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电视电影>正文
电影《战略特勤组》剧情介绍
2011年07月16日 电视电影 暂无评论

由格雷格·乔丹执导的2010年美国电影。剧中联邦调查局探员布洛迪率领反恐特别行动小组,对在美国三个城市隐匿核武器的穆斯林人进行调查,结果却发现在核武器的背后隐藏着远比恐怖破坏活动更可怕的阴谋。

中文名: 战略特勤组

外文名: Unthinkable

其它译名: 不可思议

导演: 格雷格·乔丹 Gregor Jordan

编剧: Peter Woodward

主演: 麦克·辛,塞缪尔·杰克逊, 凯瑞-安·莫斯,布兰登·罗斯

类型: 剧情,惊悚

片长: 97分钟

上映时间: 美国2010.6.15 ,大陆2011.7.10

imdb编码: tt0914863

演职员表

塞缪尔·杰克逊 Samuel L. Jackson

凯莉·安妮·莫斯 Carrie-Anne Moss

麦克·辛 Michael Sheen

吉尔·贝罗斯 Gil Bellows ....Vincent

斯蒂芬·鲁特 Stephen Root ....Charlie

布兰登·罗斯 Brandon Routh

Sasha Roiz ....Lubitchich

Necar Zadegan ....Jehan Younger

马丁·唐文 Martin Donovan ....Jack Saunders

Joshua Harto ....Agent Phillips

Holmes Osborne ....General Paulson

雅拉·莎希迪 Yara Shahidi ....Katie

Benito Martinez ....Alvarez

Vincent Laresca ....Agent Leandro

Geoff Meed ....Young Sergeant

Kirk B.R. Woller ....Observer

Dayo Ade ....Winston

Chris McGarry ....Major Pierce

Jillian Bruno ....Samura

Michael Edward Rose ....Col. Kerkmejian (as Michael Edward Rose)

Randy Oglesby ....Mr. Bradley

Sayeed Shahidi ....Peter

Kelly Vaughn ....TV Reporter

Lora Kojovic ....Rina

Kal Parekh ....Prisoner

David E. Willis ....ESPN Anchor

Coby Seyrafi ....Ali Younger

Jakob Salvati ....Young Boy

Christian Eric Billings ....LAPD Officer #1

Alzahir Born ....Video Operations Agent

Asim Ahmad ....FBI Agent (uncredited)

Daryl Anthony Harper ....Special Forces Marine (uncredited)

Taylor Mills ....FBI Agent (uncredited)

Ryan Van de Kamp Buchanan ....US Army Soldier (uncredited)

剧情简介

前美军特种部队炸弹专家史蒂芬·阿瑟·杨格(麦克·辛 Michael Sheen 饰)正走向一条危险之途,作为穆斯林他不满美国对待阿拉伯国家的政策,于是策划发动恐怖袭击。他宣称在三个城市中分别安放了三颗小型原子弹,美国本土危在旦夕。FBI反恐部门女探员海伦·布洛迪(凯瑞-安·莫斯 Carrie-Anne Moss 饰)负责调查此案,却在紧要关头发现军方以及一个神秘部门介入其中。她的小队连同极度危险的谈判专家亨利·汉弗莱斯(塞缪尔·杰克逊 Samuel L. Jackson 饰)受命审讯史蒂芬。绰号H的亨利手段残忍严酷,加上政府高层的纵容他愈加有恃无恐。海伦反感这样惨无人道的非法手段,她想尽办法争取史蒂芬的信任,终于让他说出其中一颗炸弹的安放地点。

然而,一切并非如此简单,死亡与阴谋的狂潮随即袭来。在这场丧失人性的角力战中,注定没有胜利者……

精彩对白

你不能这么一走了之(You can't run away from this.)

一走了之?我们中的某些人不是想走就能走的,我没处可去。在这儿,我自己就是个囚犯(Run away?Some of us don't have that option, Helen.I got nowhere to run. I'm a prisoner here myself.)

难道他们就不是人么?

让炸弹爆炸吧!

精彩看点

精彩看点一:小故事 大道理

《战略特勤组》以一场利益谈判开始。一个不法分子以三枚微型炸弹威胁FBI满足其要求,而FBI则派出了谈判专家进行斡旋。

《战略特勤组》以一个道德选择结束。选择维护不法分子的生命安危,还是拯救千万无辜百姓的生命。人权是平等的,自由的。道德是去衡量人权的拥有价值性。我们每天都需要用道德意识去判断与谈判。这个世界每天也在进行着利益谈判。

精彩看点二:四个角色 两个阵营

在电影《战略特勤组》的这场谈判中,可以分为两个阵营和三个角色。不法分子史蒂芬.亚瑟.杨格(简称杨格)与FBI作为两个对立的阵营。而FBI中又分为女警探布罗迪(简称布罗迪)、谈判专家H(简称H)与神秘代言人。

