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个人日记>正文
《裸婚时代》告诉我们13条硬道理
2011年07月25日 个人日记 暂无评论

《裸婚时代》告诉我们13条硬道理
1.婚后不要跟父母住在一起,生活习惯差异是婚变的导火索。
2.没有养家的能力就不要谈理想,奶粉才是最关键的。
3.现实中没有孙晓娆,面子和尊严不能给你开公司。
4.对老婆就得好,如果你不对她好,你总有一天后悔。
5.老婆怀孕的时候,是考验爱情的时刻。
6.有异性对你好,不要相信那是单纯友谊。
7.永远不要让对方找不到你。
8.女人会因为你够爱她而抛弃房子,车子,钱和钻戒。
9.女人能过安稳的日子才是硬道理,追求奥迪和迪奥会让自己遍体鳞伤。
10.父母多半是刀子嘴豆腐心。
11.要相信细节真能打败爱情。
12.结婚不是两个人的事,是两个家庭的事。
13.女人不要让男人选择自己跟事业哪个重要,没有事业爱情不会稳固。
曾经普遍流行“丈母娘推高房价”的说法,从《蜗居》到《裸婚时代》,每一场家庭“杯具”都跟房子脱不了干系,在婚姻和物质的矛盾下产生的“新结婚时代”引发热议,男女主角相恋近十年,一不小心有了小孩,两人决定要结婚。婚姻这东西不仅仅是两个人的事情,尤其是“没房没车没存款没钻戒没婚礼”的“裸婚一族”。童妈妈田淑云流露出对刘家和刘易阳的轻视,使尽招术反对婚事,甚至不惜让女儿拿掉腹中的小孩。两人与父母经过几轮大战,终于领到了一张结婚证,住进了刘家三室一厅中的小北房。
由此引发的思考就是“我们到底要不要裸婚?”据网上初步统计,80%的男性都赞成“裸婚”,70%的女性觉得“裸婚”不靠谱。
裸婚带来的子女教育、赡养老人、家庭消费等问题最后呈现在从小娇生惯养的童佳倩与刘易阳的父母、奶奶的生活中。小夫妻的隐私全无,甚至童佳倩做个面膜,把奶奶吓得犯了高血压。后来两人决定攒钱买房,刘易阳甚至为了省钱骑电动车上班。
然而一次“见红”让小夫妻面临了更大考验,童妈妈竟然找到女婿谈“床上那点事”,还要求写保证书。最大的问题在于孩子出生之后,生活开销加大,刘易阳拒绝了岳父找到的事业工作,两人新仇旧恨一起爆发,终于离了。
两代人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确实让很多矛盾升级,经营婚姻也意味着经营双方父母关系,幸福的婚姻一定要得到长辈的支持。
很多女性想嫁“富二代”甚至是甘当“小三”,世风日下也是没法办,感情世界正是赢者通吃。作为广告公司的创意组组长,刘易阳对于手下孙晓娆很照顾,这让对方渐渐有了好感。富家女孙晓娆主动追求刘易阳,夫妻间的一些矛盾,也让刘易阳产生了怠慢情绪。刘易阳手机关机陪孙晓娆过生日,被童佳倩抓包,这也成为本剧最激烈的一场吵架。离婚后的刘易阳仍然没有接受孙晓娆的追求,“条件全优”的杜毅买了套大房子,向童佳倩求婚,但童佳倩一直没有接受。
“要不要裸婚到底”也是安全感的重大考验,不管是不是裸婚,婚外的诱惑都实实在在地会发生。裸婚本身就是以情感为主力的结合,如果爱情信仰崩塌,“裸不裸到底”似乎才是新的课题。
裸婚,比恐婚多了一点勇气,选择性大于投资性。有不少网友表示“‘半裸’我可以接受,‘全裸’或许不行。”
