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歇性的爆炸、声嘶力竭的吼叫、一扬一抑毫无惊奇的剧情处理、解说式的音乐、电视广告式的剪辑、啤酒广告式的色调……一切高亢得单调乏味,就像我们常见的低品味政治宣传。该片渲染的爱国热情带有一种救世主情调,救世队的成员被处理成加里森敢死队式的社会渣滓,以增添他们的“人情味”及反衬男一号的高大英勇。影片具有一流的音响效果和典型暑期大片的感官刺激力。
基本信息
中文片名:
绝世天劫
外文片名:
A rmageddon
更多中文片名:
世界末日
最后决战
大决战
影片类型:
爱情 / 动作/ 惊悚 / 剧情 / 科幻/灾难
片长:
150 min / USA:153 min (director's cut)
国家/地区:
美国
对白语言:
英语
色彩:
彩色
幅面:
35毫米胶片变形宽银幕
混音:
杜比数码环绕声 DTS SDDS
评级:
Rated PG-13 for sci-fi disaster action, sensuality and brief language.
级别:
Singapore:PG Portugal:M/12 Argentina:13 Australia:M Netherlands:12 Norway:15 USA:PG-13 Finland:K-12 USA:Unrated Sweden:11 France:U Iceland:L Italy:T Chile:14 UK:12 Germany:12 Brazil:12 Denmark:15 Hong Kong:IIA South Korea:12 Switzerland:12 Philippines:PG-13 Belgium:KT Taiwan:PG-12 Iceland:LH
制作成本:
$140,000,000 (estimated)
拍摄日期:
1997年5月 - 1997年8月
制作日期:
1997年5月 - 1997年8月
摄制格式:
35 mm (Eastman)
洗印格式:
70 mm (blow-up)
35 mm
演职员表
演员表
角色 | 演员 | 配音 | 备注 |
---|---|---|---|
Harry S. Stamper | 布鲁斯·威利斯/Bruce Willis | ---- | ---- |
A.J. Frost | 本·阿弗莱克/Ben Affleck | ---- | ---- |
Grace Stamper | 丽芙·泰勒/Liv Tyler | ---- | ---- |
Dan Truman | 比利·鲍伯·松顿/Billy Bob Thornton | ---- | ---- |
Chick | 威尔·帕顿/Will Patton | ---- | ---- |
Rockhound | 史蒂夫·布西密/Steve Buscemi | ---- | ---- |
Colonel Willie Sharp | 威廉·菲德内尔/William Fichtner | ---- | ---- |
Oscar | 欧文·威尔逊/Owen Wilson | ---- | ---- |
Bear | 迈克·克拉克·邓肯/Michael Clarke Duncan | ---- | ---- |
Lev Andropov | 彼得·斯特曼/Peter Stormare | ---- | ---- |
Max (as Ken Campbell) | Ken Hudson Campbell | ---- | ---- |
Co-Pilot Jennifer Watts | 杰西卡·斯汀/Jessica Steen | ---- | ---- |
General Kimsey | 凯斯·大卫/Keith David | ---- | ---- |
Flight Director Clark | Chris Ellis | ---- | ---- |
Ronald Quincy | 詹森·艾萨克/Jason Isaacs | ---- | ---- |
Gruber | Grayson McCouch | ---- | ---- |
Noonan (as Clark Brolly) | Clark Heathcliffe Brolly | ---- | ---- |
Colonel Davis (as Marshall Teague) | Marshall R. Teague | ---- | ---- |
Co-Pilot Tucker | Anthony Guidera | ---- | ---- |
Halsey | Greg Collins | ---- | ---- |
General Boffer | J. Patrick McCormack | ---- | ---- |
Astronaut Pete Shelby | Ian Quinn | ---- | ---- |
Operator #1 | Christopher J. Worret | ---- | ---- |
Operator #2 (as Adam C. Smith) | Adam Smith | ---- | ---- |
Karl | John Mahon | ---- | ---- |
Dottie | Grace Zabriskie | ---- | ---- |
Samoan | K.C. Leomiti | ---- | ---- |
Bike Messenger | 艾迪·格里芬/Eddie Griffin | ---- | ---- |
Client #1 | Deborah Nishimura | ---- | ---- |
Client #2 | Albert Wong | ---- | ---- |
