鼓打板的聲音,但卻不見實物。他們坐的是蒲團,很漂亮,中央一位大菩薩在那裡指導。有的念得好的,頭上會發光,光中有無數佛,如阿彌陀佛一樣,光中化出無數億佛。那位大菩薩,光中也會化佛。有各種鳥飛來飛去,在塔尖上,或在大廳上飛,也跟著一齊念佛,一點也不見混亂。塔中有各種珠燈、琉璃燈,都會發光,大圓球會自動變出各種形式,放出各種光彩。總之,這裡的境界說也說不完,也難以形容出來。供養十方佛,都在這裡集中,在這裡可以看到整個華藏世界,一切眾生,一切佛聖,可以看到幾百億的佛土,一一映現在前。
九.阿彌陀佛開示
九品蓮花,參觀完後,我們又回到阿彌陀佛的跟前,我跪在阿彌陀佛面前,拜了三拜,誠心懇切地求祂給我開示。
不一會,自阿彌陀佛金口中,一句一句,十分慎重地給開示:
『眾生佛性,一律平等,意識顛倒,以幻為真,因緣果報,六道死生,輪迴不斷,苦痛萬千。四十八願,誓度眾生,男女老幼,以信願行,一心不亂,是淨土禪,就是十念,決定往生……』
我再跪拜,祈求阿彌陀佛繼續開示。
阿彌陀佛再開示:
『(一)你與娑婆世界有緣,要度累世父母,兄弟,姐妹,親友,要以戒為師,教人學習淨土禪,禪淨雙修。』
『(二)團結各宗教界,儒、道、釋(包括十宗釋迦佛法)、耶、回……各宗教互相幫助,互相鼓勵,不要互相誹謗,說什麼我正你邪,我道你魔,我高你低,我貴你賤,捉其中面缺點,誹謗不止,互滅道門,實不該也!佛門廣大,八萬四千法門,教教是真,能修持者,邪能歸正,魔能變道,小能向大。必須互助互愛,糾其邪,扶其正,才是佛陀慧命正宗。』
十.回到人間─九仙山彌勒洞
停了一下,阿彌陀佛說了一聲:「好了,你就回去吧!」
我拜謝,拜謝,再拜謝!
一路上,走著,走著,腳下兩朵蓮花如舊飛著,不見「南天門」,很快就回到了「中天羅漢樓閣」,我停止念咒,腳下蓮花消失,又是童子拿杯清水給我喝下,知客僧叫我去房中休息,我只覺得自己很快地就渾渾噩噩的入睡了。
當我醒過來時,已見不到什麼寺、什麼廟、什麼菩薩、天人,更見不到氣派宏偉,金光閃閃的大殿了,只回憶起我在極樂世界約莫一晝夜(大約20個鐘頭左右)的旅遊勝景,歷歷在目,猶如在眼前。這時,四周圍是一片漆黑,伸手不見五指,我感覺到自己一個人瞑坐在洞裡的一個石頭上。不久,天邊露出了曙光,我的精神也漸漸地恢復如常。
我在洞內拜了兩三天,儘管叫、跳、哭,也不見一點消息。我一步一步挨下山,行了20餘里,到了赤水街,只見行人熙熙攘攘,碰到路人,查詢一下,不禁猛地吃了一驚,原來時間已是1973年4月8曰,屈指一算,離開人間已整整5年5個餘月了!
