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 珑川
刘晓莉,四川北川羌族自治县人,1972年出生,成都市人大代表。先后获得成都市优秀党员、建设部优秀工作者、民族团结模范等殊荣。她与植物结缘颇为传奇,在成都市植物园演绎出一段人与树共生共荣的故事……。
刘晓莉目前是成都市植物园的高级工程师,她的工作被外界称作是“植物医生”,准确、科学、及时的服务受到市民和各单位的高度评价。
成都正在极力打造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茂盛而富有生命力的植被,不在是城市的服装,而是城市的骨骼,对于这样一个大背景下的一个城市,刘晓莉的工作对城市的贡献不言而喻。
刘晓莉是北川人,在“5·12”地震时,她的三个弟弟的房屋遭到重创,这也让刘晓莉受到很大打击。刘晓莉回忆到,按照古老的羌族人习惯,女性要负责田间事务和家庭事务,这样使得旧社会中的羌族女性一生都没有和外界有过接触的机会。但是刘晓莉的父母做法与其他人不一样,看着读书争气的女儿,硬着头皮让其三个弟弟在家务农并将其所有挣取的血汗钱用于女儿读书,刘晓莉最终如愿以偿地考上了四川农业大学,成为了北川县贵溪乡彭家山村第一个考上本科的人,后来又顺利地获得了硕士研究生学位。
“记得高考前,我一直吃腌菜下白米饭,我的老师悄悄地给我买了两盒补脑的药品,偶尔还给我一些鸡蛋,这种恩情一直感动着我,我一定要用知识回报家乡,这也是我后来选择农业大学的原因。”刘晓莉说。
刘晓莉在植物园工作坚持不动摇,曾有三名硕士研究生先后到这里工作,听到刘晓莉一个月工资才1000多元的时候,立马就走人了。刘晓莉所在植物园科研所工资甚至低于成都职工平均水平,成都市植物园是四川省第一所人工植物园,也是第一所综合性园林,门票以前才2块钱,现在才涨了一些。
刘晓莉曾在2006年还为成都市望江楼公园的一颗20米高的古银杏树植皮成功,这属全国首例。刘晓莉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密切关注病虫害,这是“植物医生”的工作核心,尤其是一些外来物种。刘晓莉意识到,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少人通过各种途径从境外购回一些观赏性植物,但他们并不了解这些植物可能携带着一些可怕的生物,会对环境造成极大的威胁。她平时查阅大量资料,并在室外捕捉病虫,结合这些实践对一些危害性生物进行科学分析预测。
2012年02月27日11:33中国人的一天
刘晓莉亲手从山上引下来的松红梅,在寒冷的冬季花也怒放着。
刘晓莉在温室内查看植物长势。
刘晓莉从植物园里的塑料大棚走出来。
刘晓莉从西安购回了一批扦插组织,只存活了一部分, 让她很难过。
刘晓莉与她所制作的害虫标本。
刘晓莉还亲手制作了一些害虫标本。
刘晓莉在成都市植物园科研所的实验室用电子显微镜观察植物病虫。
介壳虫是刘晓莉打交道打得最多的一种植物虫害。
刘晓莉观察着植物虫卵标本。
刘晓莉展示附着在植物叶片上的介壳虫虫卵。
刘晓莉经常会跑到植物园里的种植园观察自己从野外引来的植物。
刘晓莉在展览馆里面翻阅书籍。
刘晓莉和同事整理实验室内的植物害虫标本,标本为他们提供了多个科研课题的重要依据。
成都市植物园现有木本栽培植物1000余种,园艺栽培品种800多个,其中银杉等国家一、二、三级保护植物67种。刘晓莉(右1) 漫步于植物园中觉得工作是一种幸福的体验。
植物园还有一个特殊植物的温室,里面24小时恒温才能使里面的植物能够存活,刘晓莉最关心的就是这里面的植物。
刘晓莉山丘植物调查。
刘晓莉用锄头铲除一些长得过多的菖蒲。
刘晓莉在野外做竹病虫害调查。(资料图)
刘晓莉在成都市区关注古树。(资料图)
刘晓莉(右)在野外研究植物虫害种类已经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资料图)
刘晓莉和她的母校北川中学合影。(资料图)
刘晓莉从野外山上采收黄菊,采集完成后她将引种到植物园里面做研究用。(资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