精彩看点三:道德无力衡量 对错只剩勇气

杨格在自己布下炸弹之后,选择了自投罗网,面对面与FBI谈条件。这都证明他不是疯子,也不是心理扭曲。最终的目的是希望通过他个人作为砝码,努力让饱受战乱的同胞获得和平。

谈判专家H及布罗迪的任务是成功的解决这次威胁。布罗迪作为称职的公务员,忠于国家,并尊重人权,坚守日内瓦公约。所以她的任务除了保护无辜公民外,也要保住杨格的生命。可H与她的阵营一致,却背负着不同的国家使命。H是电影中最吸引人的角色。他掌握着最高审讯的技巧手段。阵营砝码的对立,将如何去平衡?这就在于双方底线的容忍。

H的使命是捍卫国家安全,国家的指令不容质疑。布罗迪却不愿违背人性的道德准则。杨格则不希望家人被连累其中。政府作为最大的阵营主导,他选择绝不让民众知道这场谈判。这场谈判结果无法去断定对错,他们各自的砝码与底线都有着充分的道理。从道德上来分析,取舍,只是一种勇气了。

精彩看点四:大腕儿云集 激烈飙戏

《战略特勤组》优质的故事情结是公认的,它的演员阵容也是不可忽视的。在影片中饰演不法分子的杨格是英国演员迈克尔.辛,他曾在《暮色》中出演的吸血鬼让不少人记忆犹新。黑人大腕儿塞缪尔-杰克逊与《黑客帝国》女主演凯莉-安妮-莫斯都在《战》中有激烈的飚戏镜头。连《超人归来》中的超人都到《战》中充当大客串。看来如此强大的合作,绝对能观众们过足瘾。[2]

影片评论

不像很多片子想告诉你一个看法,整部片子更像是一个问题。尤其是最后的炸弹倒计时,与其说是导演想说谁输谁赢,更像是表示导演自己的迷惑,究竟怎么做才是更正确的。赞叹这种反思精神。不管对具体的细节是褒是贬,导演的目的已经达到了,更多的人正在思考这部影片。

影片里充满了尖锐的矛盾冲突,而且大多数都是在道德准则上的。萨缪演得很不错,把自身的信仰和迷惑演得很到位。即使像他这样坚信自己的方法是正确的人,在最后的手段面前依然无法通过自己的道德底线,依然需要在责任和仇恨下还残留些正直的女主角告诉他什么是应该做的。在这种可以算是终极选择的面前,人类对道德的选择的矛盾展示的更加强烈。

然而不管怎样,在这个二元世界里,对与错永远都是相对的,基于立场的。即使导演再怎么样的想思考,恐怕也得不到想要的那个唯一的答案。对恐怖分子是否可以刑讯逼供?如果可以的话,能做到哪一步?能否通过伤害用恐怖分子的亲人来逼供?如果可以的话,能够做到哪一步?

哈佛法学教授迈克尔.桑德尔的公开课《公正:该如何做是好?》,第一节就提出一个问题“刹车失灵的火车在轨道上眼看就要撞死5个工人,另外一个轨道上有一个人。作为火车司机的你,会不会把火车扳到只有一个人的铁轨上? ” 如果你认为应该“杀一个,救五个”,那么你也许会认为本片有些无聊,一群FBI、军人国难当头却在那里唧唧歪歪,浪费时间,最终酿成大错。没有枪战、没有追车、没有美女也没有英雄,这是什么鸟电影?如果你不同意“杀一个,救五个”,那么你的理由是什么?如果火车轨道上不是5个人,而是50个,500个,甚至5000个呢?你还认为不能“杀一个(无辜),救五千人”么?你的价值观中到底会不会变化,为什么?迈克尔.桑德尔在课堂上以翩翩迷人的学者风采鼓励大家讨论这个问题。

Unthinkablev这部电影则把核弹加上血腥的审讯场面摆在你眼前,逼你思考,你所坚持的价值观的代价是什么?在什么情况下,你愿意更改?导演Gregor Jordan的残忍之处在于影片的最后10秒,这10秒钟过后,H和Brody是否还会坚持之前的决定?

