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与不见
你见,或者不见我
我就在那里
不悲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我
情就在那里
不来不去
你爱,或者不爱我
爱就在那里
不增不减
你跟,或者不跟我
我的手就在你手里
不舍不弃
来我的怀里
或者
让我住进你的心里
默然 相爱
寂静 欢喜
偶然读到这首诗,感觉到那种
似淡却浓
似不在意
却深沉坚定
似洒脱
却不脱世俗的情怀
真境界也
央嘉措资料
这位六世达赖出生在被称为“西藏的江南”的“山南”地区。山南与林芝地区是指喜马拉雅山脉的东南部。东西方向的喜马拉雅山至此忽然北翘,与高大的伯舒拉岭形成了一个喇叭形的巨大通道,来自孟加拉湾的水汽长驱直入,在此留下来丰沛的降雨,因此这块土地像江南一样温暖湿润,这是西藏惟一能种水稻的地方。
六世达赖仓央嘉错(一六八三-一七四五),是西藏历史上著名的人物。出生在门隅拉沃宇松地方,从小资质灵敏,曾拜五世班禅为师,落发受戒,取法名为罗桑仁青仓央嘉错。后被迎至布达拉宫, 仓央嘉措,公元1683年生于藏南门隅地区宇松地方的一户世代信奉宁玛派佛教的农民家庭。1697年,仓央嘉措被选定为五世达赖的“转世灵童”,是年9月,自藏南迎到拉萨,途经朗卡子县时,以五世班禅罗桑益喜(1663~1737)为师,剃发受戒,取法名罗桑仁钦仓央嘉措。同年10月25日,于拉萨布达拉宫举行坐床典礼,成为六世达赖喇嘛。在著名学者桑杰嘉错的直接培养下,学习天文历算、医学及文学等,对诗的造诣很深。二十五岁时,作为上层统治阶级争权夺利牺牲品的仓央嘉错,开始了自己的流浪生活。先后周游了青海、甘肃、蒙古、四川、卫藏、印度、尼泊尔等地。曾当过乞丐,送过尸体,生活极为艰苦。
仓央嘉措虽然家中世代信奉宁玛派(红教)佛教,但这派教规并不禁止僧徒娶妻生子。而达赖所属的格鲁派(黄教)佛教则严禁僧侣结婚成家、接近妇女。对于这种清规戒律,仓央嘉措难以接受。他不仅没有以教规来约束自己的思想言行,反而以宗教领袖的显赫身份,根据自己独立的思想意志,写下了许多意缠绵的“情歌”。
一说仓央嘉错被解往北京途中遭害,所写作品为二十五岁以前的东西。
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是神王,是情圣,是诗人。他在人世间逗留过,虽然仅有短短25年。他在人世间短暂逗留,仿佛就为留下这些诗篇。“玛吉阿米”的名称正是从仓氏情诗中借用而来,在经典的拉萨藏文木刻版汇集的66首作为篇首:
在那东方山顶,生起洁白的月亮,玛吉阿米的脸庞,渐渐浮现在我心上
玛吉阿米直译为“未嫁少女”、“未嫁娘”;据说八廓街的黄房子正是诗中这位少女居家之地,或说是微服出行的仓央嘉措以少年宕桑汪波的名义与情人幽会之处。这幢黄颜色的小楼骄傲地存在并成为某种象征,仓央嘉措的诗歌在西藏一直被广为传颂。诗中有初识乍遇的羞怯,有两情相悦的欢欣,有失之交臂的惋惜,有山盟海誓的坚贞,也有对于负心背离的怨尤。由于作者特定的身份,所有的爱情最终指向的是幻灭,所以神王比常人更多地体验到怨憎会、爱别离的人生苦难和求不得、恨不能的无奈。然而愈是如此,便愈加凸显示出人间情爱的珍贵美好。
如今仓央嘉措的身世遭际已经广为人知,他的情诗被译成20多种文字传遍了全世界,至今仍不乏新的译作出现。仅仅是近百年间的汉语翻译,我所见到的就不下七八个版本:有民歌体的,有五言、七言体的,有现代新诗的。由派生而影响,这些诗作同样给当代画家、音乐家提供着不竭的灵感和创作资源。特别是经由当代优秀作曲家和歌手倾情打造的仓氏情歌格外的具有魅力,经由仓央嘉措鼓励和加持的人间情爱凭添了神性光彩。
藏族的僧侣穿紫红色袍子,剃光头,不用剃刀修成汉族和尚脑袋上的秃光亮样子,无论出现在布达拉宫还是塔尔寺,藏族僧侣给人的印象都很健康,有男人的气度,形象和气质,据说很得女人的欢喜。