如同《奋斗》(电视剧电影)等反映80后生活的故事,《裸婚时代》在台词上也被观众奉为新经典。真正让父母的态度发生变化的转折点,就是文章对于两人多年的恋情的追忆:“我们俩上学那会,我就觉得佳倩长得好看,别的男生多看她一眼,我这心里就特不高兴。有点什么吃的喝的用的,我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佳倩。我每天骑车子都多骑五六公里,就是为了能绕到你们家楼下看一眼童佳倩。后来上了大学,我就把每个星期的生活费全都攒下来,就等到周末带佳倩去吃顿必胜客、看场电影。我上学那会找各种办法让自己不饿,后来人家说抽烟能让我不饿,我就开始学抽烟,抽不起好的就抽次的,次的抽不了,我就捡烟屁股,烟屁股抽没了我没辙,我就只能睡觉,躺在床上一觉睡下去也就忘了饿了。”
被网友追捧和感动的当属刘易阳求婚时的一段独白:“我求求你嫁给我。虽说我没车、没钱、没房、没钻戒,但是我有一颗陪你到老的心。等你老了,我依然背着你,我给你当拐杖。等你没牙了,我就嚼碎了再喂给你吃。我一定等你死了以后我再死,要不把你一人留在这世上没人照顾,我做鬼也不放心。
除了男女主角的出彩,其他配角也各有千秋,童佳倩的女老板特蕾西与下属乱搞,黄有为也用金钱搞掂了“物质女”陈娇娇,“优质男”杜毅的出现也让离婚的主角仿佛有“第二春”。
除了婚恋题材引发热议,母亲“逼”女儿打胎、“偷”户口本结婚、地下赛车赌钱等剧情被观众质疑有“违法”嫌疑。虽然有媒体还专门找专业律师解读什么侵犯生育权、涉嫌危险驾驶罪等,但这不过是戏剧性的表达,若以此为标准,那好莱坞电影都无法通过审查了。
文章饰演的刘易阳已经成为备受追捧的“新80后好男人”,在咖啡厅的面对面采访中,他说自己同样“为人子、为人夫、为人父、为人婿”,还是一个“提倡主流思想的人”,相信大多数人是向善的。
对于观众把他与角色的深度绑定,他表示“观众是假想性很强的一批人,我愿意做他们的那个理想”。文章承认自己在生活中遇到需要思考的问题,也会说得有些结巴。而对于80后的婚姻,他坦言“走进婚姻后身份、思想要落地,恋爱可以飞,婚姻要行走,需要鞋、车。”
听文章说说80后:要活出气质
“80后是绝对特殊的一代人,骨子里是传统的,所有的社会变迁都压在这一代人身上。作为独生子女,有六个人在疼你,摔一跤永远在打地板。”
“我们是有上进心、有使命感的,要活出自我、要活出一种气质。每个人都有理想,那种责任感是要碰见事情才能显现出来。很多人没有遇到事儿,就不能说他们没有责任、没有信仰,甚至是不靠谱、不定性、彷徨的一代。如果说80后被社会质疑,我希望长辈能反思一下教育方式。原来被教育的是‘天不对地不对’,现在变成‘我不对’,所以‘对不起,我不接受’。”
“我是一个提倡主流思想的人”
身为编剧的文章直言自己就是想再造爱情神话,不过也透露他埋得很深的刘易阳的一个缺陷,那就是到底爱自己还是爱别人。
新快报:刘易阳被赞“灯笼男”、80后绝世好老公,你觉得稀缺的原因是什么?
文章:大家现在觉得找不着,但其实刘易阳就像我们的父辈,是普遍存在的。他们才是真正的裸婚,我只是想还原一个男人应该承担的责任。随着社会发展的高速,很多东西被一笔带过。我是一个提倡主流思想的人,大多数人都有向善的一面。我的理想就是通过这两个人结婚的转变能唤起大家对爱情的信仰,所以要把它发挥到极致。
新快报:你作为编剧,创作过程中遇到什么难题?