战略特勤组(Unthinkable)影评

【故事简介】《战略特勤组》讲述了一个从反恐部队中退役的美国籍伊斯兰教信徒—优素福-阿塔-默罕默德(原名叫优素福),他深熟反恐部队审问的形式和手段。他热爱其祖国(美国),信仰他的宗教,渴望和平。他安置了4枚核弹在美国4个大城市中为了让美国政府发表一份声明(无须表明受他威胁),声明:1不再给予伊斯兰国家的伪政府或独裁者以任何财政和军事上的支持。2美国从全世界的伊斯兰国家中撤军。当然他开始只说有3枚核弹。美国军方及特警要在五天内找出3枚核弹的地点。优素福主动被捕,但一直不肯说出核弹地点。女特警海伦-布洛迪参与军方调查中。军方找来一个不公开的人H,一个专门用极端酷刑让受审者开口的人。在H 用刑期间,由于布洛迪轻信优素福的交待,间接导致53名平民被其早准备的普通炸弹炸死。H在用尽所有酷刑都无法让优素福开口时,当着他面杀了他无辜的妻子,然后把他的两儿女带到刑讯室准备用刑。军方的人及布洛迪极力反对用此方法,但最后还是默许了。果然,在此压力下优素福将3枚核弹的地点说了出来,其中一个地点与警方已找到的地点相一致。H通过推断及对优素福的心理了解,肯定还有一枚核弹,故需要再对两个孩子进行用刑。此时布洛迪和其他人在明知H 的推断用一定道理时还是愿意相信优素福已全部说出核弹的地点,故他们一起阻止H,在此期间优素福吞枪自杀。他自杀前要求布洛迪照顾他两个儿女。最后,布洛迪带着他两个儿女离开了刑讯室,核弹爆炸的时间也到了,军方已拆除了3枚核弹,但第4枚核弹的倒计时也为0了。。。

一部让人看后无法停下思考的好电影。片中的恐怖分子优素福、刑讯人H、女特警布洛迪,谁是最应该被谴责的人?

优素福制造了核弹威胁政府,炸死商场的53名平名,最后自杀,留下一个即将爆炸的核弹(不知又要杀害多少人)。他在片中一直处于被虐待的弱势的可怜的角色,只在当看到商场中被炸死的人群时,才会去恨他去谴责他。如我们再去想象一下其留下的核弹爆炸时的惨象和死亡的人们,甚至因此让你的亲人和朋友丧生时,我们可能会想亲手杀了他。但他并非为了私利去威胁政府,他要求宗教平等,他热爱和平,他爱他的国家爱他的宗教。他的要求可能正是现在很多和平人士的要求,难度这有错吗?他爱他的家人,他能忍受各种虐待,但他在他的孩子面前他放弃了他的信念,如果H再用他孩子去威胁他,估计他会说出第四个核弹的去向。这样一个人我们应该去谴责他吗?

H是一个政府为了保护国家利益而允许其凌驾于法律和道德之外的人(或是魔鬼)。他的刑讯逼供和种种令人发指的手段,是我们法律禁止的,是被道德所谴责的。他最恐怖的手段是杀害优素福之妻,让他相信会杀害他两个儿女。这时不单是片中的其他配角,就连观众都想去打他。但正是他却承担起保护人类生存的重任,无数的平民和儿童(包括你我的儿女)都是靠他保护,靠他用这种常人无法去实施的恶行。。。我们都厌恶这些恶行,但我们都想保护自己或家人的生命,结果是我们不去实施,让他去实施。让他去做恶魔,而我们却听之任之。我们只要和平和安全,所以片中的配角包括布洛迪都不去阻止H,但当他们以为安全时,他们去谴责和打击H。可惜当知道还未安全时,他们又犹豫了,如真要去阻止早就可一枪了结H 。H 难道真愿意这样做吗?其实他也很厌恶这样做,但他知道对付优素福这样从反恐部队出来的人只能这样。他背负起全人类的谴责和咒骂,为了保护人类的信念不顾牺牲自己的人性,这样的人难道我们应该谴责他吗?

布洛迪是一个有工作责任心,符合传统道德观念的正直女特警,可以说是正义的化身。她为维护世界的和平,专心投入工作中,因此无闲恋爱至今独身。她为了保护人权的自由平等和道德准则,不惜与“同事”--H反目。最后,她还担负起优素福交托她照顾其儿女的责任,更显女性的柔情与母性。但就是因为她的阻挠、她的仁慈,间接导致了商场53名平民的死亡,多人的受伤,导致还留下的核弹爆炸将造成数以万计的平民(当然包括无数儿童,甚至于我们的亲朋好友)的丧生。其实依当时优素福已经崩溃的情绪,只要她不阻挠H,那肯定能得到第4枚核弹的下落。就是她害死了无数平民,并令一个城市毁灭。她不该被谴责吗?她以为她抱起优素福的两个儿女就能保护他们吗?就算可以,那被毁灭的城市中死亡的无数儿童就不应该被保护吗?

当今中外共同倡导的道德准则,就是当个人利益、集体利益与国家利益发生冲突时,应当放弃个人利益甚至集体利益,保障国家利益。布洛迪为保护极少数个人利益或维护其个人道德观念(当然也是大多数人的观念),不顾国家利益不顾广大国民的安全,表面看是她她不分轻重,没有大局观念,但我认为这是人性的自私。其表现在于她为求心理的平衡和良心的好过不愿实施恶行,却放任H 去实施(如她真不愿意可早早退出,甚至告诉媒体)。在H的恶行证明是有效时,她不愿承认自己的仁慈的失败,她在有合理推断还有第4枚核弹时,她侥幸心理最终战胜了理性,让自己相信优素福已供出全部核弹,最终酿成大错。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H。H为了国家安全利益,牺牲个人利益,损害极个别人利益,违背自己良心逼不得而做出违反道德准则的行为,应该是对的。如我们不看其行为,单单告诉你上述的利益关系时,你会觉得他就是个英雄。一个舍身救国的英雄。

