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对比很多人考公的艰辛来说,我的经历确实不值一提,没有那么多坎坷,也没有那么深的阅历与感悟。第一次参加考试。139+的笔试成绩,87+的面试成绩,总成绩第一进入了这个也许很多人都羡慕的单位,但这背后也有过很多挣扎与痛苦,我写下这些文字来记录我的这一段经历。
一、前缘
我在毕业前是没想过报考公务员的,理由很简单,我还很年轻,我想要去拼搏获得鲜花与掌声,而不是在单位里碌碌无为直到退休。大三我决定考研,并为此做了很多准备,在考研前的三个月里我几乎每天学习的时间都要超过10个小时,在自习教室里从早晨八九点待到晚上十点,没有午休,没有假期,然而总有一些付出并不意味着相应的回报,我最后迎来的结果就是失败。这次失利对我的打击是巨大的,也许是我这一路都走得太顺了,从小到大成绩优异,考入重点大学,参加大大小小的考试都顺利通过,该拿到的证书也全部很顺利,所以对于这样一个结果我很难接受,我几天都睡不着觉,在黑暗中默默流泪,我在很长的时间里怀疑自己的能力,也在痛苦于未来面临的选择。重考,我当时是完全没有勇气的,可我又难于放弃我的梦想,在这种情况下,家里人纷纷劝说我报考公务员,我在这样迷茫的心境中同意了。
现在想来,上帝在为你关闭一扇门的同时,也打开了一扇窗,虽然我仍旧羡慕那些可以继续徜徉于象牙塔中的学子,但我也依然感恩于这一份平静与安宁。未来怎么样没有一个人能预料到,能够拥有一个幸福的当下也许才是最好的选择。
二、备考
4.24联考,辽宁的报名开始了,我对于公务员的系统一无所知,爸爸帮我选择了一个职位,我回到学校的第一天报名缴费,在网上订了书,我高估了当当的效率,直到4月2号我的书才寄到,这之前我拿了寝室的同学参加过国考时买的书先翻看了一些。
在备考的时候我还陆陆续续去面试了几家企业,投了四份简历,面试了三家企业,拿到了两个OFFER。其中一家企业进行了五轮考试,持续了二十几天,几乎贯穿了我的整个备考过程,最后的一轮是总部的视频面试,我表现的特别差,一些极其简单专业问题都回答不出来,我以为没有希望了,结果在公务员笔试的前一天竟然接到通知我通过了。两个OFFER都同意等我笔试成绩出来后再决定签约与否。这一段企业面试的经历使我收获了很多,跑来跑去找工作确实很累,漫长的等待通知确实很折磨人,被拒的打击也确实让人难受,一轮轮的面试也将人的精力耗尽,但我锻炼了面试的心理素质,不管内心是多么的慌乱,底气多么的不足,也要自信的微笑,对每一个面试官彬彬有礼,真诚的态度而不是刻意的伪装才是面试官最看重的,这些都是这一段经历所给予我的。
再回来说说公务员的备考,在找工作的闲暇之余,我几乎每天都会看看公务员的书,因为刚刚结束考研,学习状态很好,再加之在学校,学习氛围也很浓,每天差不多学习四五个小时,持续了近二十天,我便奔赴沈阳去参加考试了。
1、行测
虽然是第一次报考公务员,但公务员的题型不是第一次接触了,大二的时候参加学生会的笔试就接触过类似的题型,大四寝室同学报考公务员,我们常常找一些行测题互相考着玩,当做一种游戏。
因为一直很喜欢行测,所以花的精力比较多,看完了辅导书,大约做了6套真题,还把同学国考的辅导书浏览了一遍,国考的难度还是大于省考的,多看一点高难度的,做起简单的才会得心应手。一开始我先做了2套真题,找出自己比较薄弱的部分——图形推理和数字推理,语言理解也有一些偏差,资料分析时间总是不够。找出问题后,我便对应教材各个击破,做题,然后总结它们的思维套路,慢慢寻找做题的感觉,之后再做几套真题检验。
(1)做真题。无论什么考试,我一直都是做真题的,因为真题和模拟题的感觉和试题质量不同,做真题更有利于培养感觉。而且把真题当做考试来做,我一般要求自己在一小时四十分钟做完,因为要留二十分钟涂答题卡。做完之后我就对答案,只标对错,不标示正确答案,然后把错的题重新做一遍,再对一遍答案。如果第二次做对了,就分析两个答案之间的差异;如果还是做错了,就看正确答案,分析正确的答题思路。
(2)多浏览。行测考察的是一种综合素质,当然需要综合能力,而这种能力往往建立在丰富的知识上。平时多看一些书、看看电视、浏览网络其实都能获得多种多样的知识,平时多注意积累,常识部分就不那么难,而且多阅读可以提高你的语感,做起语言理解也就得心应手了。