文章:唯一的瓶颈是我发现一些问题是超越我道德底线的。比如原来刘易阳与孙晓娆要走在一起,这绝对打破我的底线。就算离婚了,你可以有更多别的选择,孙晓娆不是在离婚之后才出现的。在戏剧里面,用了十几万字塑造不可破灭的“有情饮水饱”的神话爱情,如果刘易阳与别人走在一起,老百姓绝对不能接受,需要重新进行心理建设。另外我自己写完了再演就没新鲜感了,这样压力特别大,不是每一场都特别满意,需要二度、三度创作。
新快报:看过网上评论后发现,刘易阳身上的缺点也变成优点了。
文章:就像好学生,老师看了就是好,任何一点小事都不是问题,老师会帮好学生合理化。刘易阳就算再“轴”,观众会帮他合理化。最可怕的问题是,刘易阳爱自己还是爱别人?死撑着,就是与岳父母赌一口气。延伸开来很可怕。我给刘易阳埋了很深的一个心理缺陷,在爱情与自尊面前如何选择,这比外部缺点要可怕得多。
新快报:裸婚所引发的讨论,有两种极端的态度,你怎么看?
文章:裸婚是一个现象,但不能成为一个课题让大家去讨论。爱情中谁都别说自己特别高尚。我不赞同那句“贫贱夫妻百事哀”,菜市场的人就没有爱情吗?不能以住在大城市里的人去判断这个时代的爱情观。戏中我写“细节打败爱情”,回头看结尾时想想“细节能不能打败爱情?”刘易阳一直很努力地工作,但是我相信可能他一直怀才不遇、荆棘满地,两人也不是没有可能复合。那时情感转化成亲情,需要给女儿一个归属感。
新快报:从结局来看,结果还是积极向上的,所以裸婚是可行的?
文章:你不要忘记最后刘易阳去民政局找前妻时,他已经有钱了,是一个广告公司的小老板,承接了一个大单子。我内心觉得在爱情面前没有等级,生活中有等级的,结婚就是生活。你想缩小这个等级,就只能给自己足够的建设,如果无所谓,那你就去谈恋爱。走进婚姻后身份、思想要落地,恋爱可以飞,婚姻要行走,需要鞋、车。

“尽量给大家美好的东西,不然肯定会揭露得特别残酷”
从网上众多评论来看,很多观众都把文章与刘易阳“傻傻分不清楚”,文章希望尽量给大家美好的东西,不然他肯定会揭露得特别残酷。
新快报:你已经成为“新80后好男人”代言人,观众把你与角色联系在一起了。
文章:我一直在关注微博、贴吧的评论,我自己比较青睐这一类角色,大家对于我也有一个笼统的定义,总演这种招人疼的好男人。观众是假想性很强的一批人,这种生活本质会聚相到演员本人。这不是坏事,我愿意当大家的假想,因为这是一个积极向上的状态,可以给他们一个希望。
新快报:剧中男女主角处理爱情关系时是“哄”为主,你在生活中也是这样?
文章:我选择的方式是不放大。因为通常都是小事,一吵就会把之前的矛盾都扔出来。我与刘易阳的共通点有很多,倾注了自己很多经历,比如同样为人子、为人夫、为人父、为人婿,在性格上、处理方法上角色有很多我的影子。在戏剧处理时我一直让男女主角不吵架,要么就是用礼物“去砸”,要不就“去哄”,他们俩没有物质,所以只有“哄”的精神。
新快报:剧中主人公的母亲被指有些夸张了。
文章:你见过的父母,最多不超过10对。剧中那样的父母我可以一抓一大把,甚至比那个还过。我大学时有一个同学,出门时妈妈要把脸搓热了,把鞋带系紧了,老妈甚至是帮他擤鼻涕,身边还坐着他女朋友呢,而他妈对这个女朋友一句好话都没有。我采访了很多老人,希望能树立一面镜子,告诉家长矛盾就一点点,到底是家长还是孩子妥协?我尽量给大家美好的东西,不想把特别残酷的东西扔出来,如果我要写,肯定会揭露得特别残酷。
新快报:你生活中对岳母也是用礼物“砸”?
文章:我们生活在一个屋檐下很融洽。对待老人不是简单的“哄”或者送礼物,我们对爱人的父母与自己的父母是不一样的,有些好事对自己的父母反而是不会做的。两个人要生活在一起,必须真心实意地把对方的父母当成自己的父母。大家都说婆媳关系、翁婿关系很微妙,但在我看来很简单。
“太太把我当潜力股来培养”
剧中凡是难以启齿或者要哄老婆的话语,文章都说得有些结巴,他承认自己也是这样,碰到值得思考的时候,会需要思考时间。
新快报:你的恋爱与婚姻对比大吗?
