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个人日记>正文
《中国园林》邮票
2017年04月23日 个人日记 暂无评论

我国的园林艺术,如果从殷、周时代囿的出现算起,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是世界园林艺术起源最早的国家之一,在世界园林史上占有极重要的位置,并具有极其高超的艺术水平和独特的民族风格。园林是人们为了游览娱乐的方便,用自己的双手创造风景的一种艺术。由于各民族、各地区人们对风景的不同理解和偏爱,也就出现了不同风格的园林。归结起来,世界上的园林可分为三个系统——欧洲园林、西亚园林和中国园林。我国园林,有着悠久的历史,它那“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原则,那熔传统建筑、文学、书画、雕刻和工艺等艺术于一炉的综合特性,在世界园林史上独树一帜,享有很高的地位。

我国地域广大,东西南北的气候地理条件及物产各不相同,因而园林也常常表现出较明显的地方特性。归总起来,我国南方江南地区、广东沿海地区和四川一带的园林较富特色,于是便有了所谓江南园林、岭南园林和蜀中园林的称谓。而北京四周及山东、山西、陕西等地的园林风格较为相像,便统称之为北方园林。
《苏州园林——留园》1980年10月25日发行,志号——T56,全套4枚。
留园位于江南古城苏州阊门外留园路338号,以园内建筑布置精巧、奇石众多而知名,与苏州拙政园、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中国四大名园。
留园为中国大型古典私家园林,占地面积23300平方米,代表清代风格,园以建筑艺术精湛著称,厅堂宏敞华丽,庭院富有变化,太湖石以冠云峰为最,有“不出城郭而获山林之趣”。其建筑空间处理精湛,造园家运用各种艺术手法,构成了有节奏有韵律的园林空间体系,成为世界闻名的建筑空间艺术处理的范例。现园分四部分,东部以建筑为主,中部为山水花园,西部是土石相间的大假山,北部则是田园风光。
留园始建于明代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为太仆寺少卿徐泰时的私家园林,时人称东园。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园为常州盛康(旭人)购得,缮修加筑,于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完工,比昔盛时更增雄丽。因前园主姓刘而俗称刘园,盛康乃仿随园之例,取其音而易其字,改名留园。盛康殁后,园归其子盛宣怀,在他的经营下,留园声名愈振,成为吴中著名园林,俞樾称其为“吴下名园之冠”。

《中国园林》邮票X


4-1《春到曲溪楼》 4-2《远翠阁之夏》
4-3《涵碧山房秋色》 4-4《冠云峰晴雪》
《苏州园林——拙政园》1984年6月30日发行,志号——T96,全套4枚。
拙政园位于古城苏州东北隅(东北街178号),截至2014年,仍是苏州存在的最大的古典园林,占地78亩(约合5.2公顷)。全园以水为中心,山水萦绕,厅榭精美,花木繁茂,具有浓郁的江南汉族水乡特色。花园分为东、中、西三部分,东花园开阔疏朗,中花园是全园精华所在,西花园建筑精美,各具特色。园南为住宅区,体现典型江南地区汉族民居多进的格局。园南还建有苏州园林博物馆,是国内唯一的园林专题博物馆。
明正德初年(16世纪初),因官场失意而还乡的御史王献臣,以大弘寺址拓建为园,取晋代潘岳《闲居赋》中“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为政也”意,名为“拙政园”。中亘积水,浚治成池,弥漫处“望若湖泊”。园多隙地,缀为花圃、竹丛、果园、桃林,建筑物则稀疏错落,共有堂、楼、亭、轩等三十一景,形成一个以水为主、疏朗平淡,近乎自然风景的园林,“广袤二百余亩,茂树曲池,胜甲吴下”。嘉靖十二年(1533),文徵明依园中景物绘图三十一幅,各系以诗,并作《王氏拙政园记》。拙政园中现有的建筑,大多是清咸丰九年(公元1850年)拙政园成为太平天国忠王府花园时重建,至清末形成东、中、西三个相对独立的小园。