覺者菩薩,迷者眾生,佛法有因,遇緣者度,我今當繼先師虛雲老和尚之志,弘法度有緣眾生。
◎欲利用本書全部或部份內容者,須徵求多識界圖書公司授權。
天地灵文楞严咒 宣化上人对《楞严咒》的详细又重要之开示
我现在给你们讲《楞严咒》,这《楞严咒》百千万劫也没有人讲一次,也不容易讲一次。这么一个法会是很稀有的,难遭难遇的。在我给各位讲时,我知道没有人听得懂。就是有人自以为懂,也不是真懂。有人自以为懂了,所以不注意,那也等于不懂。在佛教里头,《楞严咒》是最重要的一部咒,是咒中的王,也是咒里边最长的一个咒,这个咒关系着整个佛教的兴衰。《楞严咒》是支持着天地没有毁灭的灵文,《楞严咒》是支持世界不到末日的灵文。所以我常说,世界上若有一人会唸《楞严咒》,这世界就不会毁灭,佛法也不会毁灭的。等到世上没有人会唸《楞严咒》时,这个世界就快毁灭了,因为正法不存在了。
现在便有一些天魔外道说,《楞严经》和《楞严咒》都是假的,这是天魔外道派出魔子魔孙来造出这些谣言,令人不相信《楞严经》和《楞严咒》。《楞严经》和《楞严咒》,这是正法最要紧的一部经和一部咒,《楞严经》就是为《楞严咒》而说的,这《楞严经》就是解释《楞严咒》的一部经,《楞严经》和《楞严咒》的重要性是没有法子能说得完的,尽未来际也说不完它的这种功德和妙用,所以是不可思议。说来说去,归纳起来,《楞严经》就是赞叹《楞严咒》的,如果有一人能在世界上唸《楞严咒》,这妖魔鬼怪都不敢公然出现于世,因为他们所怕的就是《楞严咒》。如果一个人也不会背《楞严咒》了,这时候妖魔鬼怪就都出现于世。他们在世界上为非作歹,一般人也不认识他们了。现在因为有人会唸《楞严咒》,妖魔鬼怪就不敢公然出现于世,所以若想世界不灭,就赶快唸《楞严咒》、读《楞严经》,这就是正法住世。
今天开始讲《楞严咒》,《楞严咒》的“楞严”两个字,就翻译成“究竟坚固”。
这《楞严咒》名字叫“摩诃萨怛多般怛啰陀罗尼”,又叫“佛顶光明摩诃萨怛多般怛啰无上神咒”。佛顶就是佛的顶上化佛,所以这《楞严咒》是微妙不可思议的。《楞严咒》里边所说的,都是降服诸魔,制诸外道的,从一开始到终了,每一句都是诸佛的心地法门,每一句有每一句的用途,每一字有每一字的奥妙,都具足不可思议的力量,即使只唸一字、一句、一会,或唸全咒,都是惊天动地,所谓惊天地,泣鬼神,妖魔远避,魑魅遁形。所以佛顶光明,这光明也就是表示咒的力量,是能破除一切黑暗,能成就人一切功德。你若能受持《楞严咒》,将来一定是成佛的,一定得到无上正等正觉的。你若常常诵唸《楞严咒》,就能消除你宿世的业障,往昔的罪业都可以消除,这是《楞严咒》的妙用。
摩诃是梵语,翻译中文叫“大”,英文叫big。那么什么叫大?就是体、相、用都是大的。体遍十方,所以叫大;这个用是尽虚空遍法界的;相,它是没有相的,可是无相无不相。这个用也可以说它没什么用,尽虚空遍法界无所不用。这用是大用,这个相是大相,这个体也是大体,周遍十方,尽虚空、遍法界,这是摩诃的意思。萨怛多也是梵语,翻译过来叫做“白”,就是清净的意思,也就是没有污染的意思。所谓白净法,清净没有污染的法,这《楞严咒》是白净法。
般怛啰也是梵语,翻译中文叫“伞盖”。伞盖是譬喻,这个伞盖它是用荫万德,这伞盖的用,就是保护一切有德的人,谁有德行,谁就能遇到这种白净法;没有德行的人,是遇不到这种法的。所以才说:
三光普照透三才 阎浮世界你不来