但如果说H是国家英雄,那优素福是否可以叫人类的英雄或人类的和平斗士。因为优素福是为了国家间和平相处,民族平等、宗教平等才制造这些核弹。他的愿望是:让政府改变他认为是错误的国策(当然很多人和国家也这样认为),其并非为了其私利。其主动被捕,忍受种种残酷的用刑,是他不想核弹爆炸,是他自信可让政府曲服达成愿望。最后他吞枪自杀是因为看不到政府曲服的希望,反倒是自己会曲服,故宁愿自杀,让部分平民去殉道,让政府在民众的压力下改变国策,从而达到世界和平、宗教信仰平等、民族平等的美好愿望。

按照上面的分析可知,布洛迪救了2个儿童(如第四个核弹在该城市,则两个也救不了)杀了53名平名,又会杀了一个城市的平民及毁了一座城市;H杀了一个平民,救了二个城市的人,优素福杀了53名平民和一个城市的人及毁了一个城市,但很可能会救了全人类推动了世界和平和减少了民族和宗教的矛盾,使世界进入一个新的和平时期。按此逻辑推论,布洛迪是自私的个人主义者是个杀人犯(从数量对比),H是个国家英雄,优素福是个世界和平卫士。

哦!我的天啊,怎会得出这个结果呢?真的是这样吗,我们想谴责的人变了国家英雄、世界和平卫士,想赞扬的人却变成了自私的杀人犯?但没办法,只能得出这个结果。难道用恐怖主义手段维护世界和平也是对的?难道用残酷手段逼供也是对的?如果不对,那是否有明知的手段可保护人类时,你主动放弃,才是对的?

如果现实中全人类的生存安全有危险时,你会通过折磨两个无辜的孩子甚至杀了他们而去保护大多数人的生命安全吗?还是放任人类走向灭亡?我真不知道我会怎么做,从理性上我会,从感性上我不会?你呢?你会怎样做?

--------------------hello,大家好,我不是分割线---------------

好莱坞电影有两张无往不胜的王牌,一张是让人望尘莫及的特效技术,另一张就是人道主义的温情——看看詹姆斯·卡梅隆的《泰坦尼克号》和《阿凡达》,就不难明白这一点。但是,眼前的这部《战略特勤组》,却给美国式的人道主义来了一记响亮的耳光,而且,它那不依靠任何特效的朴实风格一点也没有削弱它带给我们的震撼。

《战略特勤组》是属于那种完全不按牌理出牌的美国电影。除了开场是熟悉的——美国籍的恐怖分子扬格通过几段视频宣称自己已在3个地方放置了小型原子弹,并以此来跟美国政府谈判。但是,接下来,我们熟悉的故事模式——FBI表现神勇,成功找到炸弹,完成精彩绝伦的“最后一分钟营救”,并没有出现。构成影片主体的是不间断的刑讯,以及特勤组人员围绕着刑讯尺度展开的争论。所以,整部影片看上去就像是一出对美国式人道主义进行剥皮的好戏。

一开始,以FBI工作人员布罗迪为代表,特勤组的大多数人坚决反对军方的酷刑;但是,慢慢地,布罗迪认识到兹事体大,为了几千万人的性命,超过法律界限的肉体折磨是可以接受的;后来,当审讯专家H当着众人的面一刀割断扬格妻子的喉咙,争论再次开始;接着,H坚持,只有当面威胁杀掉扬格的两个孩子,后者才会说出炸弹的下落,此举奏效。

影片到了这里,才显出它不凡的一面——对恐怖分子心理有着极深理解的H坚持认为,炸弹有4颗,扬格声称只有3颗,是因为他以防在酷刑中撑不住的时候,只要说出这3颗就可以了。但是,杀掉两个小孩的计划令所有人都认为H疯了,他们人性的底线坚决反对这一残暴的做法,布罗迪的大吼是众人复杂内心最真实的写照:“你不能这么做,我们可是该死的人哪!那炸弹让它炸吧!我们不能这么做!”

影片的结尾显示了恐怖分子对美国人人道主义底线的精密计算,也显示了人性的复杂微妙,这一切都应验了尼采的一句话:“如果说兔子有七层皮,那么人在剥下七乘七十层皮之后也不能说:这才是你的真实自我。”

----------------hello,大家好,我真的不是分割线--------------

何为正义?

杨格威胁引爆核弹,他说为了拯救穆斯林于水火;H刑讯“恐怖分子”,无所不用其极,杀人妻甚至向孩子下手,他要找出核弹,他要挽救千万人的生命;Brody矛盾于生命与人道之间,她竭力寻找核弹,又竭力反对酷刑——然而没有酷刑,就不可能有核弹的下落。

谁才是正义?杨格的信仰?H的生命价值?Brody的道义?