《中国园林》邮票
4-1《宜雨亭前望倒影楼》 4-2《枇杷园景物》
4-3《小沧浪水院》 4-4《远香堂与倚玉轩》
《承德避暑山庄》1991年8月10日发行,志号——T164,全套3枚,小型张1枚。
承德避暑山庄是中国古代帝王宫苑,清代皇帝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市区北部。始建于1703年,历经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耗时89年建成。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颐和园、拙政园、留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
避暑山庄分宫殿区、湖泊区、平原区、山峦区四大部分。宫殿区位于湖泊南岸,地形平坦,是皇帝处理朝政、举行庆典和生活起居的地方。湖泊区在宫殿区的北面,有8个小岛屿,将湖面分割成大小不同的区域,层次分明,洲岛错落,碧波荡漾,富有江南鱼米之乡的特色。东北角有清泉,即著名的热河泉。平原区在湖区北面的山脚下,地势开阔,是一片碧草茵茵,林木茂盛,茫茫草原风光。山峦区在山庄的西北部,面积约占全园的五分之四,这里山峦起伏,沟壑纵横,众多楼堂殿阁、寺庙点缀其间。整个山庄东南多水,西北多山,是中国自然地貌的缩影。平原区西部绿草如茵,一派蒙古草原风光;东部古木参天,具有大兴安岭莽莽森林景象。在避暑山庄东面和北面的山麓,分布着宏伟壮观的寺庙群,这就是外八庙,其名称分别为:溥仁寺、溥善寺(已毁)、普乐寺、安远庙、普宁寺、须弥福寺之庙、普陀宗乘之庙、殊像寺。外八庙以汉式宫殿建筑为基调,吸收了蒙、藏、维等民族建筑艺术特征,创造了中国的多样统一的寺庙建筑风格。
山庄整体布局巧用地形,因山就势,分区明确,景色丰富,与其它园林相比,有其独特的风格。山庄宫殿区布局严谨,建筑朴素,苑景区自然野趣,宫殿与天然景观和谐地融为一体,达到了回归自然的境界。山庄融南北建筑艺术精华,园内建筑规模不大,殿宇和围墙多采用青砖灰瓦、原木本色,淡雅庄重,简朴适度,与京城的故宫,黄瓦红墙,描金彩绘,堂皇耀目呈明显对照。山庄的建筑既具有南方园林的风格、结构和工程做法,又多沿袭北方常用的手法,成为南北建筑艺术完美结合的典范。避暑山庄不同于其它的皇家园林,按照地形地貌特征进行选址和总体设计,完全借助于自然地势,因山就水,顺其自然,同时融南北造园艺术的精华于一身。它是中国园林史上一个辉煌的里程碑,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杰作,享有“中国地理形貌之缩影”和“中国古典园林之最高范例”的盛誉。
《中国园林》邮票
3-1《万壑松风》3-2《水榭环碧》 3-3《青枫绿屿》
《中国园林》邮票
小型张《澄湖叠翠 无暑清凉》
《岭南庭园》1998年1月18日发行,志号1998-2,全套4枚。
岭南庭院是指中国广东省中部、东部的清代古典园林。现存庭园有:顺德市的清晖园、番禺市的馀荫山房、东莞市的可园、澄海市的西塘和佛山市的群星草堂等。筑山是岭南庭园风格中最具特色的技法,再现了自然山石景色。岭南庭园中的园亭,体型简练,很少有复杂的轮廓组合,屋面构造简单,装修典雅华丽,精雕细刻。
《中国园林》邮票
4-1《可园》位于东莞市城区博厦,为清代广东四大名园之一。前人赞为“可羡人间福地,园夸天上仙宫”。它始建于清朝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为莞城人张敬修所建,此人以例捐得官,官至广西按察,后被免职回乡,便修建可园,三年后竣工。可园占地面积2200平方米,外缘呈三角形,园内有一楼、六阁、五亭、六台、五池、三桥、十九厅、十五间房,其名多以“可”字命名,如可楼、可轩、可堂、可洲…,其建筑是清一色的水磨青砖结构。最高建筑可楼,高15.6米,沿楼侧石阶可登顶楼的邀石阁,四面明窗,飞檐展翅,凭窗可眺莞城景色。