文章:生活中的我恋爱与婚姻前后对比不大。我是很偏婚姻的一个人,我与太太谈了一年的恋爱,就觉得彼此需要这么扶着走下去,就着手准备结婚的事情。我儿时梦想就是24岁结婚生子,我的恋爱与婚姻差距不大,在心理建设上没有需要去强化自己。
新快报:太太当初是把你当潜力股来培养的?

文章:她应该是这样想的,因为我对于工作的执着和认真,身边的人都明白。她没有想到我有一天会怎样怎样,只是希望身边这个男人是可靠的、真诚的、有上进心的。我每写一集都会给她看,她是第一个读者。去年12月6日我给她看第一集,她说不错,我才坚定要继续写。
虽然有人指姚笛扮演的80后有点“小矫情”,但她对新快报记者表示这是她表演最放得开的一次。采访中透露自己谈恋爱会把重心放在对方身上,“很多朋友都说我一谈恋爱人就不见了,就是很‘重色轻友’的那一种。”剧中被母亲激烈反对“裸婚”,家境也不错的姚笛坦言:“如果真的裸婚,我的家人还是比较尊重我自己的选择的。”
新快报:童佳倩这个角色是不是与你本身很像?让你觉得最难演绎的部分在哪里?
姚笛:现实生活中的我,跟剧中的童佳倩其实挺像的,我们不仅年龄相仿,个性也很接近,都是那种很简单、很直接的人。最难演绎的,是孕妇的部分吧。就在剧组跟当了妈妈的工作人员打听,几个月的孕妇应该怎么坐、怎么躺啊什么的。
新快报:都说文章是新好男人,他在拍摄中有什么让你觉得是好男人的举动?
姚笛:他很细心,而且一讲起孩子来,他就特别的兴奋,就会让你觉得他是那种特别爱孩子的好父亲。
新快报:网上对这部剧的反响很多元,对于“嫁富二代”“当小三”这些字眼你怎么看?
姚笛:这些之所以可以引起观众的共鸣,就是因为很现实吧,不光是“裸婚”的话题,还有“富二代”、“小三”的话题。不过我们这个戏,最终其实是希望大家可以在经历了那么多困难走入婚姻之后,能够珍惜。
新快报:80后在你心中是什么形象?你怎么看待婚礼、房子、车子这些物质要求?
姚笛:80后的做事风格都比较直接吧,而且比较有自己的主见,虽然我们的职业不同,但我们都生活在相同的年代背景下,所以很多想法都一样,而且也都属于“创业者”。我相信这些特点,在现今80后的大多数年轻人身上都有,所以我演起来很轻松,相信大家看的时候也不会有距离感。我是觉得大家都会向往好的物质生活条件,没有一个人会说我想什么都没有地过日子。只是如果说选择婚姻的话,爱情应该是最基础的,而不应该把物质作为第一条件。

新快报:大家对于你的古装戏印象太深刻了,有人觉得这部戏表演痕迹重,矫情?
姚笛:其实有一点小任性、小矫情,就是这个角色所需要的,在这个戏里是我表演得最放得开、最舒服的一次,反而是演古装比较注重一些兰花指、走路这些“表演”的东西。
新快报:拍完这部戏你对“裸婚”的态度更积极还是更消极了?
姚笛:我是觉得爱情中的问题,其实与“裸婚”关系并不大,很多家庭的琐事让他们忘了最初的爱。两个人在一起心态很重要,其实与钱无关。这并不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只是说现在大部分人都是工薪阶层,如果物质主导了思维,那么在意贫富的东西,可能反而不会觉得幸福了。
被质疑“消费”细节有矛盾?
导演滕华弢:剧中名牌不会都是真的,A货很普遍!