当然,我这样说可能有违禁忌,毕竟把藏族的出家师傅与女人扯在一起不太厚道,也有来自文化意识形态方面的危险。可事实上,我的感觉与看法的确又是那个样子的。汉族的和尚也有和女人联系得很紧密的,但显得变态,暧昧,还有滑稽,除了肉体互相的迫切需要,我看不出爱情在僧侣与女人之间有不有位置。
这一点,我在他们光亮秃脑门上方的戒疤和她们一头乌黑的秀发纠葛在一起的时候就开始注意到了,那戒疤与女人妩媚的眼神,光亮的秃脑门与女人宣纸色的皮肤等等,这些事物的存在,除了感官的病态刺激,个人利比多的满足,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看不出它有什么美学意义。但藏族的僧侣与女人的欢爱就不同了,藏族喇嘛如果动了爱心,或者凡间的女人对他有了感情,两人如果成双配对,我不觉得龌龊,反倒认为很般配,在高原的天地之间,真的郎才女貌,是天地造化的杰作。
首先是喇嘛的头,上面有头发,很短的头发茬子儿,很威猛,与女人水一样流淌的发丝正好形成了互补,这一长一短,一阴一阳,看着,或通过文字想象起来都很舒服;其次藏族喇嘛的紫红袍子没有汉族和尚的袈裟肉艳,不抢眼,如果互相情愿,脱了那与尘世的服饰没有太大区别的衣物,让年轻肉体取悦年轻肉体,互相安慰一番,这个意义上讲,从他们被日光晒成古铜色的健康皮肤上,就看得见美了。
看得见他的雄性阳刚与她的温柔似水。
看得见性的美好,苦难尘世中,对人与的社会关系之短暂而永恒的协调。
前面说,我把藏族僧侣与女人扯在一起不厚道,事实上不这样的,不信来看这首诗歌,它的作者是大名鼎鼎的仓央嘉措(Tsangyang Gyatso 1683—1706),我们常说的六世达赖喇嘛。
“在那东方山顶/升起皎洁月亮/年轻姑娘面容/渐渐浮现心上/黄昏去会情人/黎明大雪飞扬/莫说瞒与不瞒/脚印已留雪上/守门的狗儿/你比人还机灵/别说我黄昏出去/别说我拂晓才归/人家说我的闲话/自以说得不差/少年我轻盈步履/曾走过女店主家/常想活佛面孔/从不展现眼前/没想情人容颜/时时映在心中/住在布达拉宫/我是持明仓央嘉措/住在山下拉萨/我是浪子宕桑旺波”
仓央嘉是西藏艺术史上最杰出的情歌诗人,我用他来例证我的言论并非怀有恶意,不是因为开脱自己的不厚道,把六世达赖拿出来开涮,以搏阅读的眼球,而是在我看来,写和尚爱情故事的小说,如明清风俗类的段子就不洁得可以,自然,当我发现这首干净的活佛情歌的时候,我就想,情爱的文字是不是可以写得清洁一些,像仓央嘉措活佛一样,干干净净,自然流畅起来呢?
当然,回到我对汉人和尚与女人幽会的阅读记忆,那最终的意义显然是不重要的,看了也就看了,是没太多大兴趣的。那类文字,给我的印象是:作家的脸很苍白,和尚的脸也苍白,女人的肤色倒是有几许胭脂红的,可惜因为女人皮肤的宣纸的底色,毕竟给落魄文人带病毒的笔墨糟蹋了,……因为书房中文人书写时苍白的病容,与和尚总处于帏幔背后雄野猫一样窥视她人的病脸叠加,说白了,这和尚的爱情就在苍白中因为嘴角上哈拉子的污染,成就了中国汉语文人关于风情类爱情题材书写的一大暧昧,文人的自淫就要通过故事播撒开来,延宕成阅读参与互动的民间文化基础。而我,看见了边缘文化主体与民间位置我的个人认同的裂隙之后,还能发现藏族的六世达赖仓央嘉措这位大师,感受他风流而不淫荡的情爱心理,简略中传达出复杂况味的个人经验,也是一件幸事。
仓央嘉措,在宗教生活之余,挣脱禁欲的绳索,追寻清洁自然的爱情,他和每个健康男人的追求没有两样,不但作为情歌诗人难得,作为男人,放在今天,也是很招惹有阅历的、喜欢浪漫的年少女人欢喜的了。
在那东方山顶升起皎洁月亮
年轻姑娘面容渐渐浮现心上
黄昏去会情人
黎明大雪飞扬
莫说瞒与不瞒
脚印已留雪上
守门的狗儿你比人还机灵
别说我黄昏出去
别说我拂晓才归
人家说我的闲话自以说得不差