大德大善能于得 无德无善不明白
“三光普照透三才”,这三光不是日、月、星,是你诵持《楞严咒》,身上有身光,口里有口光,你心里头有心光,身口意这三业都放光。三才就是天、地、人。“阎浮世界你不来”,在阎浮界你找不着,你各处找不着,你一定要受持《楞严咒》才能得到这种光。“大德大善能于得”,你若有大的德行、大的善,才能得到这种法门。“无德无善不明白”,你若没有德行,没有善功德来栽培着,你就是当面也会错过,交臂也会失之。见到黄金你以为是铜,见到钻石你以为是玻璃,都会不认识。你见到《楞严咒》了,以为这是很普通的,没有什么,所以就不知道宝其所宝,不知道妙其所妙!不知道《楞严咒》这种的功德,是不可思议的。
这方才说三光,还不只这身口意三业放出清净的光明,还有红光缭绕。你《诵楞严》咒,自然就有红光缭绕,所以才说:
千朵红莲护住身 坐驹骑着墨麒麟
万妖一见往里躲 济公法师有妙音
“千朵红莲护住身”,有千朵的红莲来护住你的身,红莲华放出红光。你一唸《楞严咒》最前面二十九句咒文,就会出现这个境界。“坐驹骑着墨麒麟”,一唸这《楞严咒》,这持咒的人是坐在一个麒麟的身上。“万妖一见往远躲”,什么妖魔鬼怪一见都跑了,他不敢面对这种大威德的相。我们人人都知道佛教里有一位济公,当初济公就是专用这一段咒文来降服天魔、制诸外道,很灵感的,所以说“济公法师有妙音”。这一段咒文是教我们“皈依尽虚空、遍法界,一切诸佛、一切菩萨、一切声闻缘觉、一切诸天。”这也是护持三宝的一段,所以唸这一段咒的时候,一切妖魔鬼怪都要退避三舍;不只退避三舍,要退到他所不能退的地方去,他们都不敢作怪,都老实了。
这是说这一段咒文大概的意思,至于若详细说,这《楞严咒》是妙不可言的,所以又说:
奥妙无穷实难猜 金刚密语本性来
楞严咒里有灵妙 五眼六通道凡开
“奥妙无穷实难猜”,这个《楞严咒》非常奥妙,它的变化也不可思议,很不容易测度的。“金刚密语本性来”,《楞严咒》是密中之密,这是金刚来护持这个咒。本性来,它是从自己那个佛性中生出来的。“楞严咒里有灵妙”,《楞严咒》也叫做灵文,因为它特别灵,特别有力量,所以说《楞严咒》里有灵妙。“五眼六通道凡开”,你若能常持《楞严咒》,专心一致,心不旁骛,你可以得到五眼六通,可以有不可思议的那种境界来变化末测,所以不是一般凡夫俗子所能知道的。因为这个,所以希望大家都能读诵《楞严经》,背诵《楞严咒》。你一诵《楞严咒》,为什么妖魔怪不敢出来?因为力量太大了,尽虚空遍法界没有一个地方,不是有这种祥光瑞气弥漫着。所以有人诵楞严咒,就是补天地正气的不足。一个人唸楞严咒,就有一个人的力量;百人唸楞严咒,就有百人的力量,这世界妖魔鬼怪都会老老实实的。所以多一点人唸楞严咒是好的。
无上神咒,什么叫“无”呢?这个无,就是高明无极,也光明到极点了,没有再超过这种高和光明的,这叫“无”。“上”呢?是没有再比这更尊贵、高尚了,这叫“上”。神就是不可思议,就是威灵叵测,这叫“神”。咒就是感应道交,有一种力量,你唸这咒就有感应。“佛顶光明摩诃萨怛多般怛啰无上神咒”,这是说佛顶的光明,犹如大白伞盖来荫罩我们一切持咒的人。