从《双面胶》到《蜗居》再到《裸婚时代》,滕华弢的戏无一例外地成为了各地收视冠军和荧屏风向标。记者电话专访滕华弢导演时,他对于争议早有预料,希望这部戏就是“生活里没有有钱的爸爸、没有特别奢侈的行为”,而且专门为姚迪开脱,更表明自己的女演员从来不是“被指定”。
新快报:开放式大结局让人唏嘘,会不会拍“复婚时代”?
滕华弢:我的戏一般没有续集。对我来说,这故事到这里已经是一个阶段性的结束,我的戏都是开放性的结束。不管是《双面胶》、《蜗居》也好,都是当下的小人物,他的生活都在继续,就像刘易阳和童佳倩,如果他(她)是你身边的朋友,你可能只在这一段时间关注他们,至于未来怎么发展还是会有变化,人只要不死,故事就会往下走。创作到这就行,制片方有没有计划就不知道。
新快报:让文章挑大梁当编剧,靠谱吗?
滕华弢:《裸婚时代》我希望它是一个真正80后的故事,这个生活里没有“有钱的爸爸”,没有特别奢侈的行为,也没有不着调的行为,我让他写一些自己的感觉和台词,而且要更厚重一些。
新快报:剧情走向很主流,角色甚至没有“被小三”?
滕华弢:这是我们讨论后,决定按人物走的结果。整体剧情的发展还是以主流价值观为主。虽然生活有复杂的状况,有一些复杂的人和事儿,我们也不好去说对错,绝大多数人内心的选择都是善良的,从情感出发的。
新快报:男主角最后还是有钱了,所以裸婚确实是不理智的行为?
滕华弢:我是70后,那时工作两三年后结婚不像现在这么有压力,除非是富二代,正常家庭的人奋斗的压力都挺大的。我这几年拍戏都要求所有主创不要有倾向性,不然就会产生偏执的角色而被丑化。用中立的状态把创作观点隐藏起来,让大家自己做判断,所以我们的戏每次都会有争议。
新快报:专门造出“灯笼男”?
滕华弢:其实他不是完美,而是有缺点,包括爱拍胸脯、爱承诺。社会主流人群都会是有担当、有情感诉求的人,只需要在情节中稍微放大。从裸婚来看,会引起观众一个小的思考,我做的片花最后写了一句,“除了爱情,都准备好了吗?”那只是我的小观点。
新快报:男女主角的工资不高,穿的、用的都是很贵的名牌,这有些矛盾。
滕华弢:80后结婚之前就算挣几千块,他买一个四千多的手机不算事儿。至于出现的包和衣服,我们没有明说,但是不可能都是真的。年轻人上淘宝,或者逛商场,会买A货、超A货,不是虚荣心的问题,而是你花几百块钱买一个有名牌LOGO的包,用着也挺高兴。我们不是对细节没有注意,没有被放大是怕发生买假货的争议。另外手机、电脑是从刘易阳的身份出发,他是一个做广告策划的,不用苹果的可能性很小,这是一个职业身份的象征。

新快报:文章的表演评价高,姚迪的表演被指有些“矫情”。
滕华弢:我所有戏的女演员,都是我以导演身份挑出来的。我来承担表演的问题,好的算她们的,不好的算我的,因为是我让她那么演的。姚迪已经把我所有想要表现的东西都演出来了。有点争议也正常,一部分原因可能是她这个角色没有刘易阳的角色那么完美。姚迪按照现在的状态继续下去,演得几年大家也就不觉得有什么问题了。
新快报:你比同龄人更成熟,但是太太比你更强势?
文章:我承认我相对成熟,我思考问题的方向与大家不一样。她很多东西都是理论性强,对事情的判断从未偏离过。她占主导是因为她的判断更主流,我更跳跃一些,对于她的东西很认可。她带孩子多一些,但没有刻意说要怎么样,她是我非常欣赏的演员,不演戏就可惜了。
新快报:剧中刘易阳没有“被小三”,生活中的你是不是也很回避小女生的追求?
文章:童佳倩的设置是我相对满意的,生活中有比她更过分的。她吸取了当下年轻女孩的特质,这种女孩子不代表我的好恶。我可能对于“卡哇依”小姑娘没有兴趣,因为我的道德准则与底线,屏蔽这些女孩子。

Wopus问答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


×
腾讯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