少年我轻盈脚步曾走过女店主家
常想活佛面孔从不显现眼前
没想情人容颜时时映在心中
住在布达拉宫我是持明仓央嘉措
住在山下拉萨我是浪子宕桑旺波
喇嘛仓央嘉措别怪他风流浪荡
他所追寻的和我们没有两样
六世达赖究竟写了多少诗歌,至今没有确切的数字。据藏族文学家刘家驹在《康藏滇边歌谣集》的自序中讲:“第六世达赖仁青仓央嘉错,他能不顾一切,赤裸裸地写出一本情歌,刻印发行,昔不满百首,现在流行到民间的歌谣,不下几万言,不同的曲调和舞法,也有数百种。”仓央嘉错的原作虽不满百,流传到民间,发展成数万言,都说是六世达赖写的,可见六世达赖的诗歌感人之深和人民群众对六世达赖之爱戴,非比一般。
六世达赖的“浪荡”生活,逐渐地被三大寺喇嘛所发现,有个嗽嘛名叫东龙吉估的说,他看见仓央嘉错穿着一件俗人穿的蓝缎子衣服,留了长发,不是僧人的秃脑顶,手指上戴着戒指,拿着弓箭往公园里走去。有的人还讲:“在布达拉宫他是仁青仓央嘉错,在拉萨,在雪山,他是快乐的青年”。这些消息传到桑结嘉错的耳里后,便成为他谋害仓央嘉错的一条理由。于是,桑结嘉错暗地策划行刺。一天晚上,仓央嘉错夜游回布达拉宫,刺客准备下手,但由于六世达赖的武艺高强,刺客远非对手,因而刺杀未遂。不过从此却引起了六世达赖对桑结嘉错的怀疑。
1701年(康熙四十年),蒙古人在西藏的统治者达赖汗逝世,他的儿子拉藏汗继承汗位。拉藏汗即位后,与桑结嘉错的关系日益紧张。1705年7月,终于爆发了蒙藏两军之间的一场恶战。结果桑结嘉错被俘,不久又被处死。
在这场权力之争的进程中,六世达赖与拉藏汗曾是共同对敌的战友。可是,拉藏汗赢得了最后胜利,却忘掉了这个战友,相反地掉转矛头,直端端对准这个政治上不成熟的年轻人。拉藏汗一方面派人赴北京向康熙帝报告桑结嘉错“谋反”经过,同时又进奏六世达赖是桑结嘉错立的假达赖,所列罪状为“耽于酒色,不守清规”,要康熙帝予以“废立”。康熙帝出于对西藏地区的安定的需要,同意将仓央嘉错“执献京师”。
康熙四十五年(公元1706年)五月初一,拉藏汗拘捕了六世达赖,把他关在拉萨附近的一个蒙古包里,六世达赖在戒备森严的蒙古包中,一时一刻也没有忘记他的诗歌朋友们和情人仁珍翁姆。他从蒙古包的窗格里望见蓝天下的白云,不禁又想起了仁珍翁姆,便深有感慨地写道:东山的高峰,见白云蒸腾天空。莫不是仁珍翁姆,又为我燃起神香?
1706年6月27日,六世达赖被押送北京。行前,他还通过一个藏兵,把他写给仁珍翁姆的诗交给她,他又写了一首离别的诗:白鹤啊!借借你的翅膀,我不飞往远处,只到理塘就转回。仓央嘉错被解送北京的消息传出后,在西藏引起了极大的震动。广大僧俗群众悲愤相告,发誓要夺回他们的法王达赖。当押送仓央嘉错的蒙古兵路过哲蚌寺时,被早已埋伏的一群武装喇嘛突然袭劫,六世达赖被抢上山,安置在寺内。拉藏汗得此消息,大为吃惊,决心不惜代价,夺回达赖。蒙古兵包围寺庙,与武装的喇嘛激战三昼夜,双方牺牲惨重。当战斗正处于难分难解时,六世达赖果断下山,蒙古兵解围,才使战争停息。这位年轻漂亮的诗人,与满含泪水的上千名喇嘛,挥泪相别,一步一步地走向那不可返回的深渊。据说,行至青海湖畔,被拉藏汗谋害,时年24岁。
六世达赖无意于西藏的政教首领,他不是政治家,但他在文学上的天才是奇特的,他与他的作品,至今为全体藏族人民所传诵,是我国文学史上一朵永不衰败的鲜花。
在那东方山顶/ 升起皎洁月亮/ 年轻姑娘面容/ 渐渐浮现心上
黄昏去会情人/ 黎明大雪飞扬/ 莫说瞒与不瞒/ 脚印已留雪上
守门的狗儿/ 你比人还机灵/ 别说我黄昏出去/ 别说我拂晓才归
人家说我的闲话/ 自以说得不差/ 少年我轻盈步履/ 曾走过女店主家
常想活佛面孔/ 从不展现眼前/ 没想情人容颜/ 时时映在心中
住在布达拉宫/ 我是持明仓央嘉措/ 住在山下拉萨/ 我是浪子宕桑旺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