这个咒是没有人明白的,也不能一句一句、一个字一个字去讲,不过你如果想要明白它,我也可以勉强讲给你们听。单是《楞严咒》,一年也讲不完,三年也讲不完,甚至于十年也讲不完。现在我把这个咒的大意讲一讲,它有五会,这五会就表示五方,五方就是东、西、南、北、中。东方就是金刚部,阿闪佛为教主;南方就是宝生部,宝生佛做教主;中央就是佛部,释迦牟尼佛做教主;西方就是莲华部,阿弥陀佛做教主;北方叫羯摩部,成就佛做教主,共有这五部。这五部就是管理这世界五方的五大魔军,因为有这五魔,所以佛也分开五方,镇压这个魔。如果没有佛,那魔就会出现于世了。所以你一诵《楞严咒》,这五方的五大魔军就俯首低头,老老实实,不敢违犯《楞严咒》的这种威力。《楞严咒》具足这五部,所以这个《楞严咒》是最妙不过了;可是你要没有执着,若有所执着,就不会太妙了。
《楞严咒》有五会,其中分出来有三十几部法。我过去在东北的时候,能对治一切人的病痛,都因为《楞严咒》的这种力量。可是《楞严咒》不是随随便便人人都可以使用的,若使用也不是全面的,因为分出来有三十几部法。这是大概,若往详细说了,有一百多种。
这个法,有成就法:就是一诵这《楞严咒》,你无论修什么法门,求什么事情,求什么愿,都会成就的,这是一种。又有增益法:就是譬如你修道,道心不够,你一诵这个咒,能增益你的智慧,增益你的菩提心,增益你的愿力,一切一切都会增加。你诵这个咒,对自己有所求,也可以增益;对于旁人也可以增益,这是增益法。
息灾法:就是你有什么灾难,你一诵这个咒就没有了,消灾了。譬如本来这个人应该掉海里淹死,一唸这个《楞严咒》,就把它化解过去了,掉到海里也淹不死了。或者你搭船,这个船应该会沉了,唸这个咒,这个船也不沉了。或者坐飞机,这个飞机在空中应该爆炸,你一唸这个咒,它也不爆炸了。但是你还是要靠自己,把你自己心里的灾,也要消除出去。你心里有什么灾呢?譬如你单靠着唸咒,你心里还是乱打妄想,尽想一些不好的念头,你有这些不清净的杂念、欲念,那你心里头那根本的灾没有除去,你唸什么咒也没有用。所以想要息你的灾,你必须要心里先清净,心里清净了,那是真息灾。你心里要是贪、瞠、痴装满肚子,你唸什么咒都不灵的。所以这心是最要紧的,心一定要慈悲善良,愿意帮助其他人,要有一种好心。
勾招法:就是遇着天魔外道,你想要把他抓来的时候用。举个例子,就像世间的警察,把那犯罪的人抓来了;勾招法也是这样子的,这妖魔鬼怪,他在这个地方害人,做不对的事情,令人生病,或者生灾难,然后他跑了。你想要把他抓来,一诵这咒,用这个勾招法,他就相离多远,这一切的护法善神、天龙八部、八万四千的金刚藏菩萨,即刻就能把妖魔鬼怪抓来。但是抓来是抓来,他有时还是不服的,你必须用种种的方法来教化他。你单强压迫他,来降服他,是下品法,不是一种好的方法。好的方法,不用任何势力来压迫,也不压迫他,也不和他斗争,不要好像修罗似的,斗争坚固,不要学那样。你明明有力量可以降服他,也不要用降服法,要用德行来感化他,来教化他。
又有降服法:魔他也有神通,他也有咒,你唸咒,他也唸咒。但你用这个《楞严咒》,就把他所有的咒给破了,把他降服了。用这势力把他降服了,令他老实了。我以前对你们大家都讲过,《楞严咒》其中有几句是破魔罗网的一种咒,也是破魔咒术的。为什么这个楞严咒一唸,那个先梵天咒就没有效验了呢?就因为有这个五大心咒。这五大心咒是破天魔外道一切咒术的根本的咒。无论他有什么咒,你一唸这几句,就都给他破了,他的咒就没有功效了。我这个法如果要卖钱,几百万我也不卖。不过我看你们都有点诚心,我一个cent(分)也不要,传授给你们。 这就是降服法,总而言之,无论你修什么法,你必须要有无上的菩提道心,大慈大悲,大喜大舍。不可以用你的道力,来压迫任何的人,或来压迫任何的妖魔鬼怪。