Client #3 | Jim Ishida | ---- | ---- |
President | 斯坦利·安德森/Stanley Anderson | ---- | ---- |
Admiral Kelso | J.W. Harper | ---- | ---- |
Helga the Nurse | Ellen Cleghorne | ---- | ---- |
Psychologist | 乌多·奇尔/Udo Kier | ---- | ---- |
Dr. Banks | John Aylward | ---- | ---- |
Stu the Cabbie | Mark Curry | ---- | ---- |
Asian Tourist - Female | 松田圣子 | ---- | ---- |
Chuck Jr. | 哈利·哈姆弗瑞斯/Harry Humphries | ---- | ---- |
Tommy | 戴连·克里斯托福/Dyllan Christopher | ---- | ---- |
Denise | Judith Hoag | ---- | ---- |
Max's Mom | Sage Allen | ---- | ---- |
Nuke Tech | Steven Ford | ---- | ---- |
Droning Guy | 克里斯蒂安·克莱门松/Christian Clemenson | ---- | ---- |
Greenpeace Guy | Andy Ryan | ---- | ---- |
Roughneck #1 | Duke Valenti | ---- | ---- |
Roughneck #2 (as Michael 'Bear' Taliferro) | Michael Taliferro | ---- | ---- |
Roughneck #3 | Billy Devlin | ---- | ---- |
Newscaster #2 | Kathleen Matthews | ---- | ---- |
Newscaster #3 | J.C. Hayward | ---- | ---- |
Newscaster #4 | Andrew Glassman | ---- | ---- |
Redhead | 肖妮·史密斯/Shawnee Smith | ---- | ---- |
FBI Agent #1 | Dwight Hicks | ---- | ---- |
Geo Tech #1 (as Odile Broulard) | Odile Corso | ---- | ---- |
Loanshark | Vic Manni | ---- | ---- |
Biker Customer | Jim Maniaci | ---- | ---- |
Molly Mounds | Layla Roberts | ---- | ---- |
Kennedy Launch | Joe Allen | ---- | ---- |
Math Guy | Bodhi Elfman | ---- | ---- |
Newscaster | Alexander Johnson | ---- | ---- |
Reporter #1 | Kathy Neff | ---- | ---- |
Sector Director | Victor Vinson | ---- | ---- |
Marine #1 | Joseph Patrick Kelly | ---- | ---- |
Secretary of Defense | Peter White | ---- | ---- |
G-Man | Rudy Mettia | ---- | ---- |
NASA Planner #1 (as Frank van Keekan) | Frank Van Keeken | ---- | ---- |
NASA Techs (as Frederick Weller) | Fred Weller | ---- | ---- |
NASA Techs | Jeff Austin;古盖·格莱斯/Googy Gress;Matt Malloy;H. Richard Greene;Brian Brophy;Peter Murnik;Brian Hayes Currie;Andrew Heckler;Andy Milder;迈克尔·卡普兰/Michael Kaplan | ---- | ---- |
Dr. Nerd | Patrick Richwood;Brian Mulligan | ---- | ---- |
Pad Director | John H. Johnson | ---- | ---- |
Vacuum Chamber Tech | Charles Stewart | ---- | ---- |
Young Grace | Scarlet Forge | ---- | ---- |
American Newscaster | Michael Tuck | ---- | ---- |
British Newscaster | Patrick Lander | ---- | ---- |
French Newscaster (as Anne Vareze) | Anne Varèze | ---- | ---- |
Japanese Newscaser | Fritz Mashimo | ---- | ---- |
Italian Newscaster | Dina Morrone | ---- | ---- |
Spanish Newscaster | Ruben O'Lague | ---- | ---- |
German Newscaster | Wolfgang Muser | ---- | ---- |