(3)多归纳。数学运算有很多固定类型的题目,如工程问题、行程问题等,掌握了一种类型的固定解题套路,做起题来就就又快又准了。
(4)细心。资料分析实行测试卷里分值比较重的部分,但其实是最容易拿分的,其难度往往在于计算的复杂性,在用尾数法、估算法做题时就一定要细心,只要算对了就基本上可以拿分了。
(5)学会放弃。行测题量大,考试时就要合理安排时间,我一般是按顺序做,但是在最后时间不够时我一般先做资料分析(分值大,得分有保障),有选择的放弃自己不擅长的图形推理,把会的题目作完、作对就是成功了。
当然,最后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培养起对学习的兴趣,把学习当作一件乐事,每做出一道题目都有很大的成就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2、申论
我的申论实在不足为道,只复习了不到一个星期,完整写过两篇文章,三本书都没怎么看,因为我实在很不喜欢申论,平时写散文写的多,往往觉得很难把握申论这种严肃的东西,能考这个成绩实在是意料之外。
如果说非有什么理由,那可能是因为我语言功底不错,以前高中时作文写的还可以。这次的家底我的理解就是人口普查的结果,围绕人口普查的意义写的一篇文章,“立足当前,才能放眼未来”,“了解过去,才能正视现在”,“深入自己,才能屹立国际”是我的三个分论点,里面融入了一些考研时背的政治,什么“十二五”规划之类的。另外我的字很清晰。其实我觉得申论仔细阅读材料真的很重要,所有题都可以在材料中找到答案,自己稍微总结加工一下就不会很差。
三、面试
成绩出来了,进入面试,然而我并不是第一,后面的几个人与我的分差也很近,鉴于对公务员的面试并不了解又担心自身的水平,我报了一个面试培训班,我看到很多人在讨论培训班到底有没有用的问题,其实对我自身来说是有用的。
第一,培训使我了解了面试的题型与概况,并提供了一个简单易行的思路,可以节约思考时间;
第二,培训班提供了训练的机会,大家分成小组练习,按顺序答题,有模拟实战的感觉;
第三,培训班的训练提升了我的自信心,当大家对你称赞时,你的状态就会越来越好;
第四,面试培训班押中了一道题,当时我在考场就一下又放松的感觉了。
培训班当然会有套路,但这并不是大问题,真正的问题在于只有套路而没有内容,没有思考。
培训结束后我回学校办理离校手续,最后回到了家里等待,这段时间里我每天会和同学或者家里人练习两三道题,更多是看新闻和评论,开拓自己的思维,学着自己思考问题,这是非常关键的。
面试当天我无数次祈祷不要抽一号和最后一号,然而悲剧的是我恰恰是一号考生,进入考场,十分钟之内答题完毕,非常紧张,出来时大脑一片空白,以至于进去听分时都没记住自己的得分,最后签字确认时才看了一眼,87+,这也打破了我以为的一号考生没高分的想法。做为第一个出考场的考生,出了考场立刻被外面等候的人们团团围住。因为急着赶火车回家,也没有打听其他考生的分数就走了。
体检名单最终确定,总成绩第一,很开心,以后的路还很长,我享受当下的时光,也对未来充满希望。最后附上我在等待面试时写下的一段文字《我相信》。
我相信每一朵花都有她璀璨的花期,每一棵树都有他自己的那一方天地
我相信冰雪消融后总会等来春暖花开,我相信再漫长的黑夜也有曙光划破天际
我相信每一次相聚都是为了牵起彼此的手,而每一次分离都等待着缘分的再续
我相信总有一个人出现,不早也不晚,不悲也不喜
我相信生命本质的醇厚与柔美,需要每个人用心去体会
我相信欢笑的背后总要经历痛苦的挣扎,而泪水的背后也许是深深的疲惫
我相信每一个人都停不下追逐的脚步,就像鸟儿生来就不能停止飞翔
所以即使冷了心,受了伤,却仍放不下梦想
我相信所有的苦痛都会随着梦远去,所有的伤痕都跨不过时间的海洋
我相信耐心的等待总有回报,未来的某一天总会有一缕光透过天窗
[ 此帖被晨晨1990在11-7-31 19:34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