伊斯兰的人民深受美国的压迫,他们有权利获得自由民主,这是杨格的信仰。那么美国公民呢?他们难道没有权利生存?他们就该为此死于核弹的冲击与致命辐射?他们一样是无辜!杨格,包括任何人,都没有权力剥夺他们的生命。H正是为了挽救这些生命,或许他是正义的,然而杨格的妻子和孩子们就有罪吗?砍手指、电击、割喉,特别是对孩子,血腥残忍,于法于理,让人不忍目睹甚至愤怒。Brody就是坚决反对这种逼供的,她试图坚守所谓人类法律与道德的底线,那千万人的生命怎么办?正如片中的台词:等核弹爆炸了,宪法都没了。——现在遵守宪法却导致最终宪法消失,是否可笑?

似乎是一个死循环,正义难道无解?

美国为何驻兵中东,为何压制穆斯林?——或许为了争夺石油。——为什么是“争夺”?只因为石油刚好藏在中东国家的地下,石油就属于中东人,其他人就得花钱购买?地球难道不属于全人类吗?美国中东各施手段,为了利益。于是有战争,有冲突,有恐怖活动,于是有流血——谁的血?当然,百姓的——一些或许连美国到底长在地球的哪个地方都不知道的平民,莫名其妙就被身边突然的爆炸拽走了生命——就像太平洋岛国上那位还不知道“温室效应”是什么意思的老人,已经为上涨的海平面付出代价,被迫移居他国。美国的民众呢?他们真的就是强势群体?正如影片里“恐怖分子”自杀后,特勤组领导的命令——“这件事没有发生过,他们从未存在过,杨格和他的孩子们都没有存在过……”——一句命令,足以掩人耳目。再看看频频爆出的美军海外虐囚丑闻还有那段美国飞行员误杀数位平民却得意地扬长而去的视频,无不让美国人自己震惊——许多东西他们根本不知情!他们自诩维护正义,他们凭什么?!或者,他们自己就是这个正义幌子下的受害者。他们经历了9.11,他们还在无休止的恐怖主义的威胁中度日……

美国、中东如此,全世界何尝不是如此。

人类在相互博弈着,猜忌、排斥乃至屠杀,为了利益。然而一方的利益获得了,总会有另一方利益的损失。

到底谁应该得到利益,到底利益走向哪一方才是正义?或许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对错,没有分明的善恶,无论再怎么自诩正义,从另一方面讲,你都是错的——没有一方是正确的,没有一方。

------------相信我,我是倒数第二条分割线了-------------

这是一部出人意料的电影,看之前我当做一部普通反恐的特工题材的电影来看,结果我看完了还看了第二遍。它颠覆了一些我根深蒂固的思想,或者一些绝大部分人根深蒂固的思想,对于有些从没有人质疑或者不敢有人质疑过历史性的问题不禁有了我的疑问,是不是可以另外的解毒?但是我不敢把这些想法说出来,这是违大不恭,我不想成为口诛笔伐的对象,但是这些疑问一旦产生必然会伴随我走下去,直到有了我自己的答案。

很多人面对过这样的问题。火车失控,面前有两条轨道,在原来的轨道上有5个人,而另一条岔路轨道上面只有1个人,让你选择。绝大部分的人会选择1个人的那条。也就是说,大家有个共同的观点,为了维护大多数人的利益可以牺牲少数的那一部分。这是组织形式最激烈的一种外在表现之一。

基于这种观点,一个恐怖分子威胁了成千上万的人的性命时,自由、公平等等这些权利都将失去,包括生存的权利。当然他是造成这些的因,那么为了让他开口解除威胁这个果应该包括他那无辜的家人:老婆、孩子吗?可以吗?成千上万人的性命,一家人的性命,如何选择,这不是很容易吗?现代的教育和文化的传播造就了关于人性的普遍思考,问题不是这么简单。

扯的有点远,回到电影。片名战略特勤组,但我更喜欢另外一个片名英文Unthinkable ,不可思议,不可思议的什么?

杨格是土生土长前美军特种部队的军人,是个关于核武的专家。他成了穆斯林之后选择了站到了美国政府、或者说美国主流社会的对立面。他在美国三个城市,安放了三个核弹(实际不只三个),然后自投罗网。他明白他所要遭受的一切,关于他的自投罗网我理解他还要在精神上战胜对方,战胜自己。FBI、中情局和美国军方联合调查。具体的情节发展比较微妙。

酷刑,在人类历史上的发展占有非常重要的一个位置。在这方面,中国人发明的酷刑让人悚然,我特地上网查了下,凌迟、插针、车裂等等五花八面花样百出。说实话片中的酷刑水平比起《风声》还是有一定的差距,说明美国佬在这方面的水平和接受程度还是比不了国人的。