NORAD Technician (as James Fitzpatrick) | 吉姆·菲兹帕特里/Jim Fitzpatrick | ---- | ---- |
Dog | Franky | ---- | ---- |
Little Richard | Franky | ---- | ---- |
Narration | ---- | 查尔登·海斯顿/Charlton Heston | ---- |
NASA Scientist (uncredited) | 迈克尔·贝/Michael Bay | ---- | ---- |
Presidential Cabinet Member (uncredited) | Judi Beecher | ---- | ---- |
New York Guy (uncredited) | Mark Boone Junior | ---- | ---- |
Angry crowd person (uncredited) | Le Ann Cheri' | ---- | ---- |
Grap's Nurse (uncredited) | Judith Drake | ---- | ---- |
Hot Dog Vender (uncredited) | Mark J. Ferreri | ---- | ---- |
SWAT Team Member (uncredited) | Ronald Fox | ---- | ---- |
Priest (uncredited) | John Frazier | ---- | ---- |
Shuttle Commander in Opening Sequence (uncredited) | Andy Gill | ---- | ---- |
National Guard (uncredited) | Will Green | ---- | ---- |
Air Force Colonel (uncredited) | Jeff Linnartz | ---- | ---- |
Woman in Underwater Simulation Scene (uncredited) | Shannon Lucid | ---- | ---- |
NASA Technician (uncredited) | Dan Markham | ---- | ---- |
NASA Worker (uncredited) | Kevin McGuire | ---- | ---- |
NASA Ground Crew Member (uncredited) | Aaron J. Patton | ---- | ---- |
Himself (archive footage) (uncredited) | Pope John Paul II | ---- | ---- |
CBS Reporter (uncredited) | Gary A. Rogers | ---- | ---- |
Girl injured (uncredited) | Mary Ann Schmidt | ---- | ---- |
Man (uncredited) | Frank Silva | ---- | ---- |
F-16 Pilot (uncredited) | William T. Smith | ---- | ---- |
Kid with Rocket Ship (uncredited) | Erik Per Sullivan | ---- | ---- |
Nasa Technician (uncredited) | Randy Thomas | ---- | ---- |
Hollis Vernon Grap Stamper (uncredited) | 劳伦斯·蒂尔尼/Lawrence Tierney | ---- | ---- |
Asian Tourist - Male (uncredited) | Gedde Watanabe | ---- | ---- |
职员表
▪ 制作人: 肯尼·贝茨/Kenny Bates;迈克尔·贝/Michael Bay;杰瑞·布鲁克海默/Jerry Bruckheimer;乔纳森·汉斯雷/Jonathan Hensleigh;盖尔·安妮·赫德/Gale Anne Hurd;查德·欧曼/Chad Oman;Pat Sandston;Jim Van Wyck;Barry H. Waldman
▪ 导演: 迈克尔·贝/Michael Bay
▪ 副导演(助理): 肯尼·贝茨/Kenny Bates;Bac DeLorme;K.C. Hodenfield;Jayson Merrill;Christo Morse;Jeff Okabayashi
▪ 编剧: 托尼·吉尔罗伊/Tony Gilroy;乔纳森·汉斯雷/Jonathan Hensleigh;J·J·艾布拉姆斯/J.J. Abrams;Robert Roy Pool;Shane Salerno;乔纳森·汉斯雷/Jonathan Hensleigh
▪ 摄影: 约翰·施瓦兹曼/John Schwartzman
▪ 配乐: 特沃·拉宾/Trevor Rabin
▪ 剪辑: Mark Goldblatt;克里斯·莱本森/Chris Lebenzon;Glen Scantlebury
▪ 选角导演: Bonnie Timmermann
▪ 艺术指导: 迈克尔·怀特/Michael White
▪ 美术设计: Geoff Hubbard;Lawrence A. Hubbs;Bruton Jones
▪ 服装设计: Magali Guidasci;迈克尔·卡普兰/Michael Kaplan