又有吉祥法:你唸这个咒,一切的事情都随心如意,很吉祥的。这是有这种种的法,我把这几种法的意思给你们讲一讲。这个咒如果要说它的好处,那就是说几年也说不完的,太多了。所有十方一切诸佛都是从《楞严咒》里边生出来的,所以《楞严咒》可以说是佛的母亲。十方如来就是藉着《楞严咒》,得成无上正偏知觉。十方如来能应身到微尘数那么多国家,去转法轮教化众生,在十方给众生摩顶授记,拔济众生的群苦,令众生一切大小诸横同时得到解脱,都是凭着这个《楞严咒心》的力量。假设想得到阿罗汉果,你一定要诵这个咒,才能没有魔事。末法的时候,如果有人能背诵《楞严咒》或者叫他人诵读《楞严咒》,这样的人火也不能烧他,水也不能淹死他,无论大毒小毒都害不了他。一切的毒到诵持《楞严咒》这个人的口里,都会变成甘露味。受持《楞严咒》的人,不会生到不好的地方,就是你想去也不行。为什么呢?这个《楞严咒》拉着你,叫你不要去!不要去!诵持《楞严咒》的众生纵然他自己不做什么福德,十方如来所有的功德都给这个人。你说这便不便宜!你唸《楞严咒》,就能常常生在佛出世的时候,和佛一起熏修。
假设你心念非常散乱,没能专一,而且没有定力。可是你心里想着佛所说的《楞严咒》,口里就诵持,金刚藏王菩萨就用很精真的这种心,跟着你这个散乱心持《楞严咒》的人,暗暗来催速,一点一点令你这个散乱心就没有了,一点一点就可以得到定力。就是在默默中帮助你,令你开智慧,心念专一,从前八万四千恒河沙劫这么长时间的事情,你就一切一切都明了了。
你若能把《楞严咒》读会了,能背得出,就像由你自己心里流出来的,《楞严咒》也就是你一个心,你的心也就是《楞严咒》,得到持咒三昧,诵得犹如流水似的,源源不断。这样子,你最低限度也可以七生七世都像美国煤油大王那么有钱,七世都作员外,做有钱人。说:“这么好,我赶快学《楞严咒》,好做七世员外。”你要是境界那么小,那就不要学《楞严咒》了,七世员外也是一眨眼的期间。那么唸会《楞严咒》要希望什么呢?要希望究竟作佛,得到无上正等正觉。不要境界那么小,实际上学《楞严咒》就是佛的化身;不但是佛的化身,还是佛的顶上化佛,化佛中的化佛,所以《楞严咒》的妙处是不可思议的。有人真能持《楞严咒》,在这个地方,虚空里头就有一个大白伞盖。你的功夫若大、若高,你一唸这个伞盖,甚至于几千里地以内,都无灾无难了;你功夫若小,那么这个伞盖在你自己的头上,也保护着你。你要是有道德,是一个大德高僧,你这一唸,甚至整个国家都得到好处了,都没有什么灾难了。就有灾难,大的灾难也就化小了,小的灾难就化没有了。
无论哪一个国家饥荒、瘟疫传染病,或者有打仗、贼难,所有的一切灾难。你若能写《楞严神咒》,放到城的四门上,或者有炮台、堡垒那个看岗的地方,使令这个国家所有的众生都迎接这个《楞严咒》,叩头顶礼恭敬,一心供养这个《楞严咒》,就像供养佛那么样恭敬。使令这个国家的人民,每个人身上都配戴一卷《楞严咒》,或者每个人把它放到自己所住的宅子里边。这样这些灾难的事情都消灭了。如果有楞严咒在这个地方,天龙就都欢喜,也没有狂风暴雨这种灾害了,所有的五谷也都丰收,一般老百姓都很平安的。你想也想不到,思也思不到的,它妙的地方也在这个地方。