但是美国是个标榜人权的社会,在以往的电视电影作品中,对于这类人我们最多只能看到拳脚相加,如此酷刑伺候确实未曾见过。H甚至在一开始就割下扬格的一个手指和实施宫刑。FBI的布洛迪和其他军方人员强烈反对,显然他们没有经历过这样的场景。中情局的老手为了这一刑罚甚至提供出了法令:“根据军事委员会法案,非法敌方战斗人员不得援引日内瓦国际公约。非法敌方战斗人员没有人身保护令,无法向法院提起任何申述,因此法庭也没有证据。”“那是指的外国非法敌方战斗人员,这个人是美国公民。”

“昨天被注销了,他现在没有国籍。”军方高层回避,刑罚继续。

我们可以看到2点,

第一,所谓的美国人权是是指美国人的人权,其他人他们完全可以把你列为非法敌方战斗人员,管你是不是。

第二,即使你是美国公民,如果你站到了国家对立面,你会悲哀的发现你也将成为敌方人员,你不再是美国公民,你也不享有人权。

布洛迪承诺扬格说出炸弹在哪送他去巴基斯坦,给他自由。

布:“告诉我们炸弹的地点。你就可以自由。”

H:“他不想得到自由。”

布:“人人都想得到自由。”

H:“美国还没有剥夺全世界人民的自由。”

扬格:“你说的自由是一个伪神。”

后面不断的证明这句话的正确。

随着时间的进行,炸弹爆炸的时间越来越近。所有人都不再为扬格的人权进行维护,大家甚至希望酷刑取得效果。一个很残酷的现实,成千上万人的的生存利益和一个人的人权摆在对立面的时候,那个人的人权变的微不足道。没有对和错,对错本就不绝对,扬格为了理想;H为了现实;布洛迪为了人性。我很难去恨H,他的方式偏激但那是为了他的目的;我也不会因为布洛迪的行为拖延了拷问的效果,那是人性的表现,虽然她的人性造成了最后致命的错误。也许很多的人会同情扬格,虽然他是恐怖分子,但是他受的遭遇却很让人同情,人们总是同情弱者。

弱者?谁是弱者?有段对话。

H:“怪不得从远古时代起,人们就一直用这招,只是为了好玩?”

布:“这样你就觉的舒服了?这就是我们对付敌人的秘密武器?”

H:“问题不在于敌人,在于我们,我们的弱点,我们是弱势的一方,我们害怕,他们不怕,我们怀疑,他们坚信。”

谁是弱者?

H在扬格面前杀死了他的妻子,甚至要对他的两个孩子动刑才让扬格说出了三个炸弹的地点。H猜测还有第四个炸弹,要继续对孩子动刑逼扬格说出,这个时候所有的人都不干了,包括军方和中情局的人还有H的助手,H用事实说服了他们,却说服不了布洛迪,他要求布洛迪做他的助手。布洛迪:“我们都是人,让炸弹爆炸吧,我们不能这么做。”扬格抢到了枪,自杀。果然有第4个炸弹,画面在炸弹计时跳0时结束。

最后的胜利者是谁?扬格?炸弹的爆炸会让他成为穆斯林的英雄?布洛迪?她造成挽救了人性的底线?H?事实证明他是正确的?总是问号,每个人的结果都会不一样。

有段H和扬格的对话,就是这段对话让我产生了前文所说的疑惑。

H:我在这里做的,是有益于我的人民的。只要我得到结果,只要我拯救了人民。你看,并没有什么H和扬格,只有胜利和失败。胜利者占领道义的制高点,因为历史是胜利者来写的。失败者只是失败了。我会挖出你的眼睛,但你却奈何不了我。

历史上这样的例子其实很多,只是我们无法考究,我们无法亲历,我们只能通过历史的书籍去了解,而历史往往是胜利者所写,那么真正的对错是否那么简单,如果历史的进程完全相反,对于那些历史又会变成怎样。有些历史的事实是毋庸质疑的,那是惨绝人寰的,但是还有一些历史是否是我们以前所想的那样。我不敢举例,只能隐晦的思想。

还有个片段。

布洛迪根据扬格提供的一个证明炸弹存在的地点,切引爆了一个C4炸弹,死了53个平民。布洛迪愤怒的要杀死扬格。然后是扬格全片最激烈的表现之一。

扬格:“来啊,来啊。我爱我的国家,你们却践踏国家。我爱我的信仰,你们却侮辱宗教。记住一点,我来这里是因为我想来这里,我自投罗网是因为我不是懦夫,我选择直面我的压迫者。你们可以叫我野蛮人,那你们是什么人呢?50几个平民就想让我哭?你们每天杀的人都有这个数。你感觉如何?布洛迪,问题不在我这里,问题在你们这里。你感觉如何,你在这里无权发号施令,只有一个人有权,这个人不是你。你是邪恶,你就是毒瘤。这让你感觉如何?布洛迪。”