▪ 视觉特效: Craig Barron;Mark Dornfeld;Richard E. Hollander;理查德·/R·胡佛/Richard R. Hoover;帕特·麦克朗/Pat McClung;Erik Nash
▪ 布景师: Rick Simpson
制作发行
制作公司:
试金石影片公司 Touchstone Pictures [美国] 杰瑞·布鲁克海默电影公司 Jerry Bruckheimer Films [美国]
Valhalla Motion Pictures [美国]
发行公司:
Buena Vista International (Germany) GmbH [德国] ..... (Germany)
Buena Vista International (Sweden) [瑞典] ..... (Sweden)
博伟国际 Buena Vista International [日本] ..... (Japan)
哥伦比亚影业公司 Columbia Pictures [菲律宾] ..... (1998) (Philippines) (theatrical)
Filmes Lusomundo [葡萄牙] ..... (Portugal)
Gativideo [阿根廷] ..... (Argentina) (video)
Gaumont Buena Vista International (GBVI) [法国] ..... (France)
标准收藏 The Criterion Collection [美国] ..... (USA) (DVD)
Touchstone Home Video [美国] ..... (France) (video)
特技制作公司:
Black Box Digital [美国] ..... (24 frame)
Blue Sky/VIFX [美国] ..... (24 frame)
Buena Vista Imaging [美国] ..... (opticals and additional visual effects)
Digital Domain [美国] ..... (opticals and additional visual effects)
Digital Magic Company [美国] ..... (opticals and additional visual effects)
Editel [美国] ..... (opticals and additional visual effects)
Rainmaker Digital Pictures [加拿大] ..... (additional visual effects)
The Computer Film Company [英国] ..... (digital effects)
Vision Crew Unlimited [美国] ..... (digital effects)
Visual Effects ..... (digital effects)
WonderWorks [美国] ..... (exploding cockpit and space shuttle cockpit)
其它公司:
Chapman/Leonard Studio Equipment [美国] ..... camera cranes and dollies
Culver Studios ..... grip and lighting equipment
Inter Video [美国] ..... 24 frame video services
J.L. Fisher Inc. [美国] ..... camera dollies
Louka Films ..... France international unit
MCRS ..... motion control cameras
Tony's Food Service Inc. [美国] ..... catering
上映日期
加拿大 Canada
1998年7月1日
美国 USA
1998年7月1日
哥伦比亚 Colombia
1998年7月3日
韩国 South Korea
1998年7月3日
荷兰 Netherland
1998年7月9日
瑞典 Sweden
1998年7月9日
丹麦 Denmark
1998年7月10日
冰岛 Iceland
1998年7月10日
以色列 Israel
1998年7月10日
葡萄牙 Portugal
1998年7月10日
瑞士 Switzerland
1998年7月15日 ..... (French speaking region)
德国 Germany
1998年7月16日
奥地利 Austria
1998年7月17日
芬兰 Finland
1998年7月17日
挪威 Norway
1998年7月17日
西班牙 Spain
1998年7月17日
瑞士 Switzerland
1998年7月17日 ..... (German speaking region)
新加坡 Singapore
1998年7月22日 ..... (premiere)
香港 Hong Kong
1998年7月23日
斯洛伐克 Slovakia
1998年7月23日
波兰 Poland
1998年7月24日
台湾 Taiwan
1998年7月25日
马来西亚 Malaysia
1998年7月30日
墨西哥 Mexico
1998年7月31日
阿根廷 Argentina
1998年8月2日 ..... (premiere)
比利时 Belgium
1998年8月5日
法国 France
1998年8月5日
新加坡 Singapore
1998年8月6日
巴西 Brazil
1998年8月7日
英国 UK
1998年8月7日
阿根廷 Argentina
1998年8月13日
澳大利亚 Australia
1998年8月20日
土耳其Turkey
1998年8月21日