本来破戒是不可补救的,但是你若能唸《楞严咒》,还能恢复你戒根清净。但是能唸,不是就唸一唸,一定要得到诵咒三昧。这个咒就是从你心里唸出来的,这个咒又能回来到你心里。所谓咒心心咒,这个心和咒合成一个了,没有分别。想要忘,也忘不了了,这叫不唸而唸,唸而无唸。你把一切妄想杂念都唸没有了,就是一个诵持《楞严咒》的心,这叫打成一团,成一个了,团结起来了。你这思想念头团结起来了,没有第二念了,就像流水源源而来,前浪推后浪,浪浪不断,这样子水流风动演摩诃,水流的声音,和风动的声音,都是《楞严咒》的咒心。你能唸到这个样子,那时候你就是破戒了,也还能得到戒根清净;你没有受戒,就得到受戒。
本来你不向前进,不研究佛法,一唸《楞严咒》,唸得时间久了,也自然生出一种精进心来;没有智慧的人,也会开智慧。如果你修行不得清净,你开斋破戒,但是因为你不忘《楞严咒》,所以很快又恢复清净了。如果你在没持咒、没受戒以前,犯过禁戒,那么持咒之后,所有一切破斋犯戒,这一些个罪,不管是轻、是重,甚至于不通忏悔的四波罗夷罪、五逆、四弃八弃,你一唸《楞严咒》,无论怎么样的罪都消灭了,连一个头发那么多都没有了,所以《楞严咒》的力量是不可思议。
有的人听见《楞严咒》这么灵,他就单单唸咒也不修行了,这也是一种太过的行为。因为修道,无论修哪一种法,要求中道,不要太过,也不要不及。这个咒固然是灵,但是定力也要修的。《楞严经》说这个咒是灵的,但是反闻闻自性,修耳根圆通这个法门,也是最要紧的。你就诵咒的时候,也应该反闻闻自性,要自己回光返照,前边不是说吗?诵这个咒,咒就是心,心也就是咒,心和咒分不开了,心、咒,二而不二。你能到这个样子上了,你求什么都能随心如意,一定会成就的。那么你能心和咒都合到一起,这也正是你得到禅定三昧了,得到真正的定力了。所以这一点,我们每一个人要知道的。
《楞严咒》每一句都有无量意义,每一义都有无量功能。要明白《楞严咒》是天地间的灵文,灵文中的灵文,秘中之秘,无上法宝,是一切众生救命之宝。它包罗万有,上至十方诸佛,下至阿鼻地狱,四圣六凡都要尊重《楞严咒》的法,十法界中,无论哪一个法界都没有超出这个范围;所有一切鬼种类、神种类、一切护法诸天的种类、声闻、缘觉、佛乘都在《楞严咒》内。楞严咒所说的都是鬼神王的名字,一唸这些鬼神王的名字,其余鬼眷属和神眷属都伏伏贴贴,循规蹈矩,不敢放肆了。天天唸《楞严咒》,能令世上的妖魔鬼怪都老实一点,不敢出来害人。《楞严咒》是全体大用的,所以说是包括佛教所有的教义,若能明白《楞严咒》,就能将佛教秘密精华都明白。天地间的奥妙、天地间不可思议的事情,也是在《楞严咒》内。若会《楞严咒》,则不必学密宗,白教、黑教、黄教、红教,什么教也不需要学。这是根本的三昧法,最究竟的密法。不过这种密法没有人懂得,也没有人认识。一般人都是学而不化,只知道唸,却不知道它的意义。本来咒不必知道意义,只要知道它是不可思议的灵文就够了。能唸《楞严咒》就能利益众生,不能唸就不能利益众生。各位赶快把《楞严咒》学会。背得出来,再研究明白了,才是佛教徒所应有的行为。想学《楞严咒》、持诵《楞严咒》的人最好能发大心,为全世界诵持,把所有的功德回向给全世界。在佛教里,再也没有比《楞严咒》更重要了,《楞严咒》是正法的代表,有《楞严咒》就有正法,没有《楞严咒》就没有正法,不会背《楞严咒》不配做佛教徒,《楞严咒》叫楞半年,天天唸,要唸半年才会背。我们能诵《楞严咒》的人,都是在无量劫以来培植大善根的人,才能把《楞严咒》读得熟,背出来,永远也不忘记,这就是善根的表现。若你没有善根,不但不能唸,就连《楞严咒》的名字也遇不着;就算遇着了也不懂,不会唸。所以我们现在能唸能背,都是有大善根。