4-2《梁园》是佛山梁氏宅园的总称,规模宏大,主体位于松风路先锋古道。梁园由当地诗书画名家梁蔼如、梁九章、梁九华及梁九图叔侄四人,于清嘉庆、道光年间(1796-1850)陆续建成,历时四十余年。其布局精妙,宅第、祠堂与园林浑然一体,岭南式的“庭园”空间变化迭出,格调高雅;造园组景不拘一格,追求雅淡自然,如诗如画的田园风韵;富于地方特色的园林建筑式式俱全、轻盈通透;园内果木成荫、繁花似锦,加上曲水回环、松堤柳岸,形成特有的岭南水乡韵味;尤以大小奇石之千姿百态、设置组合之巧妙脱俗而独树一帜,是闻名遐迩的粤中四大名园之一。
4-3《清晖园》位于顺德市大良镇。园内水木清华,景致清雅优美,龙家故宅与扩建新景融为一体,利用碧水、绿树、吉墙、漏窗、石山、小桥、曲廊等与亭台楼阁交互融合。集我国古代建筑、园林、雕刻、诗书、灰雕等艺术于一身。突出了我国庭院建筑中雄、奇、险、幽、秀、旷的特点。造型构筑别具匠心,各具情态,灵巧雅致,建筑物之雕镂绘饰,多以岭南佳木花鸟为题材,古今名人题写之楹联匾额比比皆是,大部分门窗玻璃为清代从欧洲进口经蚀刻加工的套色玻璃制品,古朴精美,品味无穷。园内花卉果木逾百种。除了岭南园林常用的果树,还栽种了苏杭园林特有的紫竹、枸骨、紫藤、五针松、金钱松、七瓜枫、羽毛枫等,并从山东等地刻意搜集了龙顺枣、龙瓜槐等北京树种,品种丰富,多姿多彩,其中银杏、沙柳、紫藤、龙眼、水松等古木树龄已有百年有余,一年四季,葱茏满目。
4-4《余荫山房》,又名余荫园,位于广东番禺南村镇东南角。始建于清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同治十年竣工,距今133年,以“小巧玲珑”的独特风格著称于世,赢得园林艺术的极高荣誉,为广东四大名园之一。
余荫山房布局精巧。它以“藏而不露”和“缩龙成寸”的手法,将画馆楼台,轩榭山石亭桥尽纳于三亩之地,布成咫尺山林,造成园中有园、景中有景、幽深广阔的绝妙佳境。通过名工巧匠的精雕细刻,使全园的文饰做到丰富而精致、素色而高雅,给人们一种恬静和雅淡的美感,如置身于“波暖尘香”之中。进入写有“余荫山房”的正门后,过厅堂,穿竹径,便到山房的花园门。门旁有对联一副:“余地三弓红雨足,荫天一角绿云深”,正是此园点题之句。
《苏州园林——网师园》2003年6月29日发行,志号2003-11,全套4枚。
网师园始建于南宋淳熙年间(公元1174~1189年),旧为宋代藏书家、官至侍郎的扬州文人史正志的“万卷堂”故址,花园名为“渔隐”,后废。至清乾隆年间(约公元1770年),退休的光禄寺少卿宋宗元购之并重建,定园名为“网师园”。网师乃渔夫、渔翁之意,又与“渔隐”同意,含有隐居江湖的意思,网师园便意谓“渔父钓叟之园”,此名既借旧时“渔隐”之意,且与巷名“王四(一说王思,即今阔街头巷)”谐音。园内的山水布置和景点题名蕴含着浓郁的隐逸气息。乾隆末年园归瞿远村,按原规模修复并增建亭宇,俗称“瞿园”。今“网师园”规模、景物建筑是瞿园遗物,保持着旧时世家一组完整的住宅群及中型古典山水园。
网师园是苏州园林中极具艺术特色和文化价值的中型古典山水宅园代表作品。几易其主,园主多为文人雅士,且各有诗文碑刻遗于园内,历经修葺整理,最终形成了这一古典园林中的精品杰作。网师园为典型的宅园合一的私家园林。住宅部分共三进,自大门至轿厅、万卷堂、撷秀楼,沿中轴线依次展开,主厅“万卷堂”屋宇高敞,装饰雅致。
《中国园林》邮票
4-1《殿春簃》 4-2《月到风来亭》 4-3《竹外一支轩》 4-4《万卷堂》
《扬州园林》2007年4月8日发行,志号2007-7,全套4枚。
扬州园林素负盛名,《扬州画舫录》有“杭州以湖山胜,苏州以市肆胜,扬州以园亭胜,三者鼎峙,不分轩轾”之句,可见,乾隆嘉庆年间,甲天下的是扬州园林,而不是苏州园林。当时,由于扬州盐商富甲天下,他们有足够的财力来建造园林,穷奢极欲。
据统计,扬州城内私家园林最盛时达200多处。然而经过盐制改革、鸦片战争、天平天国战争,大量的扬州园林或荒废,或焚毁,或拆卖,扬州园林开始由盛而衰。扬州园林的命运和他们的主人的命运紧密联系。太平天国起义镇压后,两淮盐业死而复生,官僚和盐商又开始纷纷造园,但园林建造的中心已经转向苏州,此时建造的园林已远不能与盛时相比。至民国时期,扬州园林仅剩下残破的60余处。大跃进和文革时期,扬州园林又一次被大量破坏,现仅剩30处左右。但是,还保留着一些很有特色的、秀丽多姿的园子。有人认为,扬州园林是北方皇家园林与南方私家园林之间的一种介体,其原因一是清帝南巡,四商杂处,交通畅通;二是南北园林匠师技术交流的结果。扬州园林既具有皇家园林金碧辉煌、高大壮丽的特色,又有大量江南园林中的建筑小品,自成一种风格。