印度尼西亚 Indonesia
1998年8月22日 ..... (Jakarta)
新西兰 New Zealand
1998年8月27日
爱沙尼亚 Estonia
1998年9月4日
意大利 Italy
1998年9月4日
拉脱维亚 Latvia
1998年9月4日
匈牙利 Hungary
1998年9月10日
南斯拉夫 Yugoslavia
1998年9月17日
菲律宾 Philippines
1998年10月1日 ..... (Davao)
斯洛文尼亚 Slovenia
1998年10月1日
科威特 Kuwait
1998年10月14日
日本 Japan
1998年10月31日 ..... (Toky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日本 Japan
1998年12月12日
剧情介绍
地球曾一度是恐龙的栖身之地,但一块直径为六千公尺的天外巨石改变了一切,它造成了地球的大爆炸和恐龙的灭绝。这事以前已曾发生,现在或将来也许还会发生。 休斯敦。美国太空总署的所有人员穿梭忙碌着,刚发生的意外令每一个人坐立不安:太空空间站突然之间被摧毁,与地面失去了一切联系。工作人员紧张焦急地检查着各种仪器,其中一人指着雷达显示屏惊呼起来:“有一大群不明物体向纽约飞去了。”纽约市繁华而忙碌。
一个黑人小伙儿用单车载着小狗兜风。小狗见到一些出售的恐龙玩具,立即跳过去又撕又咬。卖玩具的胖老板抓起玩具向小狗打去。黑小伙儿见宠物被打,忿忿他说:“你敢再打它,我就炸死你!”话音未落,一个火球从天而降,正好落在胖老板头上炸开。黑小伙儿也被冲击波掀起挂在大树上,他惊惶地哭喊道:“有炸弹,快报警!”越来越多的火球向纽约飞来,市区街面上顷刻间成为一片火海。人们四处逃窜,有人惊叫:“我们遭空袭了!”
休斯敦太空总署很快得出了结论,这是一场大规模的陨石雨,破坏力极大。众人一筹莫展,而太空望远镜传回的最新照片更是让人瞠目结舌:一颗直径有德州大小的陨石正向地球飞来,18天后将撞击地球。
太空总署负责人卡尔心情沉重他说道:“陨石雨只是前奏而已。”科学家们紧急磋商,寻求解决办法。卡尔最后总结说:“我们只有18天时间,要么是它毁灭我们,要么是我们毁掉它。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让飞船在陨石上着陆,并让专业人员在陨石上钻一个800米深的洞,放入核弹,炸碎它或是改变它的飞行轨道。
现在,当务之急是去找最好的石油钻探工人广哈里在油田工地上忙碌着。他既是油田老板,也是最有经验的钻探师。此刻,钻井最忙碌的时分,他手下最得力的青年工人艾吉却不见踪影。哈里急步奔到艾吉的小屋前,推门而入,正见艾吉手忙脚乱地穿衣服:再一看,自己的宝贝女儿丽丝竟然躺在艾吉的床上。哈里怒火中烧,拔出手枪向艾吉射击。艾吉一边躲闪一边高喊:“我是真心爱她!”丽丝也跑出来向父亲央求:“我已经长大了,我爱他,我要嫁给他!"哈里气冲冲地说:“不可能我绝不会允许你们……”正在这时,几架直升机落在油田平台上。几个军人跑到哈里面前,礼貌他说:“哈里先生,为了国家的安全,请立刻跟我们走。请允许我们暂时不讲明理由。”
哈里满腹狐疑地跟他们上了直升机。太空总署里,卡尔早已等候多时,一见哈里,他就和盘托出了陨石飞向地球的情况。他忧心忡忡他说:“陨石与地球一旦相撞,世界各国和地球万物将遭受毁灭性的打击,连细菌也不能幸免。就算陨石落入海中,掀起的滔大巨浪也足以吞没大半个世界,人类也会因撞击所产生的高温而死去。无论怎样,后果都是一样。”
两艘飞船顺利进入太中,在俄罗斯空间站补充了燃料和水,一位俄罗斯宇航员也加入了拯救地球人类的行列。两艘飞船向既定的目标飞去。
巨大的陨石像一头张牙舞瓜的怪兽,在太空中翻滚移动,缓缓逼近地球。两艘飞船盘旋着向陨石靠拢,无数的小陨石肌点股向飞船袭来。飞船不断地躲闪,不断地靠近、不敢抬头。风暴过后,他们发现了一件令人丧气的事:引爆核弹的遥控器失灵了。要完成任务,唯一的办法是留下一人,用手摁下引爆装置按钮。留谁?有人提议抽签。留下的那根签被艾吉抽到了,他自嘲道:“想不到我成了拯球地球的英雄。”他又转身对哈里说:“告诉丽丝,我永远爱她。"艾吉拉开舱门。走下飞船。
就在飞船即将飞离陨石的一瞬间,哈里猛地拉开舱门跳了出去,并一把将艾吉推入飞船,从外面关严了舱门,他隔着舱门对艾吉说:“我一直把你当作儿子看待。替我照顾好丽丝。”
飞船远远地飞离了陨石。哈里通过卫星通讯系统与女儿永诀,他含泪说:“我答应你说一定会回来,但我失信了。好好照顾艾吉。我永远在你们身边。”他最后深情地望了一眼地球的方向,回想这过去仿佛看到春色中童年的丽丝正张着双臂向自己奔来……
哈里掘下了引爆按钮。全世界的人们都看到天空中出现了一道奇丽的光环,随即陨石被炸成两段,改变了飞行轨道,与地球擦肩而过。
天空中从此多了一颗永远闪光的新星。
版本比较
喜欢科幻片的朋友们对于《绝世天劫》(Armageddon)这部影片想必都是耳熟能详了。勇夺1998年票房冠军的本片可谓是梦幻阵容,制片杰瑞·布鲁克海默和导演麦克尔·贝一直是金牌组合,主演布鲁斯·威利斯作为动作片明星的号召力也无庸置疑,即使是片中的配角,也无一不是好莱坞出镜率最高的二线明星。本片成功地结合了所有好莱坞的商业元素:惊险的情节、庞大的场面、精彩的特技、优美的音乐、亲情和爱情的碰撞、人类对抗自然危机、有缺点的英雄挺身而出……
这样一棵摇钱树在DVD时代自然不会被轻轻放过,各个地区纷纷发行此片的各种版本。我作为此片的忠实影迷,向来是来者不拒,统统拿下。近日无意中清点了一下,发现手上居然已经有了5个不同版本:1区普通版、1区标准收藏版、欧洲2区版、日本2区版,还有德加拉发行的中国6区版。这些版本到底都有些什么特色呢?我做了一些比较,希望能和同好交流交流。
一、 碟片格式:
1区普通版:单碟装,DVD9
1区标准版:双碟装,DVD9+DVD5
欧洲2区版:双碟装,DVD9+DVD5