这段话是给美国观众听的,是给美国那些议员们、官僚甚至奥巴马听的。

-------------------相信我,我真的是最后一条分割线了----------------

战略特勤组之不可思议

你知道,正义非常重要。交战双方,都乞求上帝支持,上帝公平而仁慈,必将把持公义,站在他们那一边。

正义与道德,没有刀刃,也没有核辐射;肉体上,没法伤人一根毫毛;精神上,却让拥有者精力充沛,使内疚者浑身摊软。它是更可怕的精神武器。

由此,胜利者必然拥有正义,得民心者得天下,他们说。得天下者必得民心。

所有的理论,从资本家的民主、平等,到马氏的工人阶级要掌握权力,无不打饱了鸡血,浑身洋溢着正义与道德。

可悲得是,没有衡器,从来没有公准的度量衡,来审视,来判断,谁是正义,谁是邪恶。

拿着可兰经的人,怒斥捧着圣经的人,因为阿拉伯人的土地,被捧着圣经的西方人占领着;那捧着圣经的人,将登山宝训衍化出了平等、自由,从而诞生了现代科技;而可兰经维系着中古统治,妇女蒙着面纱,低人一等,视平等、自由为伪神;落后的中世纪教条,终久抵不过科技实证的自由民主,无疑愚昧又可悲。然而占有别人资源的西方人,又能有几分正义?

程序决定了正义,还是结果决定正义?杀一个,救五个;还是救五个,杀一个。你知道,在大学中,他们反复讨论着这个课题。如同中世纪的学者,喋喋不休;一根针尖上,可以站着多少天使?这个问题貌似很可笑,但是。如果上帝存在,那么天使也自然存在;一个针上,可以站几个天使,关乎着天使的自然属性。天使与人的谦卑,又决定着你是否能登上天堂。假使上帝存在,针尖天使,还是那么可笑么。

这几年好片迭出。在反恐七十二小时这类的喧闹片子中,偶尔也能看到瑰宝如黑暗骑士、战略特勤组。喜欢惊竦的人有福了,他们可以看七十二小时;因为公义,道德,一目了然,选择正确的,选择对的并且将是胜利的,何其容易。

或者,也可以看战略特勤组。只是更多的疑问,没有一方是正确的。没有一方。

程序不正确,结果不正确。不在于选择,不在于谁做对了,或者做错了。

穆斯林为了自己的信仰,站出了牺牲自己,面对面看着自己的压迫者,勇于承担后果,在道德上得了一分。

恐怖分子为了达到目地,敢冒天下之大违,用核弹来勒索,道德减一分。

弱者土地被侵食,又没有武器正面对抗强者,用游击战争来打败强敌,正义得一分。

落后的中世纪教义,压迫统治着人类的心灵,让愚昧来引导信徒,正义减一分。

种种衡量与盘算,如同洋葱头,在电影中,一层一层被剥开。无论是恐怖分子,还是貌似正义的官方。

然而正义与道德,难道是数学题,可以加加减减,乘乘又除除,公式结果是正数,便是正义;负数便是邪恶么;二分正义便又胜过了一分邪恶么。

刑讯是正义的么,然而无视刑讯,让几百万人丢失生命,又是正义的么。或者,保持程序的公平纯洁,能使结果变得更好么。

他娘的,也许应该让拳头决定一切。枪杆子里出政权,胜利者永远是对的,历史由胜利者书写。

再等一等,残酷的统治者,往往在胜利后,又由于残暴丢失了一切。政治中的达尔文主义,并不认为拥有利爪就永远拥有一切。狮子也会死去,蚂蚁在死狮子头上称王称霸。

完全在于你的角度。问题始终如此。简单得看,这就是峰回路转,悬念迭起的好电影。穆斯林坏人也爱孩子,好人(包括官员)也会为了事业,干点错事。恐怖分子自杀了,有着道德底线的女FBI领养了孩子。很多人在电影中表现了善良的一面,只是偶尔邪恶。

或者,再换一个角度:两种文化的冲击。穆斯林和基督徒,都本着其良心与底线。只是很不幸,双方认识冲突。应该诅咒的,是那写了经书的人,如果那沙漠老骆驼贩子,当初不口授真言,制造金科玉律的话。不过也许可能是是耶稣的错,那个小木匠怎敢声称是上帝之子。

或者,再换一个角度:上帝造人,用了泥土和上帝的气息,最污秽与最圣洁的。人性原本兼有善恶,而那正义与道德,交战双方,谁拥有的,也都并不纯粹。

人类若是良善天使,无法在恶毒森林中幸存;人类全然是魔鬼则自相残杀,早已绝灭。

审视正义并不难,并没有全然的正义与邪恶。阿拉伯恐怖分子行为邪恶,这邪恶却来自于西方侵占者。而西方侵占者也并非全然魔鬼,中世纪的阿拉伯人,并不因为站在自然资源之上,便拥有了资源;谁能拥有空气,谁能拥有蓝天,资源属于全球、全人类。