《中国园林》邮票
3-1《何园》,何园又名寄啸山庄,是一处始建于清代中期的汉族古典园林建筑。坐落于江苏省扬州市的徐凝门街66号。何园由清光绪年间何芷舠所造。何园原址,为乾隆年间古园,名双槐园。
何园的主要特色是把廊道建筑的功能和魅力发挥到极至,1500米复道回廊,是中国园林中绝无仅有的精彩景观。左右分流、高低勾搭、衔山环水、登堂入室,形成全方位立体景观和全天候游览空间,把中国园林艺术的回环变化之美和四通八达之妙发挥得淋漓尽致,被誉为立交桥雏形。
3-2《个园》,清代扬州的盐商开始营造园林,至今还保留着许多优秀的古典园林,其中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最具艺术价值的,要算坐落在古城北隅的“个园”了。个园由两淮盐业商总黄至筠建于清嘉庆23年(公元1818年)。个园是以竹石取胜,连园名中的“个”字,也是取了竹字的半边,应合了庭园里各色竹子,主人的情趣和心智都在里面了。此外,它的取名也因为竹子顶部的每三片竹叶都可以形成“个”字,在白墙上的影子也是“个”字。
3-3《徐园》,又名徐家花园,是清朝光绪年间在朝中担任过军机大臣、兵部尚书的海盐人徐用仪(1826—1900)的私家园林。此园建于清朝道光至咸丰年间,于1938年5月被侵占海盐的日寇纵火烧毁,消失至今已六十六年了。徐园是一处始建于清代的汉族古代园林建筑。位于江苏省扬州市瘦西湖公园内,“园中有园”是瘦西湖的特色。徐园构筑于'桃花坞'旧址,位于瘦西湖长堤春柳北端,原清初韩园桃花坞故址。
《颐和园》2008年5月10日发行,志号2008-10,全套6枚,小型张1枚。
颐和园,北京市古代皇家园林,前身为清漪园,坐落在北京西郊,距城区十五公里,占地约二百九十公顷,与圆明园毗邻。它是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园林,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也是国家重点景点。
清朝乾隆皇帝继位以前,在北京西郊一带,建起了四座大型皇家园林。乾隆十五年(1750年),乾隆皇帝为孝敬其母孝圣皇后动用448万两百银在这里改建为清漪园,形成了从现清华园到香山长达二十公里的皇家园林区。咸丰十年(1860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焚毁。光绪十四年(1888年)重建,改称颐和园,作消夏游乐地。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颐和园又遭“八国联军”的破坏,珍宝被劫掠一空。清朝灭亡后,颐和园在军阀混战和国民党统治时期,又遭破坏。
《中国园林》邮票
6-1《十七孔桥》 6-2《长廊》 6-3《石舫》
6-4《谐趣园》 6-5《玉带桥》 6-6《后海》
《中国园林》邮票
小型张《佛香阁》
《豫园》2013年9月7日发行,志号2013-21,全套4枚。
豫园坐落于位于上海市中心的黄浦区,是明朝时期的私人花园,建于1559年,充分展现了中国古典园林的建筑与设计风格,是江南园林中的一颗明珠。如今,它已经成为到上海观光的国内外游客常去的游览胜地。园内有江南三大名石之称的玉玲珑、1853年小刀会起义的指挥所点春堂,园侧有城隍庙及商店街等游客景点。
园内古代建筑,设计精巧、布局细腻,以清幽秀丽、玲珑剔透见长,具有小中见大的特点,体现明代江南园林建筑艺术的风格,是江南古典园林中的一颗明珠。豫园为“全国四大文化市场”之一,与北京潘家园、琉璃厂、南京夫子庙齐名。
《中国园林》邮票
4-1《九曲桥》 4-2《大假山》 4-3《卷雨楼》 4-4《玉玲珑》

Wopus问答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


×
腾讯微博