日本2区版:单碟装,DVD9
中国6区版:单碟装,DVD9
从碟片格式看来,1区标准版和欧洲2区版都有一张单独的花絮碟,内容明显丰富许多。
二、 画面格式:
1区普通版:Letterbox 2.35:1
1区标准版:Letterbox 2.35:1
欧洲2区版:变形宽银幕2.35:1
日本2区版:Letterbox 2.35:1
中国6区版:Letterbox 2.35:1
从画面格式上说,只有欧洲2区版是变形宽银幕的,其他的版本都是不可变形。
三、 视频制式:
1区普通版:NTSC
1区标准版:NTSC
欧洲2区版:PAL
日本2区版:NTSC
中国6区版:NTSC
美国和日本的电视制式都是NTSC,所以DVD自然也是NTSC制的。欧洲的电视制式是PAL,因此DVD也是PAL制的。中国的电视制式也是PAL,但这张DVD的制式却是NTSC。
四、 片长:
1区普通版:2:30:35
1区标准版:2:33:10
欧洲2区版:2:27:05
日本2区版:2:30:35
中国6区版:2:30:35
1区普通版、日本2区版和中国6区版的片长是一样的,都是2小时30分35秒。1区标准版和欧洲2区版的片长实际上也是一样的。因为NTSC制是每秒播放24个电影帧,而PAL制则是每秒25个电影帧,所以同一部片子NTSC制的会比PAL制的长1/24。
经过仔细比较,终于找到了1区标准版和欧洲2区版比其他三个版多出来的地方。这些地方主要集中在第50-60分钟之间,钻探队员们出发之前。多出来的情节分别是欧文·威尔逊去祷告、布鲁斯·威利斯去见父亲,以及布鲁斯·威利斯和总指挥交谈,应该说对情节没什么很大的影响。
五、 段落数:
1区普通版:27段
1区标准版:31段
欧洲2区版:31段
日本2区版:27段
中国6区版:10段
1区普通版和日本2区版的段落分割几乎一模一样,1区标准版和欧洲2区版的段落分割也是如此。中国6区版是分段最少的,一共只有10段,使得分段搜索非常不方便。
六、 菜单:
1区普通版:静态菜单
1区标准版:各级菜单都有动态背景,但没有衔接动画
欧洲2区版:主菜单有动态背景,子菜单都是静态菜单,也没有衔接动画
日本2区版:静态菜单
中国6区版:静态菜单
其实我最喜欢的还是欧洲2区版的主菜单动态背景,可惜它的子菜单都做成了静态的。1区标准版在这点上做得比较细致,各级菜单都有动态背景。1区普通版和日本2区版的主菜单和分段菜单都是几乎一模一样。中国6区版的主菜单也采用了和前两者相同的背景画面。现在流行的菜单之间的衔接动画各个版本都没有,可能是因为制作年代都比较早的缘故吧。
七、 字幕:
1区普通版:英语,英语(cc)
1区标准版:英语,英语(cc)
欧洲2区版:英语,英语,无cc字幕
日本2区版:日语,英语,日语,英语,英语(cc)
中国6区版:英语,中文,中文,无cc字幕
1区的两个版和日本2区版都是有cc字幕的。日本2区版共有4个字幕,可是前两个和后两个实在没看出什么区别来。中国6区版有两条中文字幕,可是只有第1条有显示,第2条完全是空白,什么也没有。
八、 声音:
1区普通版:英语DD5.1,法语DD5.1
1区标准版:英语DD5.1
欧洲2区版:英语DD5.1
日本2区版:英语DTS5.1,英语DD5.1
中国6区版:中文DD2.0,英语DD5.1
英语DD5.1音轨是各个版本共有的。用PowerDVD可以测出1区标准版的码率是448Kbps,而其他4个版本的码率都是384Kbps。理论上应该是1区标准版的声音要优越一点,但我来回听了几遍也没有听出什么太大的区别来。1区普通版多了个法语DD5.1音轨,这对中国观众来说没什么用。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2区版是这5个版本中唯一具有DTS音轨的,这个DTS音轨的素质明显比所有的英语DD5.1音轨都要高一块,无论是动态、低频的延伸,还是包围感和现场感都明显胜出。中国6区版有一个中文音轨,对于中国的观众无疑是很有价值的,可惜的是这个音轨没有做成DD5.1,而是做成了DD2.0,这不能不说是个巨大的遗憾。
九、 画面质量:
用PowerDVD查看各个版本的视频码率,结果如下:
1区普通版:9.80Mbps
1区标准版:9.80Mbps
欧洲2区版:7.00Mbps
日本2区版:9.80Mbps
中国6区版:9.10Mbps
bitrate viewer显示的平均码率:
1区普通版:6.49Mbps
1区标准版:6.66Mbps
欧洲2区版:5.87Mbps
日本2区版:6.63Mbps
中国6区版:6.77Mbps
不过实际观看的结果是画面实际上差别不大。1区标准版无疑是画面最好的。这点在很多国外的碟评中都提到了。不过提升的程度非常有限。普通版中画面颗粒感较重的地方标准版也没好到哪里去。欧洲2区版的画面也绝不像码率所暗示的那么差。大体来说大家都在一个水平线上。不过从截图来看,欧洲2区版和其他几个版在色彩上有着比较明显的差异。这也可能是因为电视制式的原因吧。
以当时的水平而论,本片各版本的DVD画面都算相当不错,色彩很鲜艳,画面也很干净,没有什么杂讯和马赛克。不过当然不能和这两年新出的片子比。
十、 花絮:
1区普通版:两个预告片,电影原声CD推介,其它影片推介,Aerosmith的MTV:I don’t want to miss a thing
1区标准版:花絮非常丰富,后面详述
欧洲2区版:花絮非常丰富,后面详述
日本2区版:剧场版预告片,电影原声CD推介,MTV
中国6区版:无
虽然知道中国6区版没有花絮是受引进协议限制的,可是看到别区的版本有着如此丰富的花絮心里还是非常不平衡。日本2区版可能是因为做了DTS音轨的原因,比1区普通版少了一些花絮。但花絮最丰富的还是1区标准版和欧洲2区版,它们都有整整一张D5来专门装花絮。
经过比较发现,这两者的花絮其实是差不多的。它们共同的花絮包括:
· 两条评论音轨。第一条是导演麦克尔·贝、制片杰瑞·布鲁克海默、演员布鲁斯·威利斯和本·阿弗莱克的评论;第二条则是摄影、NASA顾问和小行星专家的评论。
· 导演麦克尔·贝的拍摄花絮。
· 正片质量的删节画面。
· 产品设计师麦克尔·怀特讨论的影片总体设计的方方面面。
· 两段情节串联图板
· Aerosmith的MTV:I don’t want to miss a thing。这个MTV比起1区普通版和日本2区版的那个MTV来,多了一段Aerosmith乐队成员的访谈。
两者的花絮也有不同之处:
1区标准版有2个剧场版预告片和3个电视预告片;而欧洲2区版只有一个剧场版预告片。欧洲2区版在删节画面和MTV等处都做了法意德西荷五种语言的字幕,而1区标准版则是没有字幕的。另外,欧洲2区版一开头就有个语言选择菜单。
另外,在所有的5个版本中我都没有找到现在很时髦的彩蛋。
经过比较,我认为这5个版本以现在的眼光来看都不能令人满意,最重要的画面素质只能说中等,而花絮、变形宽银幕、DTS音轨这些碟友们最看重的东西,竟然不能在一张碟上共存!我不得不有些失望地说:这部科幻经典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一个完美的版本。所有的版本都各有优缺点:
1区普通版,有了其它几个版本以后这个版本基本上没有收藏的必要了,除非是想听听法语音轨。
1区标准版:优点是花絮众多,缺点是画面没有做成变形宽银幕,也没有DTS音轨。
欧洲2区版:优点是花絮众多,画面也是变形宽银幕(我并不认为PAL制是缺点),缺点是也没有DTS音轨。
日本2区版:优点是拥有独一无二的DTS音轨,缺点是画面没有做成变形宽银幕,花絮也太少。
中国6区版:优点是有中文字幕和中文音轨,缺点是没有变形宽银幕、没有DTS、没有花絮。
幕后制作及影评
本片成为好莱坞著名导演 迈克尔 贝 第一部制作成本过亿的影片。但迈克尔 贝 继续保持了他票房急先锋的势头,最后本片战胜了著名导演 斯皮尔 伯格导演的《拯救大兵瑞恩》成为1998年全美票房的冠军,全美票房达到2亿美元,全球票房突破6亿大关。
拍摄《绝地战警》时的迈克尔 贝仅仅拿到了25万美元的片酬,而该片当年的全球票房突破了一亿六千万,令迈克尔 贝心态颇为不平衡。在拍摄《绝世天劫》(亦翻译为《世界末日》)时,33岁的年轻导演迈克尔 贝由于此前连续的成功,开始变得自我膨胀,向制片人 杰瑞 布鲁克海默 狮子大开口开出了1500万美元的天价片酬。虽然两人继续合作完成了本片,但为日后两人的分手埋下了伏笔。
虽然本片在幕后有这些不愉快,但在商业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整个故事被高度简单化、程序化,以便腾出篇幅来表现陨石撞击地球时的壮观场面。天空之旅的一波三折,藉以增加紧张气氛。此外,编剧和导演在大肆卖弄太空奇观的同时,也不忘加入一些感人的文艺场面,将布鲁斯 威利塑造成为牺牲自己,成全女儿和男友的悲剧式英雄。导演迈克尔 贝更是不遗余力的将各种娱乐元素堆砌在观众面前,令观众在肾上腺素急速分泌中度过两个半小时。客观上讲,本片成绩也仅止于此。在本片成为当年商业片冠军的同时,导演 迈克尔 贝获得了当年“金草莓奖最差导演奖”。
著名摇滚乐队阿罗 史密斯乐队(史密斯飞船)为本片谱写并演唱了本片的主题曲《我不想错过你》(I don't wanna miss a thing),也成为了一首脍炙人口的经典佳作。
片尾曲:don t want to miss a thing----aerosmith (空中铁匠乐队)
i could stay awake just to hear you breathing
watch you smile while you are sleeping
while you're far away dreaming
i could spend my life in this sweet surrender
i could stay lost in this moment forever
every moment spent with you is a moment i treasure
don't want to close my eyes
i don't want to fall asleep
cause i'd miss you baby
and i don't want to miss a thing
cause even when i dream of you
the sweetest dream will never do
i'd still miss you baby
and i don't want to miss a thing
lying close to you feeling your heart beating
and i'm wondering what you're dreaming
wondering if it's me you're seeing
then i kiss your eyes
and thank god we're together
i just want to stay with you in this moment forever
forever and ever
don't want to close my eyes
i don't want to fall asleep
cause i'd miss you baby
and i don't want to miss a thing
cause even when i dream of you
the sweetest dream will never do
i'd still miss you baby
and i don't want to miss a thing
i don't want to miss one smile