你知道,那声嘶力竭自称的正义,往往是个骗子。革_命扼杀她的子女,邪恶借着自由的口号而行。世事往往如此,邪恶来自于另一个邪恶,环环相报,那起始的源头,早已忘却,无从计量。

正义与道德,来自于良心。加减乘除也许可以算出最佳利益,却不能让所有的人,平衡良心。

对于影片中的H,屠杀孩子可以拯救几百万人,屠杀便是他的良心;对于恐怖分子,自杀以封口,让炸弹爆炸来拯救阿拉伯人,自杀是他的良心;对于FBI,维持宪法,让法律不被滥用,保证无辜者,结果最佳不等于道德正确,那是她的良心。

三个不同立场的良心,都源于各自的道德,也都是各自的公义判断。假如上帝存在,肤色不分黑白,也不分种族,不因为哪一边的人多,祈祷声更大,利益更高,便偏向哪一方。多数人的统治,并不总是正确。

总有一天,将有某一个异族,驾着飞船,秉持着某种异族道德,来判识人类的生存与否。今天的学堂公共道德课,说得头头是道,又能挽回多少北美印第安人的生命?你知道,这是一场大赌注,远非学堂里讨论的无聊论题,即使是耶鲁哈佛。西部终究要被开发,道德与公义,只是生存之后的理论。

有些人输,有些人赢,有些人为信仰而生,有些人为信仰而死;押上一切,掷下骰子,只为下一次生存。

-------------------相信我,我真的是最最后一条分割线了----------------

不容否认,这几年来写实风格风靡好莱坞,这部最新反恐题材的剧情片《战略特勤组》也不例外。影片通过残酷、暴力、血淋淋的灰暗画面,反映了美国国家安全部门为了制止恐怖袭击在审讯犯人的过程中做出的一系列反人道行为,探讨维护正义是否可以侵犯人权的命题,很有现实意义和批判深度。

反恐题材其实早就屡见不鲜,实时电视剧《24小时》已播出8季,我们已经看得很“审美疲劳”。尽管剧集的悬疑性还在,但较早前几季已是不可同日而语;尽管剧集的大场面还在,但保尔的日益老态龙钟已让动作场面缺少活力。电影方面,如《反恐特警组》曾经风靡一时,影片改编自热门游戏《CS》,惊险火爆的动作场面保证了观众视觉上的满足。与之相比,《反恐特勤组》无法在悬疑性上战胜《24小时》,在场面上又无法超越《反恐特警组》。那么,影片以何取胜呢?还是在悬疑和场面,尤其是在场面上。

影片的悬疑和同类反恐影视剧差不离,无外乎是有恐怖分子在美国的各地安放了3枚核炸弹,战略特勤组的任务自然是制止爆炸,在核炸弹爆炸之前将它们找出来。但是,影片在这点上,还设置了另一层悬念,即是否存在第4枚核炸弹。从影片的结局来看,是的确存在的,核打击未能阻止,暗讽政府的无能,无法阻止恐怖袭击。

而在场面上,影片重点不在于跟同类题材大片大剧拼动作场面,这也并不是编导力图表现的着力点,因为影片中不缺爆炸场面,而且场面处理上非常火爆,绝不亚于《反恐特警组》。编导将重点放在了审讯场面的打造上,这才是编导创意能力的集中体现点所在。对比同类题材,这绝对是很少有人狩猎的领域,即便有也只是作为段落戏表现,以纪实风格全程表现审讯过程的影片本片应该可以说是首部。至少在我所知的电影范围内不存在,本片绝对是第一部。

戏剧冲突是考量一部剧情片好不好看的关键,单影片中对位的人物关系以及相左的审讯观念就已经足以说明影片的戏剧张力不俗。FBI反恐部门女探员海伦充满正义感,坚持自己的底线。谈判专家亨利则不然,脾气暴躁,口到手到,手法毒辣。为了问出炸弹的藏匿点,在审讯过程中他无不用其极,我们目睹他砍去了恐怖分子史蒂芬的手指,电击头部,甚至当着史蒂芬的面一刀划过其妻的脖子,当场毙命,进而威胁其子女的性命。无疑,这样的审讯方法是有争议的,海伦跟亨利的冲突正是主要围绕这些点,但她无法阻止,因为顶头上司默许了亨利的做法。另一方面,我们对政府部门的做法也顿生厌恶感,亨利杀害无辜者,没人问罪;威胁儿童的生命,也没人制止,只因这是他所谓的问出炸弹所在的唯一方法。

对人性的质疑,对政府部门的质疑以及对维护正义手段的质疑,编导透过有争议的画面传达了出来。敢于正面政治的阴暗面,我们不得不佩服编导的勇气,又不得不赞叹其作为艺术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感。正是基于编导独立的思考,特殊角度的选取,《战略特勤组》不落反恐电影的俗套,有了新的突破。

Wopus问答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


×
腾讯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