《楞严法》是百千万劫难遭遇的法门,我们学得一句,明白一句的力量,便要照着去实行。但也不是听说法有大灵感妙用及力量,就去用它。你用法,但不持戒,好像一般人什么都不懂,随便杀生、偷盗、邪淫、妄语、饮酒,而在紧要关头时唸五大心咒,这是污衊法;没有功德,却要支配鬼神及护法,那只有增加自己的罪业,自己会遭受飞灾横祸之事。所以修法的人所先要首持戒律,要注重德行,首先要不争、不贪、不求、不自私、不自利、不打妄语。你道德不够,就像假传圣旨,冒充国王,这是行不通的。现在人只注重唸咒灵验有效力,但不重自己的品德,即使唸也没有功力。
所以学《楞严咒》法,所行必须要正,存心要正,不打不清净的妄想,不做不清净的事,要念兹在兹修清净的行门。如果一方面修《楞严咒》法门,一方面不好好守规矩,就会有很大的问题发生,这一点大家必须明白。若是你不存正念,不行正行,便会令金刚藏菩萨不佩服你,不保护你,佛菩萨是慈悲的,祂不会损害众生,不会瞠害人;可是所有的侍从,一切的护法、天龙、鬼神,都是有很大的脾气。这种恶鬼、恶神,他见到你这修道持咒的人有过错了,他就会给你一点灾害,或者令你不自在,令你有很大的麻烦,你便会发生种种灾难,种种的果报,这是丝毫不可以开玩笑的。所以必须斋戒沐浴,要心里也清净,不打污染的念头;身上也清净,不行污染的法门,时时刻刻要保持清净,不可以有丝毫不规矩的行为。
诵持《楞严咒》比买黄金更赚得多,诵《楞严咒》一遍,就等于几万万盎司的黄金那么有价值,不过不能用贪心来诵持。若能持戒律,无嫉妒障碍,无贪嗔痴,那么诵持《楞严咒》就有大感应、大利益;若你有不守规矩的行为,修这个法便没有大的感应力量。并不是因为咒没有灵验,而是你不守规矩,护法善神离得你远远的,有什么事情他也不管。所以凡是诵持《楞严咒》的人,不要有一种诡谲的心,不要有一种尽造罪业的行为。任何时候都要正大光明,只知利他,不知利己,存菩萨心肠,存菩萨行门。
修《楞严法》是很灵感的,但也不是那么容易,首先要没有自私心,其次要没有自利心,要存大公无私的心,要存至中不偏的心,要存舍己为人的心,要存普渡一切众生的心。有以上所说这样的心,便能很快成就。各位要注意,你一定要守五戒,奉行十善,这是最低限度要遵守的规则。修这个法不守规矩是不行的,不守戒律,或心里尽打污染的妄想,不单修法没有感应,没有成就,而且还会有奇祸。所以修楞严法的时候,要特别注意,要身、口、意三业清净,才可以相应。不可以随随便便讲是讲非,挑拨离间,或令大家在道场住得不安乐。你一定要举动行为管自己,行住坐卧不离家,不可以尽给旁人洗衣服,要好好把自己照顾一下,回光返照。
《楞严咒》是灵文,每一句有每一句的效力,你不必想:“我持《楞严咒》怎么没有效验?”不管有没有功效,你就去唸,就好像打功夫,天天去打拳,不管功夫如何,锻炼就有功夫,不可说不锻炼就有功夫。同理,受持法要天天不间断,在任何情形下,在百忙中都要修法。不要时间久了就生懈怠,对《楞严咒》不再有兴趣。这不是说你一唸,就见到什么功效,就见、不见什么功效,你也要天天受持读诵。这必须要日久功深,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就,就有感应的。就好像读书要读十年、二十年、三十年。才能真正有学问,修行亦复如是。持诵这个咒,你要念兹在兹的,时时刻刻都诵持这个咒,不要间断,也就像穿衣、吃饭、睡觉那样要紧,一天都不可以少的。不管它有什么功效,你天天受持读诵,时间久了就有基础,自然就有它的功用。
