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个人日记>正文
谈毛泽东的“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
2011年10月08日 个人日记 暂无评论

  1972年12月10日《中共中央转发<国务院关于粮食问题的报告〉的批语》中转述的毛泽东的指示。批语说:毛泽东主席讲了《明史》《朱升传》的历史故事。明朝建国以前,朱元璋召见一位叫朱升的知识分子,问他在当时形势下应当怎么办。朱升说:“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朱元璋采纳了他的意见,取得了胜利。   随后,毛泽东说:“根据我们现在所处的国内外形势和我们所坚守的社会主义制度和无产阶级立场,我们要‘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毛泽东的这一指示,使‘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战略方针更加具体化了。中央批语稿曾送毛泽东审阅,毛泽东批示:“照办。”1973年1月1日《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元旦社论《新年献词》中,传达了毛泽东的这个指示。 农民们都在积极挖洞
农民们都在积极挖洞


中国不少地方都建起粮仓积粮

  1972年12月10日,中共中央在转发国务院11月24日《关于粮食问题的报告》时,传达了毛泽东“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指示。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扛起反元大旗时,其谋士朱升给朱元璋建议:“高筑墙、广集粮、缓称王。”朱元很好地采纳了这个建议,因而取得成功。当然,“高筑墙”的意思不是在四周修筑防护式的围城,而是建立好巩固的根据地,包括各种物质准备、政治建设、思想建设,从而凝聚人心,凝聚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所谓“缓称王”,是一种策略,如称王太早,既会受到元朝军队的围攻,还会受到陈友谅等各路起义英雄的打击,俗话叫“枪打出头鸟。”
  朱元璋的“高筑墙、广集粮、缓称王”是一个好的方略。大凡好的方略都是因时顺势而定,带有历史性特征。
  毛泽东的“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不仅在当时具有重大意义,就是在今天看来,也还没有失其价值。
  中国是人口大国,从灾害的角度看,现在也需要“广积粮”,真正的大灾难,今人还没有遇到过。为何有大禹治水?据《贾谊新书》中说介绍,那时连续发生了七年水灾,书中还说,商汤时连续发生了七年旱灾。可见“广积粮”的重要性。
  “不称霸”合乎中国儒家传统“沉着镇定,内敛内守”思想,称王称霸者,往往四面树敌,难以久长,今天称王,或许明天连小丘也做不成了。邓小平后来提的“韬光养晦”源于“不称霸”,但太柔了一些,看不到英雄气,缩头乌龟式的修炼。“不称霸”里蕴涵英雄气,象美国轰炸我南斯拉夫大使馆时,当时中国表现的英雄气差了一些。最近日本在钓鱼岛抓扣我中国渔民,中国政府表现出的英雄气值得赞赏。
  至于“深挖洞”,后来有人说,是毛泽东当时“估计国际形势过重”,花6亿多人民币挖洞不值。
  这样的话不敢苟同。其一,当时国际形势不是不严重。60年代中期开始,毛泽东强调要突出备战问题,要准备粮食和布匹,要挖防空洞,要修工事。这个时候,援越抗美战争还没有结束,之前又进行过抗美援朝战争,和美国的关系非常敌对。中苏关系恶化,在毛泽东提出“深挖洞”之后还发生了中苏“珍宝岛”之战。应该说,国际关系是非常紧张的。
  其二,有备无患不仅是人们日常生活的经典,更是治理国家的大略。据说2003年3月伊拉克迅速被美国攻占的原因之一就是地下没有“洞”,没有地下工事。有人以半个多世纪没有发生大战来否定“深挖洞”。是的,数十年没有发生大战了,但谁能保证大战今后不会有了?临渴掘井,只会被渴死;买了伞,花了钱,老天暂时没有下雨,不能说钱花得太可惜了;制了棉衣,没有用上,也不能说不该制。所以,即使无大战,那6亿元投入也是值的。
  其三,国际形势并不太平。美国觊觎、臣服、压制、围堵,从中国捞取利益的战略并没有改变,西方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穿“连裆裤”一起合作侵略他国的一贯做法也没有改变,美国和日本还有军事结盟。国际形势恶化总的基础是存在的。中国国内,社会矛盾不仅没有缓和,而且在加剧,给外部强敌不断积累虚弱的一面。外部强敌在某一天乘虚而入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
  这说明,毛泽东的“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高瞻远瞩,战略意义深远,用小人小见的短视眼光臧否伟人的真理性决断是完全错误的。
  
  (2010年9月26日星期日)

  1972年12月10日 毛泽东提出“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

当时为配合“广积粮”精神而拍摄的照片
当时为配合“广积粮”精神而拍摄的照片

  1972年12月10日,中共中央在转发国务院11月24日《关于粮食问题的报告》时,传达了毛泽东“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指示。

  60年代中期开始,由于对国际形势的估计过于严重,毛泽东强调要突出备战问题,要准备粮食和布匹,要挖防空洞,要修工事。

  根据这些精神,1969年8月,中共中央正式决定成立全国性的人民防空领导小组,各省、市、自治区也纷纷成立各级人防领导小组,在全国广泛地开展了群众性的挖防空洞和防空壕的活动。于是,人防工程规模在已有的基础上迅速扩大,人防工程的规格不断提高。

  从1972年开始,国家决定每年用6亿元来搞人防工程建设,其中,4亿元由国家财政经费中支出,另外2亿元分别由地方自筹和集体企业自筹。

  12月,毛泽东曾指示说,我国必须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应当有大国霸权主义思想,而在国内建设中则要切实做好战备工作,要进一步挖深挖好防空掩体,加强粮食储蓄。这一指示的提出,更进一步把我国原有的战备热潮推向了高潮,使中国经济的战略重点全面转到了备战方面。几乎各单位和部队都挖了各种的“防空洞”。

Wopus问答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


×
腾讯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