i don't want to miss one kiss
i just want to be with you
right here with you, just like this
i just want to hold you close
feel your heart so close to mine
and just stay here in this moment
for all the rest of time
don't want to close my eyes
i don't want to fall asleep
cause i'd miss you baby
and i don't want to miss a thing
cause even when i dream of you
the sweetest dream will never do
i'd still miss you baby
and i don't want to miss a thingdon't want to close my eyes
i don't want to fall asleep
《陨石大冲撞》是部精彩、刺激又紧张的动作片。片中描述全人类对于毁灭的内心戏较少,而暴破、动作的部分较多,不愧是曾主导《勇闯夺命岛》的麦可·贝拍的电影,的确风格独到。与他之前执导的《彗星撞地球》一片比较,《陨石大冲撞》更具好莱坞风格,不论是镜头特技,还是演员表现,都不失大片风范。本片除了网罗了超级动作巨星布鲁斯·威利斯担任男主角,更邀请了好莱坞当红小生之一本·阿弗莱克参加演出,相信一定让您惊喜不断 。
基本信息
《陨石大冲撞》Armageddon又名《世界末日》《绝世天劫》
1998年出品(美国)
编剧:强纳森·汉斯林、J·J·艾布拉姆斯 导演:麦可·贝
演职员表
导演 Director:
迈克尔·贝
编剧 Writer:
托尼·吉尔罗伊
乔纳森·汉斯雷
J·J·艾布拉姆斯
乔纳森·汉斯雷
演员 Actor:
布鲁斯·威利斯
本·阿弗莱克
丽芙·泰勒
比利·鲍伯·松顿
威尔·帕顿
史蒂夫·布西密
威廉·菲德内尔
欧文·威尔逊
迈克·克拉克·邓肯
彼得·斯特曼
杰西卡·斯汀Jessica Steen
凯斯·大卫Keith David
詹森·艾萨克Jason Isaacs
制作人 Produced by:
肯尼·贝茨Kenny Bates
迈克尔·贝Michael Bay
杰瑞·布鲁克海默Jerry Bruckheimer
乔纳森·汉斯雷Jonathan Hensleigh
盖尔·安妮·赫德Gale Anne Hurd
查德·欧曼Chad Oman
原创音乐 Original Music:
特沃·拉宾
摄影 Cinematography:
约翰·施瓦兹曼
剪辑 Film Editing:
克里斯·莱本森
选角导演 Casting:
Bonnie Timmermann
艺术指导 Production Designer:
迈克尔·怀特
美术设计 Art Direction by:
Geoff Hubbard
Lawrence A. HubbsBruton Jones
布景师 Set Decoration by:
Rick Simpson
服装设计 Costume Design by:
迈克尔·卡普兰
视觉特效 Visual Effects Supervisor:
Craig Barron
Mark Dornfeld
理查德·R·胡佛
帕特·麦克朗
霍伊特·耶特曼
副导演/助理导演 Assistant Director:
肯尼·贝茨Kenny Bates
剧情介绍
休斯顿,美国太空总署。空间站的太空人正在执行外太空设备的修理任务,地面的工作人员也都穿梭忙碌着。就在一切看起来都相当顺利的时候,意外突然发生了。空间站突然之间被摧毁,与地面失去了一切联系,雷达显示,不明物体正在向纽约飞去。 纽约受到致命的伤害,休斯敦太空总署得出了结论,这是一场大规模的陨石雨,破坏力极大。更让众人一筹莫展的是,一颗直径有德州大小的陨石正向地球飞来,18天后将撞击地球。
美国总统下令太空总署尽快找到解决世界危机的办法。太空总署负责人楚门集合麾下科学家们紧急研究对策,他们制定了唯一的解决方案:让飞船在陨石上着陆,并让专业人员在陨石上钻一个800米深的洞,放入核弹,炸碎它并改变它的飞行轨道。
完成这项任务首先必须找到经验丰富而技术过硬的钻探人员,楚门向总统、军方及太空总署推荐了他的好友,油田钻探师哈里。在太空总署,楚门向哈里和盘托出了陨石飞向地球的情况。同时,他希望他能接受前往陨石的任务,执行在陨石上钻洞、安放核弹炸毁陨石的使命。哈里义无返顾的接受了委派,但是,拥有精锐太空人的太空总署却没有合格的钻探人员,哈里提出招募自己的手下。于是,各怀绝活的大熊、麦克斯、色狼、奥斯卡,还有阿吉等哈里最得力的干将们都被召到了太空总署。
哈里和他的手下们在太空总署接受了为期12天的太空飞行训练,就肩负着拯救人类的使命,分别登上名为“自由号”和“独立号”的飞船,飞向了神秘莫测的外太空。 但整个过程中却麻烦不断,惊险重重。但是经过众人的努力,尤其是有了最得力的助手阿吉帮忙,哈里的钻探工作进行的异常顺利,800米的深度很快就完成了。但是由于钻探过深,陨石上的天然气被引爆,活动频繁的陨石开始爆发。
风暴过后,哈里和他的队友们发现了一件令人丧气的事,引爆核弹的遥控器失灵了。 要完成任务,唯一的办法是留下一人,摁下引爆装置按钮。虽然哈里要求自己留下,但是最后大家决定以更公平的方式决定命运。留下的那根签被阿吉抽到。阿吉告别了大家,哈里提出为他送行,而就在阿吉拉开舱门走下飞船的一刹那,哈里拔掉了阿吉的氧气管,并把他推回了飞船。哈里只身留在陨石上,看着飞船的渐渐远去,哈里通过卫星与女儿作了最后的告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