你想成就妙行,得到不可思议的力量,你不要心里总打妄想,想入非非,总是妙想天开。你诵咒若间断了,你三昧就不会成就的。修习楞严法门要拿出真心、诚心来修习。什么叫真心?就是为修持《楞严咒》,把时间也忘了,空间也没有了,是日、是夜都不知道,吃饭、没吃饭也不知道,睡觉没睡觉也不知道。什么都忘了,什么都没有了,一念像无量劫那么长,无量劫又为一念。要有这种精神,吃饭、睡觉什么都忘了,只一心来修行《楞严咒》,一定成就三昧的。不能这样,就谈不到真正修楞严法门,不只修楞严法是如此,修其他的法门都要如此,行不知行,坐不知坐,渴不知渴,饿不知饿。说:“那不是变成最愚痴的人了吗?”就是要如此,这才叫
养成大拙方为巧 学到如愚始见奇
你若能学到愚痴到这个样子,无论你修什么法门,都能得到三昧,都会有所成就的。就是因为你没能愚痴,没能真正进入三昧的境界,所以修来修去也不相应。
你用功持诵《楞严咒》的时候,或者会梦见拜佛,或者梦见佛放光,或者梦见佛来摩顶,或者梦见佛和你讲经说法,或者梦见菩萨、缘觉、声闻、圣僧,或者天上的将军,或者梦见自己腾身虚空,或者梦见会飞了,这都是好的境界;或者骑马,或者渡江,种种祥瑞的光,或者有种种非常出奇的异相。假设得到这些应验,你更应该很小心的,你要发菩提心,身、口、意三业要清净,更加紧你的功夫来持诵这个咒。可是你不可以对人去宣说,你有什么感应了,有什么灵验,叫人相信你,对你有好感。你有什么感应,自己知道就得了,你尽炫示自己的功德,各处卖广告,满街卖修行,这是不对的。你如果这样,便有了漏洞,魔就得其便。就好像你有了财宝,不把它放在保险箱里,你把它放在门口,一定会被人偷去。所以修佛法要很小心,不要让天魔外道得便。可是和你同道的,就是一同修行,你不是为了名利,或者为了令人恭敬我、赞叹我,你可以说的。
在《楞严经》上说:你要是诵持《楞严咒》,有了功夫,有了受用,那么八万四千金刚藏菩萨和他的徒弟眷属,就都常常随从保护着你,令你遂心满愿。纵然魔王想找一个漏洞,想来找你的麻烦也没法子。在过去五祖弘忍大师在湖北东山那个地方修行,他戒行精严,修行也特别认真。
有一次土匪把这个城围上,弘忍大师忍不住了,就想要救这个城里头的老百姓,于是乎他就下山了,从东山那个地方到湖北城里去。土匪一见弘忍大师来了,就吓得丢盔卸甲望影而逃,为什么这样子呢?因为弘忍大师虽然是一个人下山来的,可是土匪看到完全是穿金盔金甲的天兵天将,就好像从天上下来的天神一样,都穿着金盔金甲,手里拿着宝剑威武奇扬的。土匪一见到这样的情形就吓得望影而逃,不用一刀、一枪、一箭,他们就撤退了。这是因为弘忍大师他诵持《楞严咒》,所以土匪一见着弘忍大师就吓得跑了,这就是有真正的功夫才能这样子,若没有真正的功夫,怎么会有这样的感应道交。
因为释迦牟尼佛为了保护我们现在所有一切初发心的学道人,所以宣示《楞严咒》,来帮助我们得到定力,令我们身心泰然,没有什么麻烦。所以我们时时刻刻不要忘了这个法,我们若能诚心专一诵持《楞严咒》,就是绍隆佛法,就是正法住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